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欣赏中“音”与“心”的距离

2015-01-28 07:25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677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3期
关键词:欣赏者律动脉冲

彭 敏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677000)

论音乐欣赏中“音”与“心”的距离

彭 敏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677000)

当音乐响起,无论听众主动还是被动,音乐与我们的可听神经接触的一瞬,“音”总能或多或少的打动我们的“心”。“心”与“音”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们从音乐声音的特殊性、聆听音乐时身体的参与感知、聆听者自身的聆听修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的阐释。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聆听音乐,也使音乐能够更好的打动我们的“心”。

音符;身体脉冲;修养

一、“心”与“音”存在距离

音符在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之间起到了一个重要的符号中介作用。它可以揭示在音乐作品之创作、表演及欣赏过程中的音与心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从音乐符号学来说,音乐和听众内心的对映,实际上是音乐符号与人的心灵之间产生的一种意向建构。在这种意指关系之中,音乐符号便成为能表现人的心灵的符号。而人的心灵则成为音符的所指。人的心灵通过音乐符号得以展现,而音乐符号通过表现人的心灵成为人心灵交流的特殊中介。然而从音乐反映现实的具体情况来看,仅就音和心的对映,还不能说明音乐与现实的关系。因为音乐具有非具象性、非语意性的鲜明特征,因而无法具体的反应现实的生活,也无法准确的表达其内容。但从“心”和“音”的内在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的关系才能够得到较全面而准确的说明。对“心”与“音”的关系问题,首先表现在音乐反映现实的关系环节中,例如作曲家之心灵构思如何外化为音乐作品的问题,进而才是如何感动欣赏者的内心情感。

二、身体可以缩短“心”与“音”的距离

在“心”感受“音”的过程中,身体是直接的参与者。身体的积极参与会有效的把声音所承载的生活体验、内心感触、情感表达等内心体验,更有效地接受到身体的主体,从而缩短和促使了心对音更多更全面的感受。这源于心智对等的时候,距离身体的脉冲单位所构成的律动背景的掌握。此种身体脉冲单位常常是迅速的贯穿于音乐感知过程中,其速度通常比听觉所感知的表层节拍快2到3倍。于是,听到音乐后增强了共鸣,身体的律动促使了“心”对“音”的感知。从而,拉近了二者的距离。有专家认为在聆听音乐时,身体律动是音乐感觉较差的表现。但是身体跟随音乐的自然律动确实能够增强内心的感知。当然对音乐中“音”的感悟需要后天的培养。因为要想在很复杂的音乐演奏中把握欣赏主体的内心节拍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非洲人的土著人拥有一种传统的办法能把这种潜在的脉冲显示出来,让欣赏者较为容易的包吃住内心的节拍。这样以来,可以就使各个脉冲周期被明显区别开来,其它的演奏者便能够发现脉冲周期,并依此建立起各自的节拍运动模式。随意的进行自由演出,即使在表演过程中迷失了,还可以再找回来。再者,当我们在聆听一些舞曲、进行曲圆等器乐作品时。欣赏者的双腿或其他部位会自然的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起来,这就是脉冲带给我们情不自禁的律动。这种律动符合我们的脉冲,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感知所聆听的音乐。

三、听众的自我修养可以拉近“心”与“音”的距离

当欣赏者感知一些情绪特点不鲜明的,但内涵比较深刻,形式又相对庞大,精神内涵比较深刻难以理解的音乐时,听众就很少有上述那种“脉冲”带给我们的直接的生理反应。例如欣赏一些交响乐、交响诗、哲理性较强的钢琴奏呜曲等的时候便是如此。那我们怎样才能够更准确地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信息呢?听众就需要做旋律的辨别能力及记忆能力的培养。旋律的分辨及记忆的能力是人之智力发展的基本能力,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分辨,在记忆良好的基础上才可以做比较、分析及思考。听众在聆听过程中,人的大脑及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心理想象、联想、记忆、意识等心理机制才都会活跃起来,进而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那么,音乐究竟如何才能激活人的“心”的反应呢?哲学家及美学家哈奇生指出了一种规律。他认为,人所发出的声音明显是由各种强烈激情的刺激而变化。如果我们在唱出或以乐器演奏出的一首歌曲的旋律之时,在它的节拍的抑扬,或其它情形下,能辫别出它同欣赏者在某种情绪中的声音相似性。我们便会一往情深的感受它,一种感染的情绪力量在我们心中唤起了各种感觉,如忧郁、严肃、深思等各种情绪。从而使音乐的各个基本要素(诸如音色、节奏、音高、速度等)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表现出运动的千姿百态,经过听觉直接诉诸于人的心灵,让音乐的声响直接触动聆听者的内心。因此,良好的听辨能力和记忆力的养成对拉近“心”与“音”的距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应对作曲家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性格特征,所创作曲目的即时背景等,有必要的了解和充分的把握。以上的锻炼和培养越到位,就越能充分的体会和感知音乐所传达的信息和体验。音符不再是单纯声音的组合,它一方面传达着作曲家用音乐表达自身的体验,另一方面触动了听者的生活感知。

因此,音乐家能够精准的辨别出演奏中的瞬间差误;而钢琴家能够感觉触指时的细微差别;提琴家则能把握音色上的细微控制;作曲家能够感知到乐音之间间的微妙新意……当音乐家把所有的这些奉献给聆听着,对作曲者有较丰富了解的有修养的听众,自然会有更多的对音乐理解过程产生的共鸣。音乐可以随时调动着人的内心情绪,培育着人们对音乐声音的辨别和记忆能力。自我修养不断提高,听者的音乐感知能力也随之增强,缩短了“音”到达“心”的距离。

结语:综上所述,如果要把痛苦、喜悦之类情调体现在旋律里,让“音”去感染具有较高音乐修养的“心”,那么灵魂在严肃的实际生活里处在某些特定环境和特殊情境里,身体会产生的强烈感触。因此,“心”与“音”的距离取决于听着本身的音乐素养和最基本的内心感悟。聆听着的音乐修养越高“心”与“音”的距离就会越被拉近,从而,让“心”去感受“音”所能承载的全部生活体验。

[1]修海林.谈“音心对映论”之争[J].人民音乐,1989(1):32-34.

[2]杨赛.乐者,乐也[J].黄钟,2008(3):61-75.

彭敏,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教师。

猜你喜欢
欣赏者律动脉冲
和谐律动
留出想象的空白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脉冲工况氧气缓冲罐裂纹修复实践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超音频复合脉冲GMAW电源设计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