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卫生防护分析

2015-01-27 04:15肖国有廖光星杨鸿宇王洪良邓李燕陆静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2期
关键词:核医学

李 宁 肖国有 廖光星 杨鸿宇 王洪良 杨 志 邓李燕 陆静佳

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卫生防护分析

李宁肖国有廖光星杨鸿宇王洪良杨 志邓李燕陆静佳

【摘要】目的 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对某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依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给出更为合理的防护建议。方法 通过现场监测,使用BH3103 X-γ便携式巡测仪进行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测量,X-γ剂量率仪进行辐射剂量率的测量,并估算出工作人员得附加年剂量、患者剂量及通风橱内1 h换气次数。结果 该核医学科科室内外的环境辐射水平在0.10~0.35 μGy/h,工作人员的年附加剂量为:分装人员全身为0.11 mSv;手为2.12 mSv。注射人员全身为0.89 mSv;手为5.12 mSv。摆位人员全身为0.82 mSv。患者剂量在4.5~5.9 mSv。通风橱检测结果符合防护要求。结论 该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监测结果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要求,放射防护管理较完善。

【关键词】核医学;放射防护;个人剂量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ituation of nuclear medicine department according to national standards on the basi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optimization principle,then more reasonable protective suggestions are given. Methods Using BH3103X-γ portable survey instrument to measure the air kerma rate and X-γ dose rate to measure radiation dose rate in the case of field monitoring,then using the data to estimate the workers’ additional dose、patients’ radiation dose and air change times in a hour. Results The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level of the nuclear medicine department’s indoor and outdoor were between 0.10 to 0.35 μGy/h,the workers’ additional dose in a year as follows:the whole body of repackaging worker was 0.11 mSv and hands were 2.12 mSv,the whole body of injection worker is 0.89 mSv and hands were 5.12 mSv,the whole body of placement worker was 0.89 mSv,the patients’radiation dose were between 4.5 to 5.9 mSv. The test results conform to the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fume hood. Conclusion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test results of the nuclear medicine department are accord with national standards,and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is perfect complete.

【Key words】 Nuclear medicine,Radiological protection,Personal dose

核医学技术为临床提供了灵敏、特异、准确的诊疗手段,同时,它带来的放射危害也引起普遍关注,特别是99MO-99mTc发生器使用后,核医学工作者操作的放射性药物量增加[1],他们所受到的辐射为职业照射[2]。本文对某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1 科室情况简介

该核医学科配备一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 CT),使用99mTc放射药品及生产99mTc的99MO-99mTc发生器。其日最大用量为18.5 GBq,年用量为0.185 TBq。该核医学科主要的业务用房设置为: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室、分装室(淋洗、注射室)、SPECT/CT机房、控制室、报告室、医生办公室、检查候诊室、抢救室、更衣室及患者专用厕所。在高活区建有一套由专业厂家生产的屏蔽防护通风橱,用于放置99MO-99mTc发生器,通风橱的屏蔽防护能力为50 mmPb,铅玻璃观察窗为10 mmPb。

2 监测数据与方法

2.1 监测数据

在核医学显像中要求放射性核素衰变出来的射线具有合适的能量,最合适的γ射线能量为100~250 KeV。99mTc的主要衰变方式是同质异能跃迁,将多余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γ光子能量为140 KeV,最适宜用于显像[3]。当患者注射含99mTc放射性药物之后,99mTc衰变出来的射线由身体的组织和器官吸收,可能产生一定的放射性危害,所以在检查前告知患者对应扫描程序的医疗照射情况。

2.2 方法

利用HY133 X-γ便携式巡测仪监测环境的射线辐射水平,测量出空气的比释动能率。利用X-γ剂量率仪测量工作环境的辐射剂量率,记录每项操作时间,估算出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用热球式电风速测量通风橱的进口风速,估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换气次数[4]。

3 监测结果

3.1 正常工作下测量室内外γ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

在正常工作下测量室内外γ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的结果为:机房操室、医生办公室为(0.10~0.13)μGy/h,机房(0.10~0.14)μGy/h,废源存放室(0.14~0.23)μGy/h,候诊室(0.14~0.25)μGy/h,室外四周墙壁(0.10~0.18)μGy/h。可以看出该科室的各个工作间的辐射水平在(0.10~0.35)μGy/h,室外在(0.10 ~0.18)μGy/h,均符合我国规定的居民室内外天然环境辐射变化区间内。

