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襄产学研合作盛举 共谋创新驱动发展大计
——2015年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座谈会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扩大会侧记

2015-01-28 23:01蒋向利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

◎ 本刊记者 蒋向利

同襄产学研合作盛举 共谋创新驱动发展大计
——2015年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座谈会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扩大会侧记

◎ 本刊记者 蒋向利

2015年11月29日,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座谈会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扩大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路甬祥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小娅主持会议。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等领导出席会议。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致辞说,北京理工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在产学研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探索和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北理工将加强产学研合作,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企业应用需求,加强军民深度融合,为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树兴在会上作了《以科技成果转化助推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专题汇报。他以产学研合作面临的问题为导向,以北京理工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成功案例为依托,清晰地论证了产学研合作是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加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并指出加强产学研合作,面向企业需求是根本,加强高校创新是关键。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作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的报告。他说,今年以来,促进会在会长路甬祥院士的领导下,加强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工作水平不断攀升,工作实效更加突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举措指导下,加强平台建设,推荐创新人才,以支持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为依托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各界的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创新示范企业引领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参与主办了“中国企业家科学家平潭创新论坛”和“协同创新澳门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了两岸四地的产学研合作。2016年,促进会将做好新时期产学研的调研工作,发现产学研合作好案例;建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支持构建与新兴产业和民生产业相关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办好品牌论坛,加强政产学研金交流和项目对接;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立产学研创新成果项目库和产学研联合信息平台,促进产学研与用的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创新基金的建立,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发挥促进会“二网一刊”的作用,宣传产学研合作一线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案例;加强促进会领导班子建设,积极推进省市和地方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

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促进会副会长保明虎表示,云南省高度重视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成立了筹备组织机构,积极配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推进大会筹备工作。为开好这次大会,云南省政府先后两次专门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筹备工作协调会议,按照路甬祥会长的指示精神,力求把本次大会办成一次务实、高效、创新、简约的大会。云投集团作为大会的承办单位,对各项工作都制订了明确的工作方案,恭候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

云南省国资委副主任谢曙光指出,对于“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云南的举行,云南省政府非常重视,由云南省副省长董华云作为组委会主任亲自协调此次会议,召开了两次专门的协调会,成立了筹委会,下设了工作组,以保证大会的顺利召开。他表示,云南省政府将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一起通力协作,力争把第九届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办成一届高水平的大会。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丁玉贤汇报了2015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审情况。她指出,经过了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公示、复核,促进会评审出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10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24个,产学研合作促进奖115个,产学研合作成果奖121个。今年的奖项得到了产学研各界的充分认可。

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勤表示,北京理工大学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的成功探索和即将在云南召开的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都是紧跟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步伐的有益实践,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确实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除了做一些产学研方面的具体工作之外,促进会还要积极发挥科技社会组织作为国家科技思想库的作用,在政策、环境等层面上做一些思考,对如何完善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如何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和保障体系、如何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牵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相对而言,我国的创新团队产业化环境还不是很宽松。怎样扶持原始创新,怎样发挥高校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作用,需要促进会和产学研各界深入研究。

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指出,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科技创新的爆发期。2014年我国的研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2.09%,这样一个比例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是超过了若干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去年的研发费用总投入超过20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我国科技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申请专利数量世界第一,科技论文的发表量世界第二。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也显著增大。但是,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很低,特别是产业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除了推动一些成果的研发、转化之外,还应该在推动体制改革和创新方面有所作为,为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出台,所有这些都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促进会要做好谋划工作,在工作中加强新的变革性的研究,把创新供给和创新需求两方面结合起来开展工作,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尽量填平;要激发企业的活力,了解企业的需求,搭建创新供给和创新需求的桥梁,在培养人才和创新方法上继续加强工作。

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表示,产学研合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过去很大,现在很大,将来会更大。当前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经济转型问题,尤其是现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本末倒置问题。大家不能把眼睛老盯在以钱赚钱上。金融是血液,但是金融要服务的对象是实体经济,如果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本末倒置以后,我们将丧失掉实体经济的优势,特别是加工制造业优势。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要做的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事情,非常重要。同时,产学研合作困难很多。其中,产学研各方形不成合力的问题仍然是最大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产学研各方的力量能够真正协调起来向前推进,力量会比现在更大,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也会更大。

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石定环表示,产学研合作对于真正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实现新常态下经济新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工作进入新时期以后,遇到了很多矛盾、很多问题,亟待破解。这种状况下,关键是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应该突破官僚化的东西,真正从实践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针对问题找到办法,提出有关建议,甚至通过实践找到案例。路甬祥会长强调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要宣传和推广“中国产学研合作好案例”,这非常重要。产学研合作好案例要把案例总结好,把精髓解读好,要很好地针对当前产学研合作的问题和障碍进行宣传,不能仅仅宣传好案例取得什么成果,还要宣传成果是怎么取得的,解除了什么束缚,克服了什么困难,突破了什么政策障碍。

