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认证国内外进展

2015-01-27 02:26柯其燕涂慧萍
绿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进展发展趋势建议

柯其燕+涂慧萍

摘要:指出了世界上有多个森林认证体系并存,虽然森林认证面积增长迅速,却分布不均。鉴于当前全球森林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工作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森林认证又是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个保障。在分析世界森林认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森林认证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森林认证的开展情况,在分析我国开展森林认证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森林认证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森林认证;现状;进展;发展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7.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2-0264-05

1引言

森林认证是森林经营单位经第三方认证机构评估认证,森林经营质量经过认定检验,并获得证书和认证标识使用权的程序。在这个模式中,对森林进行可持续经营和采伐,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购买和销售获得认证的原料和商品,消费者自愿购买具有认证标志的商品。经营良好的林分往往能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达到标准,而这些标准可以确保林分的可持续经营。森林认证(含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进行操作的。目前,全球有4.37亿hm2的森林面积已获森林认证,约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10%,未获认证森林面积仍有35.63亿hm2(数据来源于FAO、FSC、PEFC官网)。本文就国际国内森林认证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国内外发展前景及趋势以及对我国森林认证对策的建议。

2世界森林认证发展现状

2.1世界森林认证体系发展现状

据统计,世界上现共有50多个森林认证体系[1],除现有的认证体系外,很多国家都在继续发展制定适合自己国家的认证框架体系,包括中国等,并且国家体系都在寻求国际体系的认可与合作,或体系间的互相认可。这说明森林认证体系多元化与趋同化的趋势并存[2]。

2.2世界森林认证成果现状

2.2.1森林经营认证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的森林通过了认证。所有通过认证的森林中, FSC和PEFC共占总面积的99%[3],截至2013年10月15日,由FSC认证体系认证的森林面积达到186636711hm2[4];截至2013年11月由PEFC认证体系认证的森林面积达到251114594 hm2[5];两大体系认证的森林面积达到437751305 hm2,其中FSC认证面积占42.64%,PEFC认证面积占57.36%。但FSC认证涉及五大洲的81个国家,而PEFC认证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的37个国家。

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森林认证面积及比例见图1,虽然中国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7亿hm2),低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国,但从图1可看出,中国森林认证面积和认证比例却远低于德国、瑞典、加拿大、法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

图1各国森林认证面积比较

(各国认证面积占森林面积比重)

注:数据来自FSC和PEFC官方网站,FSC统计截止时间为2013年10月15日;PEFC统计截止时间为2013年11月,各国森林面积根据FAO 2010年发布的资料

世界各大区域分别按两大体系认证的森林面积比例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世界森林认证面积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其中FSC认证面积范围较均匀,PEFC认证面积最多。

从图3可以看出两大认证体系森林认证面积增长情况,FSC在全球的森林认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获得FSC认证的森林面积正迅速扩大。特别是2005年后,认证林面积增速加快,获得FSC认证的国家也不断增多。而在2002~2005年间,PEFC认证的森林面积飞速增长,全球认证森林的2/3是通过PEFC认证的,远远超过FSC体系认证面积,但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森林认证面积达到一定的程度,近几年PEFC认证呈缓增趋势。

2.2.2产销监管链认证现状

图2区域森林认证面积比例(数据来源同上)

图3两大体系森林认证面积趋势(数据来源同上)

产销监管链(COC)认证是对木材或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各个环节,即从原木运输、加工、流通直至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整个流程进行认证,以确保林产品来源于经营良好的森林[6]。当前,世界上由不同认证体系认证的森林产品监管链的企业超过2万家[7]。到 2013年11月15日,经FSC认证体系认证的企业数为27127个;到2013年12月有15761家企业通过PEFC产销监管链认证。然而,由FSC认证的企业数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114个国家,而由PEFC认证的企业数主要分布在欧亚美等地区的64个国家,无论是认证数量还是地理分布都有一定的差距。

从地区分布来看,欧州地区产销监管链认证仍占大多数,截至2013年11月,欧洲共有COC证书22401张,其中FSC有14012张,PEFC有8389张;亚洲地区虽然森林认证面积远低于美洲,但产销监管链认证企业却超过了美洲,共有证书7536张,其中FSC有6752张(中国和日本分别有3278、1112张),PEFC有784张(马来西亚和中国分占267、203张);紧跟其后的美洲地区共有COC证书6370张,其中FSC有5732张,PEFC有638张。这反映了森林认证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格局,也体现了发展中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观念的进步。

