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叙写,增强文章感染力

2015-01-28 11:32佚名
学苑创造·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麻袋细节内心

佚名

写作考场作文时,很多同学都知道如果能在文章中表现或倡导某种优秀的品质,就能使自己的文章立意较为深刻。但大多数时候,许多同学只是简单地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处进行口号式倡导,没有通过具体的真实可感的事例或情节来表现这些品质,难以感染读者。

其实,使用足够的细节描写可以让文章显得富有情趣和个性化。一篇没有细节描写的文章就像一块没有加料的比萨饼——它能喂饱你,但你并不爱吃。同学们所写出的文章需要足够的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内容,进而让人感到你是在写事实,而不是说大话。

一、 变空泛为具体,加强细节描写

不少同学的文章只有空洞的叙述或议论,缺乏具体的描写,读起来味同嚼蜡。如有位同学在习作《那一刻,我流泪了》中写道:

“我来到粮库工地上,看到父亲扛着沉重的麻袋,非常吃力地走着,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我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我们在看了这段文字之后,是很难会陪着流泪的。不难发现,上面这段文字不具体、不细腻,非常空洞。麻袋有多重?父亲扛着麻袋的样子怎样?父亲是如何吃力地向前移动的?我内心有怎样的想法?这些细节都没有表现出来,作者的情感没有得到渲染,当然也就难以引起我们内心的情感共鸣。不妨看看改动后的效果:

“我加快脚步向粮库工地走去。近了,近了,远处传来机器的轰鸣声。突然,一个瘦弱矮小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野,小山一样的麻袋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被压成了弓形,他的双手紧紧地攥着麻袋口,身子努力地向前倾,迈着蹒跚的脚步一步一步向前走着。只见他来到输送机前,把沉重的麻袋卸下,深深地喘了口粗气,慢慢转过身来。刹那间,我惊呆了,那个人——是我的爸爸!

望着爸爸那疲惫不堪的身影,望着他那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我鼻子一酸,眼泪一个劲地在眼眶里打转儿。以前,我是多么幼稚啊!我从来都没有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没有想到手里花去的钱是父母用血汗这样换来的。这几年,腰疼的毛病一直折磨着爸爸,但爸爸总是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赚钱养家,任劳任怨。爸爸才四十岁出头的人,看上去却像五六十岁的老头儿。他的额头过早地爬满了皱纹,鬓角过早地出现了白发……顿时,我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们来比较一下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修改后的文中,“加快脚步”一语表现了我去看父亲的急切心理,说明我和父亲之间的心理距离很近,为下文流泪作了很好的铺垫;“我惊呆了”写出了我认出那是父亲时的合理反应,为文章增添了真实感;“瘦弱矮小”“看上去却像五六十岁的老头儿”“额头过早地爬满了皱纹,鬓角过早地出现了白发”等语句表现了父亲为了我、为了家庭而过度操劳的结果;而“小山一样的麻袋重重地”“身体被压成了弓形”“双手紧紧地攥着麻袋口”“身子努力地向前倾,迈着蹒跚的脚步”“深深地喘了口粗气,慢慢转过身来”等语句则从情态、动作等方面把父亲沉重的负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有了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文章才具有了真实的、强烈的感染力,最后,在“我”的情感达到高潮时,流泪自然水到渠成。

可见,变空泛为具体就是要认真观察生活,把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行为、语言、心理等细节通过形象生动的词语描写出来,将人物的内心情感融入到这些动作、神情、言语、心理之中。

二、 拨动情感触发点,写出真情实感

写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说实话,写真事,抒真情。唯有真情方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唯有真情,才能使文章有灵魂,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作文心理学认为,情感的触发点往往与作者在特定时间内的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情绪息息相关。只有把这种“睡着的情绪唤醒起来了”(日本作家小泉八云语),才能真正激起笔下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进而打动读者。

如有一篇考场满分作文《我需要母爱》,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小作者流露出了真情,勇于自我剖析,且写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作者从自己放学回家写起,当听到母亲遭遇车祸的噩耗,跌跌撞撞地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望着母亲头发散乱、满脸污垢地躺在急救室里,作者内心的情感似开闸的洪水奔泻而出:

“妈妈,您就这样走了,我和爸爸怎么办?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您难道真的忍心就这样永远离我而去吗?我需要您对我的爱,哪怕是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钟都可以啊!妈妈,我的好妈妈……妈妈,您生前事事关心我、照顾我,而我却只顾自己玩耍,从未关心过您、孝敬过您,我真是太自私太吝啬了……妈妈,如果来世您能再做我的妈妈,我会加倍珍惜您对我付出的每一点爱。请让我来世再报答您吧,我那善良而又美丽的好妈妈……”

这一句句内疚、自责的话语,句句饱含真情,句句感人肺腑,倾诉着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催人泪下。

要想拨动情感的触发点,作者必须要将真实的自己融入到叙事中去,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在叙述的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或是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回归到事件发生之时。这种情感是真实可感的,不是虚拟编造的。在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头脑中获得的体验等,都要符合生活逻辑。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体验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

现在的考场作文十分注重同学们的情感体验,这是很有道理的。要拨动情感的触发点,同学们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素材积累,尽量选择学校、社会中那些自己熟悉的、有体验的材料来写。

要想拨动情感的触发点,同学们还要善于抓住读者的心理。因为写作就是在和读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你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在叙事中想方设法巧设情节、渲染细节、刻画人物心理,而不至于仅将叙事作为个人无序、随意表达的手段。

三、 巧用环境描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我们知道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可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交代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等作用。如果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在文中恰当地加入一些环境描写,用来推动故事发展,或烘托人物的心情等,往往可以收到十分好的表达效果。如有一同学在作文《力量》的开头写道:

“冷飕飕的西北风像长了舌头,把这条繁忙的大道舔得光溜溜的。路旁的树在风中剧烈摇晃。过往车辆已经慢得不能再慢,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吹走。行人很少,偶尔遇上个人就必定包裹得像婴儿一般严实。他‘夹着一辆破自行车,逆着风艰难地骑行着,脸上像刀割一样难受。但他心里更难受:揣在怀里的成绩单上,期中考试8门功课4门挂了红灯,想起父母那望子成龙的殷殷企盼……”

小作者通过对凛冽的寒风、随风摇晃的树木、缓慢行驶的车辆、稀少的行人等景物的细致地描写,着力渲染了冷清、凄凉的环境气氛,衬托出“我”痛苦、内疚、沉重、悲凉的心境,使伤感之情更加鲜明、突出。

需要注意的是,在安排环境描写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文章的主旨,不能因景伤文。那些在文章中不能起到很好表现作用的环境描写是坚决要舍弃的。

猜你喜欢
麻袋细节内心
花生仁奇遇记
麻袋支招
弄巧成拙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宁为玉:心好累,感觉再也不会扛麻袋了!
时尚细节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