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效果探索

2015-01-26 21:30刘奋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8期
关键词:髋臼移位腹股沟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方式在移位髋臼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移位髋臼骨折患者30例,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根据临床疗效指标:优良率70%(21/30)。按照X线标准优良率76.7%(23/30)。结论 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8.038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外三科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Displaced Acetabular Fractures

LIU Fenfei Third Department of Surgery,Nanyang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Nanyang 47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displaced acetabular fractures.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acetabular fractures treated by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effect index: the excellent rate was 70% (21/30). According to the X-ray standard rate of 76.7% (23/30). Conclusion The recovery of the joint function can be promoted by the appropriate surgical approach..

【Key words】Acetabular fractures,Surgical treatment,Effect discussion

近年来,手术治疗成为髋臼骨折的常用手段 [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013年30例行手术治疗的移位髋臼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均行手术治疗的移位髋臼骨折患者30例,搜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0~61岁,平均为36.7岁。受伤原因:11例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压伤。5例合并髋关节脱位,1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5例合并内脏损伤,4例合并颅内血肿,2例合并原发坐骨神经损伤。根据Letoumel方法来对以上患者进行分型,4例为髋臼前壁骨折,3例为后壁骨折,4例前柱骨折,3例后柱骨折,4例横型骨折,还有12例为其他复杂类型的骨折。以上患者均为新鲜骨折。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各项检查并确认合并伤,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常实行的检查包括髋骨和闭孔斜位片、骨盆正位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项目,通过以上检查,可以为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材料的选取提供充分根据,也有助于术前评估。对全部患者开展患肢牵引,避免髋臼、股骨头软骨损伤进一步恶化,还有助于患者骨头的正常血运。一般在患者伤后5~10d实施手术,而且做好术前备血工作。

1.2.2 手术方式 前臂和前柱骨折实行骼腹股沟入路,后柱和后壁骨折则采用K-L入路,复杂骨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选取前后联合入路。进入手术区后确保患者骨折部位暴露,清理骨折端并整复骨折。如果复位难度较大,则需要采用带T型手柄的螺纹钉拧入大粗隆或者坐骨结节。通过旋转骨折端来实行控制。如果骨折分离相对较大,则采用两枚皮质骨螺钉来把其钉在患者骨折的两端,选取骨盆复位钳来靠拢骨折,等到复位满意后,除了单纯前后骨折应用螺钉固定外,其他骨折采取3.5 mm重建钢板来予以固定。

1.2.3 术后处理 在患者完成手术后,需要给予抗生素的防感染处理,切口负压引流控制在24~48 h,患者口服吲哚美辛,持续两周以此防止异位骨化。术后第1 d开展患肢肌肉收缩、伸长训练,避免下肢深部静脉形成血栓。术后第7 d应用CPM来锻炼患肢功能,4周后协助患者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术后3个月逐渐负重。

1.3 疗效判定

依据MATTA疗效标准,本次疗效标准分为X线和临床两个标准。临床标准的评分依据为髋关节疼痛、行走状况和活动程度。每项最高为6分,最低为1分,3项相加后,优为18分,良为15 ~17分,一般为12~14分,差低于12分。同时,对于X线标准:优为接近正常X线;良为股骨头和髋臼存在轻度增生,关节间隙相对狭窄,关节面出现轻微硬化;一般为股骨头半脱位,发生中度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存在中度狭窄,关节面中度硬化;差为股骨头出现塌陷;软骨下囊性质改变,股骨头重度增生而且脱位,髋臼与股骨头存在严重的骨刺并出现关节硬化与狭窄 [1]。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30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后没有发生感染以及死亡的情况。根据临床疗效指标:16例优,5例良,6例一般,3例差;优良率70%(21/30)。按照X线标准:15例优,8例良,7例一般,优良率76.7%(23/30)。未见钢板螺钉松动或者断裂。

3 讨论

目前,对于髋臼手术入路来说,主要包括骼腹股沟入路、骼股入路、K-L入路、联合入路等。根据切口选择情况,前方骨折一般采用骼腹股沟入路,其包含着前柱和前臂骨折。骼腹股沟入路不用切开关节囊,损伤较小,坏死率较低,而且异位骨化率较低,有助于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这种入路防腐蚀可以充分显露复位固定处的骼骨骨折,促进髋臼解剖复位。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入路解剖层次相对复杂,涉及到股动脉、静脉、股外侧皮神经的解剖,所以消耗时间较长,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和神经,术后也容易引发下肢淋巴水肿等。对于后壁骨折、后柱骨折等后方骨折,一般实行K-L入路,或者改良K-L入路。该入路解剖难度较低,而且损伤较小。不过臂上血管神经和大转子会阻碍该入路,促使髋臼上方的骼骨、后方的坐骨以及前方的耻骨无法全面暴露,从而损伤到患者的神经、臂上血管等。当前,改良K-L入路也被称为大转子截骨入路,其增加了常规K-L入路的暴露范围,可以暴露患者后柱上部到坐骨大切迹、骼骨翼下部等部位。大转子截骨后可以减少臂上血管神经的张力,降低了损伤发生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入路方式也会增加异位骨化的风险 [2]。骼骨入路的应用相对较少,该入路不涉及骼腹股沟入路的损伤区域,能够避免血管损伤。扩大骼骨入路可以暴露出半侧骨盆,在剥离过程中引起较大的损伤,而且影响到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所以应用不多。在影像评估和制定手术方案实施后,采用手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存在一定的难度。根据本次研究,复位时需要大力才可以实现。通常应用巧力来配合复位器械,骨折移位存在较快的复位速度,结合复位的标准规则,应当执行先复位前柱骨折,后复位后柱骨折的原则 [3]。

综上所述,对于移位髋臼骨折患者,应当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对内固定予以稳定,术后避免异位骨化,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髋臼移位腹股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