3世界森林认证实施趋势

3.1认证森林面积急剧扩张的步伐放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森林认证正在从欧美经济发达地区向亚非地区扩展。但从图3可以看出主要森林认证体系FSC和PEFC近几年都呈现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森林经营者都已经进行了森林认证,森林认证在向发展中国家扩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挑战,发展中国家的森林经营者还没有具备足够的实力实施森林认证,而且森林认证对他们的激励性也不充足,加上经过认证的产品和未经认证的产品相比价格偏高,以致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所以购买者的环境意识关系到森林认证的效果。endprint

3.2森林认证最终呈国际化发展

20世纪90年代,森林认证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各国森林认证的政策框架不完善,在应用国际化认证标准时发现与本国国情和林情不相适应。从发展的观点看,森林认证能够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但这有赖于各种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有赖于实施森林认证的能力建设[8]。前些年,很多国家在加强森林认证能力建设基础上制定国家认证标准和发展本国的认证机构,打破了FSC体系一枝独秀,出现了多种体系并存的局面。然而,纷繁的体系,多种多样的认证标志也带来了重复认证、标志混乱、缺乏权威性等问题[9]。森林认证逐渐又呈国际化发展趋势。绝大部分森林认证体系逐渐归于FSC和PEFC两大体系,而那些没有获得国际认可的本土森林认证体系将因其影响力较小,逐渐被市场淘汰[10]。总之,不同森林认证体系标准之间的互认是当前的热点,而增加森林经营单位水平可持续经营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关键[11]。

3.3中国、日本等木材消费大国的态度影响着全球森

林认证的发展

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促进作用是通过贸易对森林的影响来实现的。一旦木材消费国不赞同和不支持森林认证,将不可能真正在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发挥作用。2011年11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森林认证研讨会上,日本针对“日本森林认证进展”、“日本认证及合法来源木材产品采购政策”做了报告。力求更好地推进寻求适合本国亟待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方法[12]。最近,在马尼拉举办了森林认证论坛,对所有在菲律宾和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从事制造和采购木材及纸制品的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该论坛的目标受众主要包括采购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管理者。中国对此持积极的态度,在论坛上介绍了中国森林管理认证委员会(CFCC)框架,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和出售包括复印纸、铜版纸、纸巾、包装和包装纸板,以及其他原木产品,或是将产品出口到中国,都必须取得CFCC认证并遵守相应的新规定[13]。可见,森林认证的推动者已经意识到,这些木材消费大国的态度对森林认证进展有很大影响。

4中国森林认证

由于局部生态恶化,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仍是我国林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是木材进口大国,但日益增长的林产品出口贸易使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正在形成的环境敏感市场,对经FSC认证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正对我国家具和其它木制品的出口形成巨大压力,因此,在中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很有必要[14](王亚明等,2005) 。

4.1我国森林认证的发展

我国森林认证从探索到试点到国家体系建立与推动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一直探索,直到2007年7月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决定委托中国林业产业协会牵头筹建我国第一家森林认证机构。这些基础工作为建立中国森林认证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6月,国家认监委、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见》,决定正式启动以探讨中国森林认证制度为目标的森林认证试点工作,进入正式轨道。2010年,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推进森林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15]。2013年5月我国首家集体林场江西省靖安县花桥民营林场通过中国森林认证(CFCC)并获中林天合(北京)森林认证中心正式发放的森林经营证书,标志着中国在森林认证方面又取得重大突破,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也为中国森林认证体系的推进起到了推动作用。截至2013年6月30日CFCC唯一认证机构“中林天合”认证中心共承揽森林认证项目26个,其中森林认证包括森林经营(FM)项目16个,COC项目10个,签署认证合同面积969.27万hm2,实际执行并顺利完成认证面积109.06万hm2,共计发放证书20个,正在实施新项目4个[16]。2013年7月30日,中国森林认证首届争议调解委员会选出[17]。这为将来确保森林认证工作的客观、公正和有效,维护和反映森林认证申请者、认证机构、认可机构和有关利益方的权益与合理诉求提供了平台。

目前我国获得认证的森林经营单位和企业都是由FSC和PEFC体系进行认证的,至 2013年10月我国有58个森林经营单位的2878832hm2森林获得了森林经营认证,有3461家木材加工企业通过了产销监管链认证,其中,通过FSC体系认证的有3254家,通过PEFC体系认证的共有207张COC证书,其中204张为有效证书[18]。

