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视“制造业困境”扶持中小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2015-01-28 18:39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

◎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 伟

关于重视“制造业困境”扶持中小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 伟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就业不减反增,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农民工总量同比增长1.9%……2014年,情况比预料的要困难,结果比预想的要好,彰显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的制造业,也在新常态下有了新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结构优化效应增强,新的增长动力开始形成。但在为中国制造业取得良好开端喝彩的同时,也应当清晰地认识到,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严峻的困难。

一、“传统制造业困境”并没有消失,反而更为严峻

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中国沿海城市的制造业首当其冲,大量加工型企业因订单锐减而破产关闭,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现在来看所谓“倒闭潮”并没有大面积爆发,但目前大量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并没有消失,反而形势更为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东南沿海区域制造业境况并未根本改观

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疲软,中国沿海大量依靠“三来一补”传统加工企业饱受冲击,出现了不少企业关门倒闭的现象。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恢复,包括各地政府从产业政策、需求环境等方面的努力,部分企业有所好转,但目前大量以传统制造业为生的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虽然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倒闭潮,但实际困难却超过中小企业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

2014年沿海发达区域企业倒闭的消息不断,苏州、东莞等地出现了多起手机零部件代工厂倒闭、跑路事件,上万工人失业,2015年初,甚至出现了东莞某手机代工厂倒闭、董事长留绝笔信自杀等惨烈消息。根据公开的报道,在2015年春节前夕,东莞、温州等地有近百家工厂关闭或停产。此外,被称为制造业之都,以生产制造眼镜、鞋子、打火机闻名世界的温州,目前正在经历着制造产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原先的支柱产业正在逐渐衰落,统计显示,原来500多家打火机企业,现在能够正常开展业务的,只有60家左右,萎缩了近8成。有专家预计,2015年随着经济形势更为复杂,预计沿海加工企业的这种破产倒闭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很多企业熬过2008年,却熬不过2015。

2.“制造业困境”已扩散至东部和中西部省市

如果说2008年产生的制造业危机存在于东南沿海加工型企业,与国际经济形势、需求等有关,但目前这种困境已经向内陆经济区域蔓延,制造业困境已经从长三角地区向其他东部省市和中西部地区多点扩散。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吉林省十几万家民营企业(以制造业为主)2014年普遍遭遇“三荒”,包括贷款难的“资金荒”、“原料荒”及“招工荒”,面临经营窘境。河南新乡,作为全省财政收入仅次于郑州、洛阳的第三大地市,民营制造业经济基础一直不错,先后培育出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等6大产业,但进入2009年之后,除生物制药企业发展尚可外,其余产业大多陷入萧条,当地2014年不少大企业更是卷入担保跑路事件,已经频临破产边缘。

一份有关民工工资的材料也可以侧面说明制造业困境的扩撒,安徽、陕西、北京、浙江等地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呈多发态势,并有从传统高发领域向更大范围蔓延势头,以往,农民工欠薪现象集中在建筑、水利、公路、铁路工程及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些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民营制造企业,逐渐成为新的“欠薪风险源”。的确有个别企业主恶意欠薪,但更多的欠薪是由于企业都资金、效益有关,侧面显示出制造业目前资金紧张、效益差的境况。

目前在以河南、河北、四川为代表的诸多担保公司倒闭、跑路事件,其原因固然跟部分担保机构丧失职业操守放高利贷、部分投资人盲目跟风有关,但背后也从侧面反映了制造业的不景气的现实。以河南新乡、洛阳倒闭的担保公司为例,这些担保机构的资金主要流向了辖内实体企业,或者借与当地企业用于短期倒贷,但行业不景气,项目自身运营不佳,导致部分企业借贷资金难以偿还。从而引发连锁反应,酿成群体性事件。

可以看到,危机正在从沿海加工型企业向内陆各区域蔓延,现在也要重视规模东部及中西部制造业的生存问题。

3.“制造业困境”已影响产业上下游链条

受到内外部经济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业困境正在深刻地影响产业上下游,且有扩散趋势。

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倒闭,带来的是配套企业的大量倒闭,都连带拖累数百家供应企业或倒闭或缩减规模。现在在东莞,最便宜的是二手机械,因为一家企业倒闭后,影响背后十几家供应商全部倒闭。

