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提升“四大水平”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015-01-26 00:22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10期
关键词:汉源县中医医院卫生院

雅安市汉源县因受交通、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制约,全县卫生资源严重短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非常突出。过去两年,中共汉源县委、县政府直面问题,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循序推进,逐步探索出一条汉源医改道路,全面推进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

抓核心 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人才素质

“以前参加双选会,我们的展台根本无人问津,今年来咨询、了解的人多了……”县卫生局人事股的同志道出了汉源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巨大变化。

2011年,汉源县工作人员在3人以下的乡镇卫生院达12个,占全县乡镇卫生院的三分之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各科室人员更为紧张,严重制约卫生事业发展。为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汉源县积极探索新路子,通过多方调研,同时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县委、县政府从政策、编制、资金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全县卫生人才短缺的现象得以缓解,卫生人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设立卫生人才基金,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针对卫生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实施意见》和《汉源县卫生人才发展基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试行)》,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按县级医疗机构2%、乡镇卫生院5%的标准从业务总收入中提取卫生人才事业费250余万元共计450余万元,作为卫生人才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引进医学院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和有实际工作经验取得主治及以上职称的中高端人才。对急需紧缺人才并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及以上应往届毕业生(30周岁以下),给予安置费12至24万元;对急需紧缺人才,并在二级以上医院承担骨干力量、本科学历并取得中级以上职称三年以上人员,连续三年给予人才津贴每月1000元,安置费24万元;引进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或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连续三年给予人才津贴每月2000元,安置费30万元。2013年,通过到大专院校招聘、医务人员考试、执业医师招聘及阳光天使计划等项目共引进临床医学、中医专业、药学、医技、护理、影像等专业各级各类人才117名,是2011年的1.54倍。

建立院县合作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县人民医院与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与省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与华西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的对口帮扶合作机制,每年在医疗卫生机构选派10名以上骨干技术人员到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省中医医院等省级医疗机构进行重点培训。建立与市内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帮扶合作机制,采取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业务指导、设备支援、远程医疗等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强化技术中坚培养,通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加大有发展潜力的专科人才和以中医、彝医等为代表的民族医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湖北省卫生厅的智力援建合作,培养各级各类卫生人才125名。2013年,通过院县合作、继续教育等方式培训各级各类卫生人才共计392人次,较2012年同期增长152.9%。

改善基层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卫生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为解决边远卫生院在编人员的住房困难,确保卫生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我县完成20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周转房建设,改建部分乡镇卫生院灶房、餐厅、浴室等,大大改善了基层医疗基础设施条件,稳定了基层卫生队伍。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医务人员纷纷表示标准化周转房,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他们工作的劲头更足了;年轻医务人员则觉得现在的医院不仅仅是他们的工作单位,更像是他们的家,来了就不想离开……

抓基础 不断完善医院软硬件设施

到过汉源的人感受最深刻的是,不论是再边远的乡镇,交通条件再差,总会看见一栋带着红十字标志的漂亮建筑,那是该乡镇的卫生院。而到了县级医院可以明显感受到诊疗条件的改善,现在不用到雅安就能做核磁共振了……

“5·12”地震后,汉源县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契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全力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依据自身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专科,完善医院软硬件设施。

组建业务专科,促进医院特色发展。为方便群众就医,汉源县结合医院实际,设置特色科室。根据两家医院各自的特长,错位发展,在县人民医院组建以血液透析中心、眼科中心、体检中心、创伤中心为主的特色专科体系;在县中医院以发展中医特色专科为主,成立治未病专科、老年病科、中药制剂研发中心、康复中心,并将儿科从内科中予以分离。通过科室重新设置及调整,促进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快速发展,促使临床服务能力更加趋于专业化、合理化、规范化,形成独具汉源特色的专科技术服务体系。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诊断能力。自2012年起,县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支出1000万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自筹匹配1000万元,专门用于县级医疗机构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和更新。目前,县医院新安装数字化DR、四排螺旋CT、1.5T超导核磁共振,建成ICU病房和新生儿病房;县中医院拥有德国蛇牌腹腔镜、西门子16排螺旋CT、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飞利浦四维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

