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一点思考

2015-01-26 11:47刘巧丽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评价发展教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评价作为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此,教育者应把握好评价这一指挥棒的方向,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树立多元人才观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让评价起到激励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主自立、努力成才的作用。

基础教育  教学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然而,有研究指出与国外相比,中国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比较缺乏。[1]可见,我国的素质教育之船高高地扬起了帆,却尚未离开“锚地”。

一、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观念有偏差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评价的标准与原则,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但是,在现实中仍存在以考分判优劣、论先后,以听话判好坏、论赏罚,质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没有落到实处等现象。这种评价观念,带给学生的是知识的复制而不是智慧的创造,是技能的模仿而不是行为的独立,并未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不完善

学校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和评价标准,用不同的方法激励、引导不同的学生。然而,现有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很少针对不同特征学生设计多样化、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统一的评价标准忽略甚至扼杀了多元化人才的个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价值,这必将影响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实现。

3.评价主体单一化

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练习、测试、提问等。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试题,要求学生作答,以了解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以辅助课堂决策。这些做法基本上仍是教师主导的评价,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自我评价,同伴和家长共同参与、互动的评价。这种有他评、无自评,或重他评、轻自评的状态毕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4.评价内容不全面

评价内容还是侧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察。因此,才出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低的现状。

5.评价方法传统

大多课程仍采用传统的、重结果的、便于甄别的、客观性以作业、测试为主的书面形式的评价,很少采用体现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新评价思想的技术和方法。

6.评价反馈缺失

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多用于辅助教师制定教学决策,学生接受到的是对错、分数等评价性反馈。学生并未明确学习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学生也没有获得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学习等方面的反馈。

二、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几点建议

1.端正评价观念

观念直接影响着行动,教师的评价观念对评价方案的制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树立科学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观。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的评价”,更是“为了学习的评价”。评价不仅仅是证明学生当前拥有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还欠缺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特长,为学生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使得后续学习表现得更好。评价也不仅仅是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工具,更要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作全面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这是评价的终极目的,任何评价活动都不能有悖于此。否则,评价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作为学生评价设计者和执行者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理念,不能让错误的评价思想毁了学生的发展。

2.引入多元评价主体

在学生的成长中真正的责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承担最终的责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自我建构过程,因此,评价不能单靠外力,而应调动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中改变学生的客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自己、对学习伙伴、对竞争对手的评价中来。具体做法如下:新学期开始,教师展示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和细化的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清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对学生的期望。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整体的自我设计、自我规划,以后每个单元开课前都要做详细的单元规划。目的是唤起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自主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自己规划、管理自己的学习,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开展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觉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单元学习结束,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对照之前所做的自我规划,思考通过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取得了哪些进步、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有哪些地方表现不理想、出现了什么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如何改进、怎样做才会使自己更好地发展。教师由评价的主体变为评价的客体,对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所做的自我评价进行验证,看是否客观、真实,并对评价结果给予反馈,提出指导性意见。为学生指明日后的发展方向,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学生对别人的评价能帮助自己发现学习伙伴的优点,取其精华,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含量化的测试,还应包含质性的描述,分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详细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质性的评价摒弃了以前重视评价的“客观评定”功能的观点,更强调评价的导向和促进学习的功能。此外多元评价主体还包括学习伙伴、学习小组、班集体、家长等多个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相互沟通和交流。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习伙伴是离学生最近的旁观者,他们能更清晰地分析自己身边的竞争对手或者合作伙伴的表现,他们的分析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状态,使学习伙伴也变成学生的一种学习资源。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今天,设计是基础,实施是关键,而评价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建立组间评价和小组内学习伙伴间的评价等有效的评价机制,能真正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激发每个成员为小组荣誉和成果而战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endprint

3.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没有差生,只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只不过每个人的强项领域和弱项领域不同而已。考试分数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难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做出有效的、客观的评价。因此,不能以纸笔测试、学科分数来衡量学生聪明与否,也不能简单地用一把统一的标尺权衡学生,对其进行优劣等级划分。教师在评价中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最近发展区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快乐,获得切实的发展。评价以为学生服务为根本目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和评价,给学生建立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环境,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4.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了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那么,针对具体的评价内容,应该设计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纸笔测验、考试、练习、作业等定量评价,主要用来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挥诊断、教学、调控、帮助教师制定教学决策等功能。这种教师主导的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主观想法,无法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察。因此,应增设定性评价,教师、学生自己、学习伙伴可以对被评者的学习表现加以概括性的描述,如分析其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合作互助意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作为评价反馈信息为被评者今后的发展性学习提供建议。

此外,评价是在对评价对象所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之上开展的,为确保评价的全面、准确、客观和科学,应该从多方面搜集资料和数据。如建立学生电子学档,从多方面收集学生数据,练习、测试、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情况、师生答疑情况、学生的作品、学习报告、小论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访谈、调查、学习伙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长历程。电子学档可以让学生从横向上了解学习伙伴多方面的学习情况,产生互相竞争、不懈追求的动力;从纵向上考察学生自己的进步情况,让学生能理智地认识自我,获得成功的自尊和愉悦,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电子学档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始终,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

5.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

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无论是质性的还是量化的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向学生解释评价的结果,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供促进学习和发展的建议。反馈对学习的推动作用已经被教育界所公认。评价性反馈给学生提供的是对错、分数等信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发挥其教学、激励、诊断功能。描述性反馈通过教师的鼓励、赞赏、意见、建议等评语,使学生了解当前表现与期望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学生改进的具体方向和实施策略,有力支持学生的学习。学生获得反馈的渠道应多元化,除教师之外,学生自己和学习伙伴都可互相给予反馈。这样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和分析自己,以更好地监控自己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提供一些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给学生获取反馈制造更多的机会,课堂上多提问、多讨论、课下多面谈、有条件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的答疑、讨论交流和电子信箱模块记录下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帮忙分析,给学生以针对性指导。有了全面的反馈信息,学生才可能充分明确当前学习状态,了解自己进步程度,明确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才可以根据反馈意见做出适当的反应,如调整学习目标,改变学习策略,调节日后学习方向等。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的功效。

6.把评价活动渗透到学习的全过程

学习活动结束时的评价能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诊断、激励、总结等作用。而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评价能够使师生更及时、更详细、更具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是否达到学习目标、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等,更能发挥其激励、导向和改进作用。因此,应注重评价与教学的有机整合,即使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全面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创设合适的情境,善用讨论、交流和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引导,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总之,教学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扬弃旧有评价理念的不足,吸取新评价理念的精华。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改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功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和适当的评价标准,各种评价方法相互补充、有效整合,多渠道收集学生信息,全面地了解学生过去和现在的学习状况。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团队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做到评价的全面、科学和客观。通过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动机和较高的信心,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

参考文献

[1]姜泓冰.问素质教育,何以年年提年年缺.人民日报,2009-10-22.

[2]祝新华,廖先.国际视域下构建“促进学习的评估”新体系.教育发展研究,2012(15-16).

[3]何光辉.教师如何更合理地评价学生.教学与管理,2013(1).

[4]刘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改革的理性思考.教学与管理,2013(1).

[5]胡甲刚,梁金有.浅议学生评价结果解释与反馈.教学与管理,2003(4).

[作者:刘巧丽(1981-),女,河北省衡水市人,河北衡水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讲师。]

【责任编辑  任洪钺】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发展教师
最美教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