4.2我国森林认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2.1关于市场

认证市场中存在政府职能缺位[19],主要指本来应当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20],我国尚未制定国际认可的政策措施,导致市场混乱,而FSC体系标准与我国林情又有些冲突,政府在森林认证位置的不明确将会影响对已认证林场的监管;木材市场对森林认证的推动作用不明显[21];由于市场营销策略缺失造成的市场认可不明显;未来市场上已获FSC认证的有可能成为非法认证,根据中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国际森林认证要在中国开展认证业务,须与中国的国家森林认证体系互认,并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而FSC多年来坚持不与各个国家的森林认证体系互认,认证标准和认证机构由自己认定。这无疑对中国森林经营单位和产销监管链认证产生影响。

4.2.2关于森林经营单位和企业

缺乏开展森林认证的驱动力,原因可能是认证前目的性不明确,不清楚认证到底是为了合法经营还是打破绿色壁垒拓展市场还是为了更好的可持续经营;认证过程中程序繁琐,费用高昂;认证效果上出现诚信危机,不少人认为在认证初期确实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体系,但获得认证资格之后,企业仍然执行之前所熟悉的管理制度,只在监督检查时临时展现符合认证标准的制度和方法。人们难免质疑森林认证仅是一种形式[22]。endprint

4.2.3关于消费者

我国消费者环保意识和购买力有限,不愿意花高价购买认证产品,甚至质疑产品质量。尽管研究表明,从主观上,消费者倾向于为经过森林认证的木制品支付较未认证的产品更高的购买价[23]。但在实际购买行为中,如果经过认证的木材产品价格较未经认证的产品高出很多,消费者可能仅凭价格差距这个因素就完全不考虑购买经过认证的木材产品[24]。如果经认证的产品没有与未认证的产品更好地区分开,没有来自生产厂家简洁、易懂的信息,消费者并不能将标签与认证带来的各种环境、社会效益联系起来,当然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为这个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25]。

5中国森林认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明确政府在市场中的地位,规范森林认证市场

目前,中国森林认证争议调解委员会选出,这有利于调解认证过程当中森林认证机构间不平等竞争,但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成熟,因此,政府需要制定政策措施,培育认证市场,把森林认证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加强公共采购森林认证产品的技术与利用研究。更加明确政府与各利益方之间的权利和责任,深化改革,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推进我国森林认证市场的有序发展。

5.2建立森林认证专家库和信息服务平台

森林经营单位普遍存在林业经营档案更新较慢,纸质档案居多,缺乏完善的文件记录系统。部分林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多数活动缺乏文字记载,这是整个企业管理过程的共性差距。在比较小的森林经营单位尤为严重,因此为了加快中国森林认证,需要建立森林认证专家库和信息服务平台,规范化记录木材来源、养护和经营状况,及时了解森林经营状况,为森林经营单位和企业提供反馈平台,减少申请认证和繁琐的审查步骤。科技进步是林业发展的突破口,而在森林认证工作中实现信息化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促进林产品流通有重要作用。

5.3谋求营销策略增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认可度

森林认证发展的源动力是市场。已经获得认证证书的企业也应加强认证产品的营销,寻求市场。据调查,企业对于认证的林产品基本上没有任何营销措施。在单位的官方网站上增加森林认证的宣传栏,既付出的成本低,又能传播认证的信息与知识,同时还能扩大市场份额[26]。还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内部成员了解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开创更好的营销策略顺应森林认证趋势。

目前,国际上FSC得到许多非政府组织和购买集团的支持,它的信誉度、市场认可度较高。经过森林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后,相应的林产品就可以贴上FSC标识。绿色市场需要此类商标来证明林产品来自经营良好的森林,这是 FSC认证发展的动力[27]。中国森林认证发展应该借鉴FSC的发展的成功经验,开展宣传工作,扩大认证影响。

5.4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实现中国森林体系与PEFC

互认

在尊重各国的国情和法规的基础上,PEFC对经过审核确认符合的国际标准指标,就承认与独立的国家体系达成互认。中国森林体系越来越倾向与PEFC的互认。在积极争取与国际主要森林认证体系互认的同时,先加强与中国木材贸易关联度比较大的国家或地区的交流合作并与其森林认证体系实现互认,借鉴经验完善中国森林认证标准体系。这样既有利于实现现阶段的目标,也有利于扩大中国森林认证的影响力,加大中国同主要森林认证体系谈判的砝码,最终实现中国森林认证体系与PEFC的互认[28]。