路甬祥会长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2015年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座谈会暨会长扩大会”,听取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关于今年的工作总结和明年的工作计划,以及“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创新大会”筹备工作的情况汇报。北京理工大学杨树兴副校长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在产学研促进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同志们就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新常态下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办好创新大会、做好促进会各项工作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路甬祥会长强调:第一,要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把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同时,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会还明确的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与产业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目标任务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系列规划部署结合起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研究分析新形势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规律和特点,积极的探索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方法、途径、体制机制和法律政策环境,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自成立以来,搭建起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共享服务平台,不断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经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创新要素向区域、县域经济聚合,对150余家产学研创新企业进行了试点,总结产学研合作的好案例,支持成立了90余个跨界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比如LED联盟着力通过集成创新提升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竞争力,反侵权假冒联盟受国家双打办的委托,编纂出版了《2015年中国反侵权假冒年度报告》,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到,在国家科技奖励办的支持下,促进会建立了规范的奖励制度,先后有1200余个单位和个人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和创新奖,450余个项目获得了创新成果奖,比如中广核大型压水堆核岛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解决了主设备安装及研发的关键技术,在促进清洁能源安全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我们就是要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注重总结经验,增强工作信心,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方向,要紧密围绕国家申述认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和重点要求,充分发挥促进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的优势,以建立跨界融合、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为抓手,提升创新设计能力,促进创新资源的聚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区域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

第二,认真筹备和组织好创新大会,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举办一年一度的“产学研创新大会”是促进会的重点工作,创新大会作为我国产学研界进行交流合作的盛会,已经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深圳等地举办了八届,有关部委、地方党委和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李克强同志、张德江同志、刘延东同志等中央领导也曾经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发来贺信,给予了指导和鼓励,“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将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以创新驱动开放合作、转型升级为主题,还设立了“一带一路”建设、“众创、众包、众服、众筹与成长企业创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绿色低碳智能设计制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为重要内容的分会场,确定这样的主题和内容就是要贯彻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要充分考虑云南经济发展的特色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对于今年的创新大会,我们要精心谋划、认真筹备、密切协作,力争办出水平、办出实效、办出特色,使创新大会成为不断引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要以举办创新大会为契机,扎实的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创意、创新设计能力,推动绿色、智能中国创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关键。要改变我国创新能力总体还比较薄弱的现状,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基础核心技术,运用创意、创新设计引领系统集成创新,依靠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化和经营服务的创新,夯实产业基础,提升质量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向全球制造产业链和价值连的中高端攀升。建立“产学研用经”相结合的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和机制,让各种创新要素更加自由、快捷、有效的配置,支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结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促进“两化”融合,迎接知识网络时代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新挑战,聚焦绿色智能制造和重点产业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创造引领世界产品工业装备和经营服务模式。加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服务业的融合,支持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网络智能、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中国几代人的制造强国梦。

不断加强促进会自身建设,努力建立一支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团结敬业、务实精干的工作队伍,坚持依法办事、依规办会,是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得以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首任会长徐志坚同志和其他几位副会长为促进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会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以表示对他们的崇高敬意。促进会还将增补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安大唐集团为副会长单位。来自高校和企业新的代表加入,有利于增强领导班子活力。领导班子和顾问班子是促进会工作的带头人和智囊团,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发扬促进会的优良传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社会公认的实践回报国家和人民,不辜负各界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殷切的希望。

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顾问(周恩来、邓颖超秘书)赵炜,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原党组书记、总经理马之庚,中石油原副总经理李新华,福建省原副省长、福建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李川,辽宁省省委原常委王俊莲,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原党委书记李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中央宣部原秘书长、中国政研会副会长官景辉,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主任邹大挺,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副主任张涛,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进,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局副局长田文东,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滨,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建华,浙江大学副校长应义斌,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总经理蔡永峰,宝钢集团科技发展总监马朝晖,惠恒医疗公司董事长、中国产学研投融资联盟执行理事长惠小兵,三一重工副总裁刘金江,大唐西市集团董事、执行总裁李中航,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颜碧兰,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副主任、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张虎,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吴玲,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知识产权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延淮,中国国际大学创新创业联盟秘书长高金生,中国校企合作产学研创新联盟秘书长吴井军等产学研界领导及北京理工大学部分院处负责人集聚一堂,共谋协同创新大计,同襄产学研合作盛举。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科学报、中国青年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企业观察报、北京电视台等15家主流媒体到会议进行采访和报道。

猜你喜欢
产学研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