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市城乡水生态环境治理

2015-01-26 21:36马宏伟邓勇
治淮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入河排污口扬州市

马宏伟 邓勇

浅谈扬州市城乡水生态环境治理

马宏伟 邓勇

扬州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自古以来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近年来,扬州高度重视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将水视作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品牌和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福利,确立了“治城先治水”的建设发展理念,大力度推进城区水体环境整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用两年时间城区主干河道和城乡河塘疏浚做到活水全覆盖,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加快推进“清水活水”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扬州市水生态环境基本情况

1.地表水水功能区

根据《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扬州市有68个水功能区,41个重点水功能区,79个监测断面。根据监测,2014年全市41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0.8%,全覆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1.8%,分别比上年提高2.98%、7.97%。2014年市政府批复实施《扬州市水功能区划》,对省级水功能区以外的28条骨干河流和12个重要水库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共划分一级水功能区40个。

2.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饮用水源地是重点水功能区组成部分,全市被确定省级饮用水源名录12个,分布于长江、淮河入江水道和里运河。围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的总体目标,扬州市落实最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对水功能区进行了确界立碑工作,对水源地保护区水域设立围栏和航标;相继完成扬州瓜洲、江都芒稻河、扬州长江三江营、宝应里运河饮用水源地的达标建设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配合对廖家沟备用水源地和仪征城市饮用水源地进行搬迁,按时序做好前期选址论证和后期审批工作。

3.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及管护

根据统计,全市共有县乡河道2300多条,村庄河塘3.2万多条(面)。从2002年起,全市启动以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为抓手的“碧水工程”,坚持不懈、系统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疏浚县乡河道2182条、7513km、1.64亿m3,整治村庄河塘2.91万(条)面、1.52亿m3。疏浚整治后的农村河道(塘)基本实现水系沟通、水质改善、引排蓄功能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二、扬州市水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1.本地水功能区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

上游来水水质不能满足江苏省核定扬州市的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水库水流缓慢,换水周期长,自净能力低,部分水库存在网箱养殖和库区周围地面污染等,对水质影响较大。部分区域污染源难控制。工业污(废)水排入河道,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部分群众环保意识差,乱倒、乱抛垃圾的现象没有根本杜绝;秸秆禁烧带来的河水二次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产、畜禽养殖导致河道污染现象时有发生。

2.备用水源地建设和地下水水质监测体系尚未健全

扬州市市级现有水源地均属长江水系,无备用水源地。受区域供水、企业破产等影响,全市有600多眼闲置或报废深井封填资金难以落实,保留的应急备用地下水取水口管护措施不到位,给地下水污染带来隐患,浅层地下水监测体系尚未形成,部分区域线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另外,入河排污口监管不到位,部分排污口没有明显标示,也没有建立起相关的公示制度。另外入河排污口审批与管理等职能属于环保部门,排污口有关资料水利部门不能完全掌握。

3.城镇化快速发展,挤占和破坏河道的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行政区建成区和乡镇集中区范围内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并不完善,现状排污口处理率和排放达标率偏低,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导致生活污水不断增加。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里下河地区渔业养殖增多,水上加油站、餐饮等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工业企业数量速长,加之企业偷排和不达标排放,致使部分支流和湖库水资源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较重。

三、扬州市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思路

针对全市水生态环境现状,扬州市将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继续加大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管理与城乡河道水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进一步贯彻市政府《扬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事项的通知》和《扬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方案》,加强检查考核力度,确保全市年度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狠抓节水减排工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生活点源污染,逐步淘汰或限制发展耗水量大、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和产品,强化节水降耗措施,推进清洁生产。加强节水“三同时”和计划用水管理,对超计划用户征收超定额、超计划加价水费。

2.优化水功能区划和地下水监管方案

进一步优化水功能区区划,核定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提交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执行,并加大考核力度;实施地下水管理水位和水量双控制度,2015年计划封填200多眼闲置、报废和规划高铁沿线取水井。强化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作。加快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力争在2015年全面完成省政府核准批复的3批共12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达标建设工作。

3.实施水系连通工程

以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及综合整治。开展全市入河排污口调查登记复核,系统掌握入河排污口分布和变化情况。编制《扬州市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规划》《扬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排污口整治。实施“清水活水”工程,新建平山堂泵站、拆建扬州闸、扩建黄金坝闸,推进城区黑臭河道整治,实施主城区控源截污、河道疏浚工程,确保年内主城区实现活水全覆盖。扎实推进河道管理“河长制”,维护河湖健康,继续开展“水美乡村”建设。

治城先治水,生态福利多。下一步扬州市将按照七届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全市水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的议案”决议,进一步提升扬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在“治水”方面,严格保护地表水环境,严格控制与处理污水,严格管理饮用水源地。在划定全市水功能区的基础上,严格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分类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入河(湖)排污口设置审批,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束紧“紧箍咒”。至2015年底,全市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实现全覆盖;至2016年底,确保全市城乡所有河道管护制度落实到位,中心城市全面完成新城河、引潮河、幸福河、童套河、四望亭河、念四河、沙施河及七里河等8条河道综合整治;至2017年底,全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5%以上,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至2020年底,全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7%以上,消除城市劣Ⅴ类河道,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

(作者单位: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30601扬州市水利局225001)

猜你喜欢
入河排污口扬州市
我国将于2023年完成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排污口排查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
滏阳河流域入河再生水对实测径流的影响分析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晋中市入河排污口现状分析
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山西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
阜阳市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合理规划入河排污口布局 严格纳污总量控制
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