从2008年开始,家电、纺织、汽车等成为裁员风波的“重灾区”,国内地产、钢铁、机械、煤炭、造船、光伏等多个行业接连“入冬”,整个制造业的疲软,对于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拖累,甚至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的拖累,已经显而易见。

在这种“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经济环境中,被捆绑于同一产业链、处于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关系开始紧张,各种纠纷逐步浮出水面,甚至开始有黑势力介入,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动向。

二、“制造业困境”久拖不解且有蔓延趋势的原因

形成制造业困境的原因很多,以往各界对此都有精确的分析,总结起来原因基本有三个:首先是国际经济形势所趋,如产业转移、国际需求疲软;其次是国内经济因素,多种因素叠加使企业生产成本攀升人,成本上涨但产品售价不涨,政府没有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激励措施来制造业发展;最后是自身因素,如不少制造业行业专业化程度低、面临产业升级,不少企业创新转型资源不足等等。

但在我看来,真正让大量制造业尤其是内陆省份的制造企业陷入困境并关门倒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税负高、融资难。

1.成本的快速上升

制造业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近几年来,这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尤其是随着2008年新《劳动法》的实施,企业劳动力的成本急剧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2009年到2014年,人力成本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例如从2013年5月1日起,广东省将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除深圳按其本地规定执行外,所有地市普涨。其中,广州提高至1550元/月,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提高至1310元/月。调整的幅度增长14%以上。生产成本与用工成本的增加使制造业企业不堪重负。

除了工资以外,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工人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高涨,造成企业需要支出的社会福利费用增加。在制造业原材料价格、劳动成本的上涨与低利润之间的矛盾已越来越大时,社会保障的福利对企业总体利润的侵蚀已不可忽视。

2.税负高

可以说,税负问题是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民营中小制造企业普遍受到税负过重。在2013年8月之前,大部分制造业需要承担17%的名义税率(实际税负约6%),众所周知,目前大部分传统的制造行业净利润一直徘徊在5%-8%左右,个别制造业甚至不到5%,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通胀的环境下,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导致中小企业的负担很重,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收费,大幅度压缩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中小企业几乎近一半以上的利润都被税费侵占。因此,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就曾公开说,目前由于税收都是一刀切,中小企业得不到税收优惠,不得不偷税漏税。2013年8月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开,抵扣后的实际税负一般约在5%左右,,但这样的减负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3.融资难

制造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制造业资金缺口大

今年货币政策已经确定了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已经确定松紧适度,总体是偏松,尤其是对于新兴行业,包括三农、小微企业比较宽松,但一些传统的、负债率很高的行业,比如传统的制造业,房地产信贷应该是比较偏紧。制造业集中了众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在当前的宏观调控形势下,有限的贷款规模难以满足广大制造业企业正常的融资需要。据一份全国工商联在17省市的调研显示,90%以上的受访中小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以广东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民营与外资制造业企业上百万家,潜在的资金需求达2万多亿元,而银行仅能满足40%的资金需求,95%的制造业企业缺乏资金。

(2)高息拖垮制造业

除了资金缺口以外,资金成本的飙升也影响到了制造业的经营,融资难并非制造业找不到资金,而是找不到低成本的资金。传统制造业因为利润低,无法承受资金的高息成本,但目前随着银根缩紧,市场上的资金成本已经水涨船高,大大超出了传统制造业能够承受的范围。目前商业银行指导利率水平是6%左右,不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至少加码30%以上;很多企业须由担保公司担保,担保公司费率约银行利率一半,估计贷款成本约逾12%,这样还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取。许多制造业企业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寻找高成本资金。目前,非正式市场利率至少在10%以上,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借贷市场的利率已达20%—30%,甚至更高。

尤其是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大规模担保公司倒闭事件,其背后也透露出传统制造业融资难的问题。河南新乡担保机构腾飞公司的吸纳的资金,由于要求利息高,大多用于当地企业的银行倒贷(借新还旧),但随着经济形势下滑,当地一些中小企业陷入资金困境,这些中小企业在将高息从腾飞公司借入的资金还上银行贷款后,银行信贷却突然收紧,造成企业贷款被中断,企业的资金链终于断裂,最终,腾飞公司因无力归还客户理财资金陷入挤兑风波。

另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性造成了大量制造业资本流入利润较高的房地产市场和金融投资市场,资金不但不流向制造业,反而源源不断地从制造业流出,不但不输血,反而抽血。

