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文治画款书法的审美意蕴

2015-01-27 11:12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2154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题款意蕴书法

杨 天 (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 215400)

浅谈宋文治画款书法的审美意蕴

杨 天 (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 215400)

宋文治画款书法作为其绘画的有机组成部分,结体工整,排布整齐,功力颇深,形成了其独特的书画意蕴。他的画款书法“妙在无形而有形,胜在无声而有声”,对以绘画为主体,兼有视觉的审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以自然的章法、舒缓的意境、独立的人格,撼动人心,影响后世。

宋文治;画款书法;审美意蕴

在中国当代山水画的格局中,宋文治是南方一派相当重要的一位大家。生于娄东的宋文治,自幼深受“四王” 传统绘画精华的影响,不仅在绘画形成了空灵绵邈、清逸俊秀的艺术风格,其书法也褒有意蕴,引人深思。观宋文治的绘画题款便可从中得知。

一、 宋文治的画款书法形式概述

画款又称题款、题跋、落款等,对于中国画而言,凡是画上的题字皆为画款,它的产生与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用文字题写作说明以补充绘画的局限已经成为画款书法的功效。

唐代张彦远所作的《历代名画记》摘录“叙自古跋尾押署”(节录)如下:

自晋宋至周隋收聚图书,皆未行印记,但备列当时鉴识艺人押署。

明代沈灏在《画塵·落款》提及:

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后来书绘并工,附丽成观。

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论道:

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为滥觞。

从上三段文字中可知,自唐宋始,画家在书画上题款已成普遍,及至明清已蔚然成风。

宋文治一生创作了众多的经典绘画作品,其中捐赠于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共五十九幅,作品涵盖宋文治绘画创作的各个时期(四十年代一幅、六十年代九幅、七十年代二十二幅、八十年代二十七幅),每一幅作品皆有题款。观其作品,画款以短款和长款为主,偶因幅式大小、布局太满等原因落有穷款。多数题款在20-90字左右,尤以《云岭朝晖》《齐云山居图》《新四军军部》《黄山晴岚图》《茅山壮姿》《茨坪常青》等为翘楚。从画款的内容来看,既有对于所画景致的名称、地点的补充说明,也有赏景后借古人诗词来阐发画意、抒情言志,更有他自身对于艺术道路艰辛的感悟,这也成为我们解读宋文治艺术生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二、宋文治画款书法的审美特征

1.章法美

题款之于绘画,或是为了对绘画时间、地点、作者等基本信息的记录,或是因画面布局等原因对整体章法进行有益的补充说明。然宋文治在其绘画作品上留有题款的原因不外乎这两者。后者是宋文治书法和绘画相结合的一个较为常见的手段,同时也是宋文治山水画发展历程的重要表现方式。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有云:

后世多题款,然题款歇甚不易也,一图必有一款题处。题是其处则称,题非其处则不称。故画有由题而妙,亦有由题而败者,此又画盾之经营也。纵观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馆藏宋文治绘画之题款,他极好的根据画面结构的需要来确定题款的位置和字数,并配合边角法、补空法、浸位法等,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蕴。

2.意境美

明代董其昌曾言:题画诗不必与画尽合,但期补画之空白,适当为佳。观宋文治之画,似早已明白其中含义,或题写古人之诗文,或自述经历来寄托情感,寄语题款书法展示与文字的诠释,拓展画意。

不管是游览风景,还是常居深圳、南京,宋文治时常借助绘画的主题和意境来表达自身心境。庐山是江西境内风景优美的胜地,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宋文治曾多次在此饱览山水胜景,颇有感触,时常借助映像里的庐山抒发心中恬淡宁静的韵味。《庐山飞瀑》是宋文治一九八三年的作品,庐山缭绕在云雾之中,瀑布犹如磅礴云雾穿棱山间,仰观好似银河直下九天,全幅设色简雅,观者犹如身临其境。他在画作中题写:“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又云:“癸亥九月忆唐人句写匡庐之景于金陵松石居娄江宋文治六十后之作。”画题画意、画款书法在行笔之间,相互对应,不仅写出了宋文治记忆中的匡庐美景,更重要的是写出了画外之境,表现了其挥笔题字时清高幽僻的意境。

3.人格美

古时,孔子用自身的经验告知我们,要塑造起圣人的理想人格,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苦的人为努力。或由于此种精神的鼓舞,宋文治不但在研习绘画技法中讲究“笔笔见功夫”,更是在书法上强调“人书具老”。人老,则能从心所欲而逾矩;书老,则能随意书写而不失法度。观宋文治一九八一年于金陵画《茅山壮姿》,谈:“一九三八年夏,陈毅同志率新四军来苏南敌后,以茅山为中心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三个月间大小百余战,连战皆捷,威震江南,茅山地区成为江南抗日的中心。”此乃宋文治以行楷之笔法对于当年往事的感慨,清代朱和羹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身于江南娄东的宋文治,若非亲身经历抗日战争的艰辛,又岂能以高技巧的书法描述当年这段往事。身为绘画大家的宋文治,深知“书画同源”的概念,若非没有以书画塑造理想人格的信念,只是随意玩弄笔法,宋文治的字迹笔法便不可能表现出激昂顿挫、深邃俊美之气,而只能是纵横刚暴、空洞乏味。

纵观宋文治的艺术人生,他从不刻意创造什么理论,也没有在画款题跋上过多的用诗词去阐述自己的艺术思想。他的言语和他的笔墨一样,朴素但沁人心脾。“善学思变”、“下基本功和下生活”、“拿来主义”······这些看似简简单单,普通至极的话语,宋文治却拿一生的力量去践行。这也不禁让笔者忆起唐初孙过庭在其《书谱》上对那些歪门邪路的现象所做的批评: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 ;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孤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宋文治以其清晰简约的画款艺术“语汇”,提按顿挫的笔法,浓淡枯润的墨法,形象自然的字法,疏密均匀的章法,在“打破旧时代,创造新世界”的历史时期中,凭借修养和平和的内心,创造出属于他自身的画款艺术。

三、关于宋文治画款书法的思考

据宋文治生前好友虞振新回忆道:“文治先生从不用炭笔打稿,往往是边作边讲,运笔自如,令人感叹不已。然而不就此出手,必定留在手上数日,还要仔细揣摩。他讲到:‘作画时要景在心中,神气所至大胆落笔,还要多遍润色以追求笔墨设色技巧,通过细心收拾达到意境深透和格调高雅。’”这样的绘画状态也深深地刻入他的画款书法。从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馆藏的五十九幅作品来看,其画款书法将书法技法的研练与人为联系起来,将书法审美的境界与人格等同起来,使原本社会大众所认知的“为书法而书法”的心态变成符合现今社会审美意识的修炼,进而变成人们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对审美意蕴有效的践行方式。

总的来说,宋文治的画款书法,或无“书圣”王羲之的“凝神静思,预想字形的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然后作字”,又似缺少米芾瞬间挥笔时的情感迷狂的“无意识”状态,但细细品味,两者却紧密的联系于其画款书法,意蕴深厚。惟有如此,宋文治的画款书法才能“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

猜你喜欢
题款意蕴书法
书法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书法欣赏
书法
浅谈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图说书法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