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2015-01-28 06:25李艳梅张红丽赵剑锋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服务业经济评价

李艳梅,张红丽,赵剑锋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北京100124)

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李艳梅,张红丽,赵剑锋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北京100124)

近年来,服务业循环经济研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内涵主要从整个服务周期、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相联系这两个角度界定;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企业、行业、社会3个层面;综合评价主要从经济、资源、环境、废物排放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选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保障体系集中在行政、法律、经济、社会4个方面。目前,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部分研究成果与实践脱节,未来需要完善发展模式、增加定量研究、独立保障体系研究。

服务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发展模式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布尔丁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要求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协调统一。此后,围绕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不同层次的相关理论研究不断展开,循环经济理论逐步发展完善,当时循环经济研究领域集中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循环经济发展的深入和服务业地位的不断上升,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国外理论研究较少,国内最早于1998年,诸大建提出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其中提到要发展绿色消费市场与资源回收产业[2],之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内涵界定、发展模式归纳、综合评价分析、保障体系研究。下面分别从这4个方面进行述评,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空间进行展望。

1 内涵界定

在服务业循环经济的内涵界定方面,主要从服务业整个服务周期、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相联系这两个角度进行了研究。较多文献从服务业整个服务周期方面进行了界定,例如,冯之浚将服务业循环经济界定为:将循环经济基本原则贯穿于服务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根据执行服务来创造价值的服务业的特点,从服务产品和设施的设计与开发,到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以及整个服务周期过程,都要考虑和进行减少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途径的直接、间接环境影响,并创造有效途径促进服务主体、对象和途径之间的优化联系和作用,从而实现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少部分文献从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相联系的角度界定了服务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例如,柴金艳认为服务业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在服务业各行业间发展循环经济,应置于三次产业的整体链条中加以评价[4]。

2 发展模式归纳

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从企业、行业和社会3个由小到大层面进行研究,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具体论述如下。

2.1企业层面发展模式

企业层面主要是清洁生产模式,清洁生产于1989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提出[5],当时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6-7],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由此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甚至超过了工业的影响,清洁生产开始引入服务业领域[8-9],并贯穿于服务业各个层次和整个服务周期。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模式主要从服务业的主体、过程、消费与其他产业耦合程度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提出清洁生产在服务业领域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刘学等分析了我国服务业清洁生产的现状,提出清洁生产只是在少数行业中的企业有所实施,清洁生产标准还较缺乏[10]。

2.2行业层面发展模式

国内部分学者从服务业分行业的角度研究了服务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集中在旅游业、物流业方面。

旅游业循环发展模式研究的重点在于建立旅游

产业链,与其他产业整合发展循环旅游业。李云霞分析了行业层面循环型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即在旅游业内部,提升旅游产品、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11-12]。物流业兴起较晚,发展较快,被称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循环物流首先在国外兴起,近年来在逆向物流发展模式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的包装回收物流建立了DSD双元系统。DSD公司受生产企业的委托,回收带绿点标记的包装废弃物,经中转站分拣后分别运往相应的厂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13,14]。DSD系统的物流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对物流业循环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3社会层面发展模式

在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层面,日本等发达国家取得较好的成效。21世纪以来,日本采取了“全面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发展模式,在服务业循环方面指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入手,将服务业与“静脉”产业有机结合,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三者在回收、处理和再利用中责任有机结合,提高废物循环利用率,促进社会物质的闭环循环流动[15-16]。日本在生态园还设有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力开展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建立了包括资源开发、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循环利用等全过程的技术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循环型社会的发展[17-18]。

3 综合评价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服务业循环经济多是进行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还比较少,定量分析主要是对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服务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模型对服务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评价分析。

3.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服务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研究主要从经济、资源、环境、废物排放4个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其中二级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李璐璐等从产业及社会发展、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再利用、污染减排、资源与环境安全5个方面对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进行了评价,二级部分指标沿袭了工农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对服务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意义不大[19]。刘娟从资源利用、废弃排放、经济运行、生态环境4个方面对上海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二级指标更侧重服务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20]。王小平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服务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构建了包括经济系统、废弃排放系统、环境系统和资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突出了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21]。

3.2评价方法选择

在综合评价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需选择评价方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以得出综合评价值。确定权重是决定评价效果的核心,相关文献主要用到了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将服务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问题分解为目标、准则、指标等层次,形成一个有序的梯阶层次结构模型,主要结合特尔斐法确定权重对多层次元素分别赋权。王小平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数目标层,包括经济系统、环境系统、资源系统、废气排放的准则层,包括二级指标的指标层,结合德尔菲法对准则层每个元素支配的指标比较后赋权,对我国2001—2010年的服务业循环经济进行了评价[21]。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主要依赖于构建模型的水平和专家的专业水平。

主成分分析法把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多个二级指标变量重组成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变量即主成分,用统计软件计算主成分贡献率赋予主成分权重,加权计算综合评价值。王强从经济和产业发展、资源消耗、资源循环利用、废物排放方面构建了13个二级指标,经统计软件对数据处理得出5个主成分,利用软件计算的主成分贡献率赋予主成分权重,计算了我国30个省的服务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值及各省在经济和产业发展、资源消耗、资源循环利用、废物排放各方面的评价值[22]。

4 保障体系研究

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主要从行政保障、法律保障、经济保障、社会保障这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法律保障方面,对欧洲一些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研究较多[23-24],日本在法律保障方面形成了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颁布了《促进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食品残留物循环利用法》、《绿色采购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行为[25]。在社会保障方面,日本建立了促进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非政府组织机构[26],充分发挥公众、行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并向国民进行大量循环经济理念的教育,号召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