3.2 无辐射防护下各项操作照射水平

无辐射防护下各项操作照射水平监测结果为:通风橱观察窗表面(0.1~0.4)μSv/h,手操作位(淋洗时)(22.1~38.6)μSv/h,手操作位(分装时)(25.2~47.9)μSv/h,手操作位(注射时)(35.3~72.1)μSv/h,SPECT操作室操作位(0.08~0.13)μSv/h。

该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可分为三组,即分装、注射、扫描(包括摆位)。工作人员接受的年附加剂量为:分装人员全身为0.11 mSv;手为2.12 mSv。注射人员全身为0.89 mSv;手为5.12 mSv。摆位人员全身为0.82 mSv。

3.3 患者的照射剂量

按照临床操作规范,患者进行骨扫描检查时常用放射性活度为555~925 MBq,则患者受到的有效剂量为(4.4~7.4)mSv[5-6]。按照该科室的实际情况,每位患者注射的99mTc活度为(555 ~740)MBq,则患者的有效剂量为(4.5~5.9)mSv。

3.4 风速的测定

经过检测,通风橱内开口处的风速为1.1 m/s,按照通风橱内体积计算,其通风量约为每小时换气5次。

4 讨论与分析

该科室99MO-99mTc发生器年用量为0.185 TBq,等效年用量为18.5 GBq,属于第三类放射性工作单位。其日等效操作量为0.185 GBq,应划为乙级工作场所[7]。该科室将控制区、监督区与非控制区隔离管理,患者出入通道能合理划分,且地面和工作台均进行不易渗透装修;贮源分装室设有防护通风橱,风速和换气次数达到较好通风条件。

工作人员的估计剂量介于0.11~0.89 mSv,低于个人剂量约束值5 mSv,低于职业人员年剂量管理约束值,符合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有关规定。在操作放射性药物的过程中,核医学工作人员应该尽量减少接触时间,做到防护的最优化[8]。以上的估算是在没有考虑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进行个人防护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际上,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可穿铅防护服,戴铅防护眼镜及轮流操作等,其所受到的照射剂量会更低。

总之,该核医学科建立较为健全的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只要各项工作能得到落实,基本不会对本科室和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危害。

参考文献

[1] 王时进,白家骧,门效成. 北京市核医学工作者个人剂量水平[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83,3(5):56-57.

[2] 白光. 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照射剂量水平、辐射危害和个人剂量监测[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5,29(4):171-176.

[3] 黄钢.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临床操作规范[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322.

[4] 禚凤官,张廷生,郑钧正,等.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 唐文祥,朱志贤,郑钧正,等. X射线CT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探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20(S1):79.

[6] 戴富友,胡传朋,程晓军,等. 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监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9,18(3):303-304.

[7] 高芳,高向东,刘继平,等. 某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40-142.

[8] 杨浩贤,梁绵英,谭光享,等. 广东省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5):2880-2883.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ituation Analysis of Nuclear Medicine Department in A Hospital

LI Ning XIAO Guoyou LIAO Guangxing YANG Hongyu WANG Hongliang YANG Zhi DENG Liyan LU Jingjia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Nanning 530021,China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R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32-0016-03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32.012

作者单位:530021 广西南宁市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通讯作者:肖国有,E-mail:xgy725@aliyun.com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6年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99mTc-MDP SPECT扫描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利用18F-FDG PET/CT查找不明原发灶肿瘤的原发病灶的研究》) 2014广西医科大学青年基金课题(双探头SPECT/CT仪质量控制与校正技术的研究) 广西卫计委课题(编号Z2010150) 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编号2015XJGB23)

猜你喜欢
核医学
《实用骨关节核医学》书评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改革与实践
核医学在五星红旗下诞生并蓬勃发展
核医学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方法
核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体会与思考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核医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国核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天津市核医学科室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核医学设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成像系统性能现状调查
潘中允主编《实用核医学》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