6结语

从现有状况看,中国森林认证的国内驱动力和市场潜力还是较大的。虽然市场机制是森林认证的本质特征,但在初期还是需要政府的支持、组织与中介的协调。森林认证不是替代法规而是合理法规的一种补充,认证提供的经济刺激不足以使大多数追求利润的木材公司重新调整其森林经营实践,但有了法律的规定和市场的需求,公司就会重视森林认证。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道路是必然趋势,木材加工企业必须开拓国际市场,中国森林认证进程一定能够健康地发展。只有真正做到负责任地经营,负责任地生产,消费者才能放心地采购与消费。

参考文献:

[1]田明华,刘燕,冉福祥. 国外森林认证发展动力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08, 28(4): 327~331.

[2]徐斌,赵劼,董珂. 世界森林认证的现状与挑战[J]. 林业科技, 2005, 30(5): 60~62.

[3]管志杰,沈杰. 森林认证实施现状与趋势分析[J]. 世界林业研究,2011, 24(1): 74~77.

[4] Facts and Figures [EB/OL].[2013-10-15]. https://ic.fsc.org/.

[5] PEFC Certified [EB/OL].[2013-11].http://www.pefc.org/.

[6]孙晓梅,于玲,肖文发. 瑞典林业与森林认证[J]. 世界林业研究,2003, 16(2): 55~58.

[7]沈玲,曾勋,谢冬明. 世界森林认证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森林认证的启示[J]. 江西林业科技,2010(1): 32~35.

[8]Durst P B, Mckenzie P J, Brown C L, Et. Challenges facing certification and eco-labelling of forest produ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Article,2006, 8(2): 193~200.

[9]赵劼,陆文明. 森林认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世界林业研究,2004, 17(1): 1~4.

[10]赵劼,陆文明. 以森林认证促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分析[J]. 世界林业研究,2008, 21(5): 60~63.endprint

[11]周彬,陈宏伟,王达明,等. 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森林认证标准的比较分析[J]. 世界林业研究,2004, 17(4): 10~13.

[12]佚名.森林认证研讨会在京举行[EB/OL].[2011-11-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70731/16249860.html.

[13]佚名.2013年森林认证论坛在马尼拉召开[EB/OL].[2013-11-13].http://northheadcomms.com/cn/2013年森林认证论坛在马尼拉召开.html.

[14]王亚明,孙玉军,张蕾.试论我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J]. 绿色中国,2005(4): 24~26.

[15]王文鑫. 中林天合北京森林认证中心所开展的CFCC认证业务[J]. 认证技术,2013(1): 43~44.

[16]佚名.“中国森林认证”有待突破—中林天合(北京)认证中心召开第二次管理委员会会议[EB/OL].[2013-07-22].http://www.cfcc-ztfc.com/newsinfo.aspx?nid=944 .

[17]]佚名.中国森林认证首届争议调解委员会选出[EB/OL].[2013-12-17].http://www.cfcs.org.cn/zh/news-view/58.action.

[18]佚名.已获COC认证的中国企业信息[EB/OL].[2013-12-17].http://www.pefcchina.org/.

[19]曾玉林,马靖策. 论我国森林认证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1): 98~101.

[20]陈学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政府职能的转变与重构[J]. 林业经济, 2009(7): 23~24.

[21]王承源. 森林认证及在我国发展缓慢的原因探析[J]. 河北农业科学, 2011, 15(2):135~136.

[22]校建民,韩峥,张新欣. 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012, 25(5): 18~23.

[23] Ozanne L K, Smith P M. Segmenting the Market for Environmentally Certified Wood Products [J].Journal Article,Forest Science,1998, 44(3).

[24] Anderson R C, Laband D N, Hansen E N. Price Premiums in the Mist [J]. Forest Products Journal,2005, 55(6).

[25] Hansmann R, Koellner T, Scholz R W. Influence of consumers' socioecological and economic orientations on preferences for wood products with sustainability labels[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6, 8: 239~250.

[26]丛之华. 东北国有森工企业参与森林认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3, 41(19): 8196~8199, 8281.

[27]马阿滨,徐世文. 中国标准森林认证的实践[J]. 森林工程,2013, 29(5): 36~38, 43.

[28]苏蕾,曹玉昆. 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国本土森林认证体系的思考[J]. 林业经济问题,2009, 29(1): 28~32.endprint

猜你喜欢
进展发展趋势建议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2020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FOOD
April Fool’Day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