5 结论与展望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主要的结论如下。

第一,服务业循环经济不仅要在整个服务周期贯彻循环发展理念,而且要将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相联系,共同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服务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体现在企业、行业和社会不同层面。在企业层面集中研究了清洁生产模式;在行业层面,旅游业方面集中研究了旅游产业链、与其它产业整合模式,物流业方面集中研究了逆向物流模式;社会层面集中研究了将服务业与静脉产业有机结合、全面建设循环型社会模式。

第三,服务业循环经济主要从经济、资源、环境、废物排放4个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第四,服务业循环经济保障体系的研究目前集中在行政、法律、经济、社会4个方面。在法律保障方面,国外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成就突出;在社会保障方面,日本取得较好的成效。

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部分研究成果与实践脱节。在发展模式方面,模式较单一,应用到实践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在综合评价方面,指标体系的构建缺乏统一的标准,实际运用时需要反复修正;在保障体系方面,多分散在循环经济研究中,独立研究较少。

未来服务业循环经济研究应该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在发展模式方面,结合实践完善不同层面发展模式,多加探索与研究服务业内部其他行业发展模式;在综合评价方面,增加定量研究,积累构建指标体系的经验;在保障体系方面,将服务业循环经济保障体系研究从循环经济保障体系研究中独立出来,注重区域、省市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以指导具体的实践。

[1]张海鹏,曲婷婷.第三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3(5):99-103.

[2]诸大建,朱远.生态文明背景下循环经济理论的深化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2):207-217.

[3]冯之浚.循环经济与上海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5-77.

[4]Biwei Su,Almas Heshmati,Yong Geng,etal.A review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moving from rhetoric to implementa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3,42: 215-227.

[5]刘炜.科学发展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80-86.

[6]王保乾,张艳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9):7-10.

[7]ZhongXiang Zhang.China in the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J].Energy Policy,2010,38(11):6 638-6 653.

[8]N L Panwar,S C Kaushik,Surendra Kothari.Rol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 review[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1,15(3):1 513-1 524.

[9]Yong Geng,Jia Fu,Joseph Sarkis,etal.Towards a national circular economy indicator system in China:an evaluation and analysi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2,23(1):216-224.

[10]刘学,刘剑峰.第三产业清洁生产的原因、意义和建议[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6-29.

[11]李云霞,杨萍.试论循环经济与循环型旅游业[J].经济问题探索,2006(4):114-116.

[12]周杰,周宏大.中国产业循环经济[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173-187.

[13]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57-66.

[14]JakubKronenberg,RalphWinkler.Wastedwaste: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industrial by-product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8(12):3 026-3 033.

[15]周宏春.变废为宝:中国资源再生产业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60-362.

[16]周振华.城市转型与服务业经济发展[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75-89.

[17]蔡吉跃,蔡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经济地理,2010,30(12):2 045-2 048.

[18]尹小平.日本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J].现代日本经济,2008(6):42-45.

[19]李璐璐,黄贤金,石志宽.江苏省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J].四川环境,2006,25(1):111-114.

[20]Geng Y,Sarkis J,Ulgiati S,et al.Measuring China’s Circular Economy[J].Science,2013,339(6127):1 526-1 527.

[21]王小平.中国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106-111.

[22]王强.我国区域服务业循环经济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

[23]Geng Y.Improving China’s Sustainability Targets[J]. Nature,2011,477(7363):162.

[24]李慧茹,张凤巧.对循环经济制度保障体系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9(6):45-46.

[25]王国印.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2 (1):26-38.

[26]Susan R Hume,Liam Gallagher.The value for service industry firms of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J].Management Research News,2010:127-138.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改革创新治污模式,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

《意见》指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简称第三方治理)是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措施。要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不断提升我国污染治理水平。

《意见》强调,要坚持排污者付费、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推动的基本原则,尊重企业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和激励,强化市场监管和服务,使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资本进入环境治理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激发。

《意见》提出,到2020年,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第三方治理要取得显著进展,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激发。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高效、优质、可持续的环境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体系基本形成;第三方治理业态和模式趋于成熟,涌现一批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综合信用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服务公司。

实现上述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是要推进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领域,采取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资产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对污染场地治理和区域环境整治,采用环境绩效合同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同时,强化实施方案的评估论证,改进审批方式,推进审批便利化。统筹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完善价格调整机制,合理确定收益,健全投资回报机制和公共环境权益保障机制。

二是要创新企业第三方治理机制,在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积极培育第三方治理的新模式、新业态,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探索实施限期第三方治理。要明确相关方责任、规范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履约保障和监督机制,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三是要从扩大市场规模、加快创新发展、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营造良好的第三方治理市场环境。支持第三方治理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建立环境服务公司诚信档案和信用累积制度;实行从准入、运营到退出全过程监管。

《意见》明确,要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和落实价格收费政策,实施差别电价水价。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研究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节能环保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推进能效贷款、碳金融产品、节能减排收益权和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

《意见》强调,要加强组织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国务院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抓紧制定各项配套制度和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制定推行第三方治理的实施细则。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推广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A research review on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LI Yanmei,ZHANG Hongli,ZHAO Jianfeng
(Institute of Recycling Economy,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In recent years,researches on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ge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scholars.With a review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literature,this paper drew the main conclusions:The meaning is mainly defined from the whole service cycle 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The development mod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enterprises,industries and society;In term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e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 from economy,resources,environment and waste emissions,and the method used i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ombined with the Delphi method or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The security system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of administration,law,economy and society. At present,the theoretical system has not formed,and part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is divorced from practice.In the future,there is a need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increase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the independent guarantee system.

service industry;circular economy;index system;development mode(

2014-12-11)

F062.2

:A

1674-0912(2015)01-0009-04

北京市教委基金项目(sm201410005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3JGB032);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项目

李艳梅(1979-),女,内蒙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循环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服务业经济评价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