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群体对命运的探求
——电影《推拿》的男性形象分析

2015-01-28 18:44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321004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蛮推拿小马

刘 颖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321004)

盲人群体对命运的探求
——电影《推拿》的男性形象分析

刘 颖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321004)

本文通过解读沙复明、王大夫、小马这三个男性形象,呈现现代语境下盲人这一社会边缘群体的性格特征和生存境况,引发对边缘群体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推拿;男性形象;爱情;人物命运

作为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娄烨一直秉持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透过精妙的叙事策略,刻画都市人内心的情感纠葛,洞悉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命运。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一直是其电影阐述的母题。娄烨执导的电影《推拿》(2014年)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将盲人按摩师这一特殊边缘群体作为重点书写的对象,尽可能真实地表现沙宗琪按摩中心男女按摩师之间的爱情、生活故事,让观众真切地体味到人类对于滋润生命的爱情的强烈渴望和对人生幸福和光明的坚定追求。事实上,“推拿”不仅仅是对疲惫、生病躯体的按摩推拿,更是对现代社会中盲人以及其他边缘群体乃至身处巨大社会压力状态下人类精神世界的抚慰。

一、沙复明:意图步入主流社会的理想主义者

影片《推拿》中,沙复明是性格外向、处事张扬、喜欢诗歌舞蹈的理想主义者。作为按摩中心的老板,相较于普通盲人按摩师,他算是盲人群体中的成功者,因此更加强烈地渴望拥有诗意、尊严的生活。影片伊始,近景动态构图中,沙复明向相亲对象小向这样介绍自己:“光复的复,光明的光”,从中深刻地感受到他对光明和尊严的渴求,亦有对憧憬着步入主流社会群体的外在隐喻和表征。

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指出,“我们越是能够超越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献给一种事业或献给一个人——我们就越是能够称为完美的人。”沙复明渴望跳脱非主流群体的藩篱,意图打入主流社会群体,超越自我,获得像普通人所拥有的尊严。而通过相亲获得爱情,是他实现这一梦想的途径。他通过相亲的方式开始自己的爱情,并且其相亲对象都是健全的正常女性,但主流社会群体的世俗眼光对沙复明这一盲人群体难以接纳,进而采取拒绝的态度。沙复明在爱情上经历了从满怀希望到略显失望,再到绝望吐血的情感历程。当沙复明跨入主流社会的愿望破灭,退而求其次,将追求对象转向了推拿中心的盲人都红。王大夫善意地提醒“她不爱你”“你心里全是她,可她心里没有您”,使沙复明正视自己对都红的爱情,他头撞墙壁,悲伤地连续两次吟诵《如果有来生》,传达对于爱情的渴求和无奈。如果说沙复明的绝望吐血,预示着对爱情的绝望,宣示着这场爱情的悲凉结局,是自己步入主流社会愿景夭折的外在表征,那么他的安心养病与继续混迹于老年舞场,则意味着得到解脱、重获内心平静,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二、王大夫:理性的爱情事业追求者

影片中的王大夫是一位成熟理性、对爱情和家庭有着强烈责任感的盲人按摩师。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王大夫对事业有着强烈的本能需要,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他梦想着努力工作赚钱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推拿中心,通过事业上的成功,捍卫作为家庭成员一份子本该拥有的男性的尊严,维护与小孔之间那来之不易的爱情。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杜·舒尔兹认为,“我们对于意义的探索,包括探索个人的责任。没有别的人或物——不管是父母、配偶,还是国家——能够为我们提供我们生活的意义感和目的感。” 家庭和爱情为王大夫的生活提供了意义和目的,是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物形象的缩影,同时也是对当代社会中一系列责任缺失的人物和现象的拷问。在亲情方面,作为大哥,对家庭有着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承担家里的事务。略显晃动的镜头与平行蒙太奇剪辑的组合中,面对蛮横无理、苦苦相逼的讨债者,他通过以刀割胸、以血还债的方式与野蛮的讨债者进行抗争,血腥的画面和愤慨的表情,流露出男性的血性气息,维护了作为盲人的尊严。在爱情方面,他柔情体贴、充满责任感,与小孔“过上黑咕隆咚的本分日子”是他最大的愿望。影片结尾,两人陪伴回到深圳,生活恢复了往昔的平静,王大夫始终在努力地通过事业的成功来维护自己的爱情,捍卫自己的尊严,在执着追求中体味生存和生命的意义。

三、小马:“黑暗中行走”的希望者

电影中,盲人按摩师小马是贯穿影片始终的关键人物,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他曾绝望地割颈自杀,而爱情赋予他以充满希望的人生,其命运在沙宗琪按摩中心悄然改变。小孔身上所流露的女性气息唤醒了他的男性意识;都红是他生命中的守望者;与小蛮的相识相恋到结合,使其寻找到黑暗世界中光明的存在和人生幸福的真谛。

作为社会边缘群体而存在的三位女性,是一个符号表征,是盲人群体寻找光明与幸福的引导因素、符号。小孔的女性气息唤醒了小马的男性意识,唤醒了对爱情的朦胧认识和对人生的希望,使小马开始寻求黑暗生命中的光明出口——美好的爱情。自此,他的生命获得了新的希望,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生性倔强的都红对爱情葆有不懈的追求,默默地爱着小马,在小马孤独无助时予以安慰,扮演着守望者的角色,“人和人却总是让”便是她对爱情的最好诠释。身处红灯区的小蛮,在遇到遇到小马前,是纯粹的性工作者,生活的目标就是挣钱养活自己;但小马的出现及两人的相处,摩擦出爱情的花火,爱情改变了彼此的命运,使其对爱情和生活充满了期冀。暖色调中,两人接吻的镜头与定情物“耳坠”晃动的声音相结合,意味着两人爱情的开始。通常说来,红灯区中小姐对顾客只提供性服务,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也仅仅是一种短暂性的金钱交易,无任何的真情实感。但是小蛮送小马回推拿中心;夜市买耳坠;接吻;窗前流泪等小马;被逮捕时,试图帮小马解围;被欺负时,小马表现出男性血性的一面保护小蛮。一系列叙事碎片组合叠加,旨在说明两人赫然跨越简单的金钱交易关系,逐渐升华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从哲学的高度做出综合概括,笑产生于诸因素的关系之中,笑是由主体因素、客体因素、氛围因素互相碰撞所激出的快乐火花。”氤氲的热气笼罩着洗发的小蛮,面对心爱的小蛮,小马绽放出会心的微笑,成为影片最富温情之处。残酷的现实环境并没有让这对身处底层的边缘人物对社会作出妥协,而是坚强地努力生长,撞击出快乐的火花,执着地追求着生命中渴望的美好,体味生命的意义。

电影《推拿》作为一部关注边缘社会群体的社会题材电影,将笔触伸入到沙宗琪按摩中心这一空间视域内,完成对盲人群体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的真实书写。在当今这个娱乐至死的消费主义时代,导演娄烨以“散客”的姿态,关注电影艺术本体,在他精心雕琢的影像世界和对电影艺术的坚守中,奉献了这部诠释盲人世界的诚意之作,无疑是2014年国产电影中的一大惊喜。

[1][美]杜·舒尔兹,李文湉译.成长心理学——健康人格模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8.

[2][美]弗兰克·戈布尔,吕明,陈红雯译.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杨明新.《笑的奥秘:品笑、说笑、谈笑》[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刘颖(1991—),女,山东潍坊人,广播电视艺术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小蛮推拿小马
骄傲的小马
“小蛮腰”
笑话
棉花自行车
勤劳的小马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