三、建议: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彻底解决“制造业困境”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国家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发展,着力增强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有关部委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和促进措施。基于战略层面的规划,相信国家已经开始着手。

从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我有以下建议:

1.把扶持、支持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

制造业对于一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在各工业国的经济增长中都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于制造业。

另外,制造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中国未来5-10年发展的主要矛盾或者说最大风险不是金融问题导致的金融危机,而是失业率的居高不下,未来中国需要消化的就业人口不仅包括现存的及未来的下岗工人,还包括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新增就业人口,另有1.3亿待消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势必造成一个巨大的劳动力供给增量,从而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压力和挑战。传统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样也是对劳动力的需求最多的行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体,目前在中小企业的城镇就业人员比例大概占80%以上,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中小企业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最本质和最直接的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支持制造业发展不仅对保增长,而且对保稳定、保民生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考虑,政府要在制造业发展中发挥顶层设计、战略导向及政策支持的作用,现在国家着手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当前又开展“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正是制造业各行业进行顶层设计的最佳时机,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把扶持和支持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来考虑。

2.各地政府应有促进和扶持制造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从国内几个制造业大省情况看,近年来广东、浙江、山东等省纷纷提出加快发展本省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导向和转型目标,新兴产业还需要培育和引导,但不是全面开花的时候,避免一窝蜂地盲目上项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因此,地方政府要做好科学规划,正确引导。传统产业并没有走到尽头,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完全属于淘汰落后产业,在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我国工业化整体水平还很落后,现阶段还不宜过早淘汰传统产业。

在促进和扶持制造业方面,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和规划,需要建立一套政策调节工具,加大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扶持力度,设立企业创新风险保障体制,必要时政府还应该采取积极的救市措施,在贷款、税负等方面进行额外照顾,特别是在资金、技术、土地资源供应、税收减免、人才培养等方面多加扶持,以帮助中小制造业度过发展难关。同时,还应该以金融、财税等多种手段鼓励中小制造业之间的并购整合,促进优势的制造业通过并购进行良性的扩张。

3.通过差异化税收政策解决制造业税负高问题

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通过税收杠杆,引导、扶持制造业发展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参照国家对于小微企业减税的办法,来对制造业是税负进行调整。小微企业是促创业、保就业、活跃市场的生力军,国家出台了减轻税负、助力小微企业成长的措施,同样,可以考虑通过降低制造业的税收,来减轻中小制造业在转型中面临的压力,税收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中小制造业由于资本相对弱,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差,减税能有效提高资产的盈利水平。而且,税收作为政府发出的一种信号,表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从而更有利于中小制造业吸引风险性投资,对中小制造业的融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为制造业区别设计信贷体系

宏观调控要充分考虑实体经济的正常资金需求,年初以来,愈加严厉的宏观调控,本意是要有效遏制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疯狂行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但是,是采取“一大切”的政策做法,不少中小制造业企业陷入资金困局,不仅信贷规模被严重压缩,而且资金利息也有大幅提高,融资环境严重恶化。这样的环境不仅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反而令制造业企业“雪上加霜”,恶化了制造业的生存环境。在信贷政策上,应该对房地产等过热行业采取与实体经济相区别的信贷体系,确保制造业企业正常的资金流动。

5.参照政府引导基金操作模式,促进制造业创新升级

创新驱动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制造业尤其如此,要靠创新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提高制造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利用新技术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利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对于中小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来说,资本的局限性无疑是最大的困难,本身规模不大,占据市场份额也不多,销售形势比较单调。在资金短缺、利润单薄的情况下,创新失败将导致企业完全失去竞争力,因此中小制造业为了自保,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都不会贸然进行创新。

因此,建议由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牵头,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的研发、创新进行扶持,具体可以参照目前成熟的政府引导基金操作模式,由政府出资一部分,联合其他商业机构或人士出资设共同设立,交由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专门扶持制造业创新、技术升级,可以以股权、债权或者其他金融工具投向企业,成立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出资部分投资能力可放大多倍。政府出资30%左右引导社会资金成立引导基金,形成第一次2到3倍放大效应,政府引导基金对项目企业的投资会引导其他基金跟随投资,形成第二次放大效应。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市场的手段,解决了制造业的融资问题,更是促进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为创造中国经济奇迹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认清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推动制造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制造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