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东夷文化圈原始音乐考略

2015-01-28 18:44许源元青岛大学音乐学院26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巫术齐鲁歌舞

许源元 (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266000)

上古东夷文化圈原始音乐考略

许源元 (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266000)

东夷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齐鲁音乐文化的源头。上古时期的东夷先民,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以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歌舞为主体的音乐雏形。三位一体的原始音乐形式,开创了中华礼乐文化的先河,更成为其后齐鲁音乐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萌芽和构成因素之一。本文试图对上古东夷文化圈原始音乐进行初步的探索,考论东夷乐文化的起源及发展进程,考释东夷乐文化史实与传说,认识东夷乐文化在中国早期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远古时期;东夷;原始乐舞;文化

项目名称:青岛大学2014年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培育项目。项目编号:YBPY2014016

东夷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齐鲁音乐文化的源头。据《尚书·禹贡》记载:上古东夷文化圈“以海、岱(今山东泰山、沂源)为中心,南至淮北,北至渤海,西及中原,东临东海。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沿着沂源猿人——北辛文化一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齐鲁文化的序列而一步步发展过来。东夷原始音乐也正是从这个文化序列中孕育出来的。

一、东夷原始音乐的萌芽时期

关于东夷音乐的起源,中外学者众说纷纭。然而,无论从何种角度论述,其观点却都没有脱离人类文化的沃土。正如格罗塞所言:“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2考古资料显示: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齐鲁大地上就有原始人类生活和繁衍,并开始了最早的文化创造,其中所包含的音乐因子,是东夷人音乐实践的最初探索,被视为东夷音乐艺术之祖型。根据物质遗存和传说史料,结合艺术学、生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规律,我们推断:沂源人的音乐是一种融原始宗教与原始歌舞为一体的狩猎巫术歌舞,其表演形式包括舞蹈和呼号。狩猎巫术歌舞使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初具艺术审美功能。因此可以说,这是东夷先民向音乐艺术的门槛迈出的第一步,是上古东夷文化圈原始音乐形成的起点。

旧石器晚期以后,人类经过数万年对生活认识的积累,至公元前 5400年,东夷地区进入农耕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个文化类型——北辛文化时期。从目前出土的生产工具,器具纹饰,陶文符号等推断,北辛音乐文化发展概貌,应当是农耕巫术歌舞。这类乐舞是在农耕文化的沃土上,由生产方式与巫术情感同构所派生出来的,出于—种对人格化的天神的祈求和母系氏族社会的特殊性,该乐舞在表演上,多以女性为主角,舞蹈具有一定的意指性,歌唱更趋向于 艺术性,并敲击陶鼎、陶钵和石铲、石刀等以配合节奏。因此,北辛时期的农耕巫术歌舞,实际上是东夷地区新石器时代初期的精神文化缩影的概括。

二、东夷原始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经过物质的与精神的创造和相对稳定的积累,到新石器时代中后期,东夷地区已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区域。由大汶口文化始至岳石文化止的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东夷音乐文化的标志。

(一)大汶口文化中的音乐因素

大汶口文化是北辛文化孳乳而来,大约绵延了2000年左右。大量的考古发掘表明,大汶口音乐文化大体形式是以农耕巫术歌舞为基础,兼及图腾、战争巫术歌舞为主体,在诸如均衡、整齐、协调、比例、节奏等规律以及各方面的统一性的认识上已有了本质的飞跃,并以此进一步奠定了东夷音乐文化的基本雏形。

首先,原始乐舞在这一时期仍是音乐文化的主体,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后,随着母系氏族社会凝聚力的加强,农耕巫术歌舞开始与图腾崇拜相融合形成鸟图腾农耕巫术歌舞。鸟图腾崇拜是东夷文化的显著特征。《山海经》等史料对鸟图腾的叙述:“自歌自舞”“是识歌舞”“相向婆娑”以及《吕氏春秋·古乐》中葛天氏《玄鸟》之乐3和《帝王世纪》4中少昊制《大渊》之乐的记载,反映出东夷先人对鸟图腾的崇拜以及鸟图腾巫术歌舞在这一时期已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意向。随着大汉口文化的不断发展,鸟图腾巫术歌舞同农耕巫术歌舞和之后产生的战争巫术歌舞在音乐上不断走向成熟,构成大汶口时期音乐文化的主体。

其次,这个时期的乐器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乐器。截至目前,山东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音乐文物有陶角、陶埙、陶铃、陶响器等,均最早发现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其中,主要有兖州王因、邹县野店、泰安大汶口、广饶五村、青州桃园等遗址出土陶鼓(土鼓)20件;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铃1件;泰安大汶口遗址、莒县大朱家村大汶口遗址和陵阳河遗址大汶口遗址出土陶号各1件;烟台市福山区邱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埙1件;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遗址出土泥质黑陶笛柄杯1件。

1979年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遗址出土泥质黑陶笛柄杯,是迄今为止在山东境内所发掘的最早的乐器。经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王树明研究员考证,它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远古吹奏乐器。“倘若,我们将柄两端的杯部和杯座切除,将其柄部与当今的竹质口笛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形制有所相似。这种近似,当然不能认为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杯柄部节棱明显的竹花纹,很可能是先民着意装饰此纹,用以标明,这一形制特殊的杯柄,原是摹拟竹制原始口笛一类的乐器形制而制成的陶质类笛乐器。如分别按堵柄部及柄部底孔,横吹柄部另一镂孔,可以吹奏出四个音高不同的乐音。”5又经山东艺术学院的曲广义教授进行测音证实,其诸音的相对音高分别为#f3,b3,#c4,其中由最低音#f3与其上方四度音b3、五度音#c4所组成的三音列,相当于后来商五声音阶的re Sol la(商、徽、羽)或#f羽五声音阶的la、re、mi(羽、商、角),这可看作是二种古老的三声音阶,又可看成是某种调式音阶的骨干音。”6对于笛柄杯的考证和测音,说明大汶口人已经掌握了完整的三音列,对后来五声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在东夷音乐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音乐现象。