抓住“4·20”灾后重建契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2012年以来,特别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汉源县积极争取到中央预算投资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20个,总建筑面积18299㎡,总投资4052万元,对2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新建和改扩建;“4·20”灾后重建项目13个,总投资6719万元,总建筑面积21173.78㎡。其中,汉源县中医医院外科楼一期工程灾后重建切块资金2500万元,建筑面积5001.4㎡;汉源县中医医院制剂大楼项目由青海省玉树州红十字会捐赠659.21191万元,建筑面积2515㎡;皇木中心卫生院由中国红十字会援建312万元,建筑面积1200㎡。汉源县不等不靠,结合自身实际,加大督查力度,全力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抓根本 不断优化医院管理模式

要发展,就得改革,就得动大手术,就得大换血。从2012年起汉源县进行了部分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公推公选和工作交流;2013年,对县级公立医院进行了领导班子调整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改革分配制度,保证医疗安全,促进整体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提升,为建立医术精湛、风清气正、医患和谐的区域性中心卫生强县打下坚实基础。

选好一个院长,带活一个医院。2012年以前,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医务人员态度、医疗条件反响强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复多次反映卫生系统存在的问题;医患矛盾日益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汉源县委县政府大胆决策,2013年对四家县级医疗机构班子进行大幅度调整,选拔了一批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干部充实到县级医疗机构一把手岗位上;对县级医疗机构副职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进行公推公选,共计推选出院长(主任)7名,将院长(主任)聘用工作推向公开化、透明化。2013年,县级医疗机构门诊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1.99%,住院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3.94%,新农合资金县内报销费用比从2012年的51.1%上升到2013年的57.2%。

改革人事制度,推进全员聘用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事业单位改革用人机制势在必行。因此,汉源县按照“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设置岗位,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全员聘用机制,推行院长(中心主任)竞聘上岗。县级医疗机构和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制度,一年一聘,通过公开述职、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方式确定中层干部人选,将一批年青的骨干医务人员充实到中层干部的岗位上,逐步完善县级医疗机构的人才梯队。

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为加强医院管理,激发内部活力,汉源县在县级公立医院积极探索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格局。一是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将医院工作人员分为管理、专业技术、工勤三类岗位,实行因事设岗、人员按岗聘用、工作按岗位职责考核、工资福利待遇按岗位兑现的管理机制。二是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按“量化考核、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向技术骨干、科室带头人倾斜,向重点岗位和高风险岗位倾斜。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能力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重点把医护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指标、费用控制指标、合理用药指标、技术难度、科室管理、患者满意度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三是适当拉开分配档次,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四是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奖励制度,每年安排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室或个人,经医院评定后予以奖励。五是积极引用“调控和三基金管理办法”,将全院绩效总额的24%用于调控,调控后约10%用于医院建设发展,剩余部分纳入医疗安全风险、医疗质量管控、医德医风基金管理,为县级医院后续发展提供保障。

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2012年和2013年,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分别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县级医院等级上了一个新台阶,但长期以来的管理机制在当今对服务水平要求较高的年代,已显得滞后。在分析县级医院的经营方向后,汉源县找准提升服务这一切入点,转变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将县级医院食堂、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等工作交给中介机构和第三方来做;同时县人民医院开展检验外包改革与成都专业检验机构合作,将县级医院无法开展的检验项目交由专业检验机构进行,极大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方便群众就医。

抓关键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现在的医生、护士服务态度比以前好多了,很关心我们……”2013年底县卫生局组织工作人员对医院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时,病房里的患者笑着对他们说。新医改实施以来,汉源县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宗旨,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强化医疗质量监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汉源县始终把医疗质量监管作为重点任务来抓,通过“三个注重”不断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促进全县医疗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一是注重基础医疗质量。建立健全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督促各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管控和对各科室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导检查。二是注重三基三严培训。敦促医疗单位在加强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同时,派出骨干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升医务人员基本临床工作能力。三是注重规范病历书写。组织相关人员对在架病历和终末病历、处方等医疗文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点评、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工作效率,吸引患者来医院诊治。一是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全面推广优质护理,树立“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施治”的服务理念,开展优质服务明星大评选活动等。二是树立良好行业形象。2013年汉源县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了为期六个月的医德医风整顿活动。今年以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行风建设“九不准”等规定,推行院务制度,畅通投诉渠道,聘请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行风评议座谈会,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患者和社会满意度。截至目前,全系统未收到一起吃拿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不正之风的投诉,医患纠纷发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0%,赔付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60.54%。(责编:李妍婕)

猜你喜欢
汉源县中医医院卫生院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汉源县:四项治欠措施为农民工工资护航
唐县中医医院
汉源县理疗热矿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汉源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于汉源县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