(二)龙山、岳石文化中的音乐因素

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所处的时代恰好是大汶口文化和后来的商代东夷文化及齐鲁文化的中间环节,这一时期,氏族群体正在逐渐瓦解,人的主体意识开始增强,原始崇拜也随着人的理性觉醒由图腾崇拜向英雄崇拜过渡,因而其音乐文化也有着较为丰富的时代内容。

首先,这一时期音乐艺术的主题开始由对天神的歌颂转向对人杰的歌颂。舜则是传说中东夷人的先祖之一,孟子认为其为“东夷之人也”7。他精通音律、能琴善歌。他和其父瞽叟,在前代音乐的基础上,从音乐理论和音乐表演两方面进行了改革,促进了东夷古乐的发展。

在音乐理论方面,舜首次涉及了音乐理论,明确了诗、歌、音、律的内涵、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首次勘定了音律。此外,他还对《九招》进行修改,并创作完成了包括《南风歌》《卿云歌》《思亲操》等一批传世乐章8。在音乐表演方面,他首先进行了乐器的改良,增加了瑟的弦数,提高了瑟的音乐表现力9。同时,他还扩大了乐舞的功能,首次将乐舞用于军事活动。舜的制乐活动表明:龙山文化时代,以舜为代表的东夷鸟图腾音乐文化已有了较高的发展,以致“五帝之乐,莫盛于此。”10

其次,这一时期乐律的发展体现在五声体系的三音列基础已初见端倪。前述大汶口时期确立的三音列到这一时期,很可能已经发展与演变为五声体系。原因有二:第一,从泛音角度来说,五度关系是最自然最密切的关系。原始人类对于乐音得追求,使五声体系的形成成为可能。第二,从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所出土陶埙和山西万荣荆村及太原市郊义井村所出陶埙的比较来看,前者只出两个小三度音即F3和ba3,后者却已能吹三个音。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三音列。时间上的相似性,使我们推断:在东夷龙山文化时代,五声体系的三音列基础已初见端倪。

另外,这一时期乐器的制作和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乐器兼具礼乐的双重功用,为中华礼乐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目前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看,这一时期,山东大地上有些乐器的制作非常精美并具有先进性。例如,以青州苏埠屯特磬为代表的特磬,是龙山文化和夏商时期中国一种特有的器物。这种器物最早的功用可能并非仅仅是乐器,也是当时部落首领所用的礼器、祭器、重器。后逐渐与青铜乐器的组合使用而组成编磬,成为两周时期代表性礼制乐器。此外,还有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陶响器3件;泗水尹家城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哨骨哨、陶哨各1件;禹城邢寨汪龙山文化遗址和潍坊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陶埙各1件,它们都兼具乐器和法器双重功用,体现出承继的连续性和先进性。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沃土。上古时期的东夷先民,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将原始的宗教信仰与农耕、狩猎、战争等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图腾巫术歌舞、狩猎巫术歌舞、战争巫术歌舞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音乐文化。上古东夷文化圈三位一体的原始音乐,开创了我国礼乐文化的先河。更重要的是“由乐及礼”的演化进程成为其后齐鲁音乐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萌芽和形成的因子之一。

感谢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王静怡教授指导!

注释:

1.(春秋)孔子著,周秉钧注译.尚书.长沙:岳麓书社,2001.

2.[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7:26.

3.王学典编著.吕氏春秋.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4.

4.(晋)皇甫谧撰;(清)宋翔凤,(清)钱宝塘辑;刘晓东校点.帝

5.王世纪.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6.王树明.《东莒县陵阳河大汉口文化墓葬中发现笛柄杯简说》,《齐鲁艺苑》总第5期.

7.曲广义:《笛柄杯音乐价值初考》《齐鲁艺苑》总第5期.

8.(战国)孟轲原著,刘凤泉,李福兴译注,孟子.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9.《琴操》卷下《思亲操》云:舜耕历山,思慕父母,见鸠与母俱飞,鸣相哺食,益以感思,乃作歌曰:陟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瞻彼鸠兮徘徊,河水洋洋兮清冷。深谷鸟鸣兮嘤嘤,设置张罥兮思我父母力耕。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将安归”《世本作篇》“箫,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吕氏春秋古乐》“舜立,命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竹书纪年》“(舜)在位十有四年,奏钟石笙莞未罢,而天大雷雨”。作为十五弦之瑟。拌者,分也。”

10.罗泌撰.路史·后纪十二·有虞氏.北京:中华书局,1985.

[1]张桂林.齐鲁乐语[M].济南:齐鲁书社,2009:28.

[2]王志民.齐鲁文化概说[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3]袁珂编著,《古神话选释》[L],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晏婴撰,《晏子春秋》[B],北京市:中华书局,1985

[5]陆世鸿编著,《墨子》[B],北京市:中国书店,1988

[6]张福山主编,《济南市志6》[K],北京市:中华书局,1997

[7](汉)刘安等撰、胡安顺等译,《白话淮南子》[B],西安市:三秦出版社,1998

[8](春秋)孔子著、黄怀信注训,《尚书注训》[K],济南市:齐鲁书社,2002

许源元(1990--),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研究方向:古代齐鲁音乐。

猜你喜欢
巫术齐鲁歌舞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从“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论“梅舞”的缘起与形成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歌舞欢庆“三月三”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齐鲁声音
歌舞爷爷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