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亚投行背后的大国博弈

2015-01-28 11:19中共西安市委党校周阿利
中国商论 2015年18期
关键词:博弈亚投行大国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周阿利

刍议亚投行背后的大国博弈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周阿利

摘 要:亚投行是由中国发起、主导政府间的多边金融机构,其成功筹建、发展壮大对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亚投行背后存在着很多国家之间的博弈,本文从欧洲主要大国、美国、日本和中国几个国家分析它们对亚投行的态度和思虑。

关键词:亚投行 大国 博弈

亚投行是与“一带一路”战略相伴而生的金融机构,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自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筹建亚投行倡议,迎得广大亚洲国家的积极响应,2014年10月24日有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签署筹备协议,截至2015 年4月15日,已经有57个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和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G7发达国家有四个,G20国家中有14个。创始成员国数量超过了历史上所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创始成员数量,例如世界银行创始成员国只有44个国家,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增加预示着给中国投了很多的信任票,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初衷。

1 欧洲:各国积极响应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经济持续低迷,通缩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率持续走低。欧洲各国深刻意识到现在靠自身或者其盟友走出困境是不大可能的,以全球视野,采取开放思路与全球发展最快的亚洲新型市场国家合作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英国加入亚投行引起西方世界的震动。英国加入亚投行是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经济发展的明智选择。首先,英国想分享亚洲经济增长的红利。金融危机之后,亚洲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表现令世界瞩目。2008年至 2014 年,亚洲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实际GDP年增速均值达到7.4%的较高水平。相应地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为0.8%,欧盟为0.2%,中东西亚北非地区平均达到3%左右。相比危机之前,这些地区与亚洲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差距还有所扩大,还有种亚洲“风景这边独好”的感慨。中国是亚洲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中经济规模最大者,英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程度已经超过了对美国的依赖。英国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从而加强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分享亚洲经济增长的红利。其次,捍卫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经济在崛起的时候,伦敦自然的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一直受到纽约的挑战。它想保住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就得寻找机会。英国知道现在全世界经济崛起最瞩目的国家是中国,英国也是第一个把中国的人民币作为它的储备货币。如果通过加入亚投行可以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融资中心的话,就可以维持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不会衰落。

德国:加强贸易伙伴关系。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爆发之后,只有德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一支独秀,可以说德国在养着欧洲,因为欧洲经济都不好。近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德国生产的奥迪、奔驰、宝马和大众等德国品牌汽车在中国满大街跑,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养着德国人,同时也养着全世界,因为中国人勤劳。

2 美国:失去全球经济主导地位而敌视亚投行

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1)美国比较担心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不再回流美国。美国国民经济出现贸易逆差要靠资本顺差来补充。但是外汇贮备占全球第一的国家及其他主要国家都加入了亚投行,开始用美元在亚洲做投资,结果这些外汇储备不再回流美国,这个是美国最担心的。(2)担心人民币会借船出海,先成为区域性的货币,将来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准备。政治家基辛格说这个世界上谁控制了石油谁就能够控制所有的国家,谁控制粮食谁就能控制所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目前这个世界就完全可以由美元来主导,美国把石油、粮食、大宗商品、黄金、美元都攥在手里,轮番地让石油、黄金都用美元标价,这个世界就完全可以由美元来主导了,日元国际化失败,完全跟美国有关系。美国也阻扰欧元的国际化,它其实很担心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当然也担心人民币国际化。(3)美国担心亚投行挑战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中,美国都占到了非常大的股份和股权。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日益崛起,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投票权、话语权与经济实力严重脱节,亚投行的成立就是倒逼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结果。(4)美国还担心在亚洲失去控制权。过去的战争就是到人家国家去掠夺财富,现在的战争打法全变了,完全使用新的武器货币、石油、黄金、金融。人类过去掠夺财富是拼体力的,现在越来越拼智力了。美国开启了靠金融、靠货币掠夺世界财富的历史。美国对北朝鲜,对俄罗斯的制裁都是用金融制裁、石油制裁、货币制裁。美国不愿意失去美元霸权的地位。

3 日本:疑虑比美国还重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主导筹建亚投行初期,最早与日本接触,包括日本的驻华大使,日本的财务省。希望日本能加入,并且在投资资本金方面,学习日本多边金融机构的管理理念,风险防范等经验,但是日本一直比较消极,而且不屑一顾。直到英国和欧盟这些国家纷纷成为亚投行创始国的时候,这才引起日本政府的震惊,日本如此表现主要是因为:一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和钓鱼岛问题。自从2012年日本政府将中日有争议的岛屿“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持续紧张。再加上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俄作为二战欧洲和亚洲的主战场。中国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中国首次将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于这天举行胜利日阅兵,首次邀请外国首脑参加,这也是中国首次在非国庆期间举行大阅兵。近几年,持续紧张的中日关系影响了日本加入亚投行的热情。二是日本认为亚洲地区有一个多边金融机构就可以满足亚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再成立亚投行就是重复的,完全没有必要。三是日本与中国存在的竞争关系,包括地区和产业的竞争,原先中国和泰国政府说好的高铁项目,最后由日本来承建;四是日本最大的“盟友”美国对亚投行表示担忧。日本是美国的战略盟国,日本政府的一些举动还要不时看看美国政府的脸色。

4 中国:积极推动

亚投行的成立是一个经济大国的担当,同时也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倒逼的结果。首先,亚投行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抓手。“一带一路”战略是亚欧经济整合战略,亚投行是它的资金库,而且是以多边框架来支撑,是很多的相关国家利益捆绑到一起,因为在多边框架下开展这一工作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也是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利益的最优选择,可以说中国主导筹建亚投行的一个重要考量是为“一带一路”这一亚欧经济整合战略提供金融服务。(1)以开放的姿态吸纳不同地区的国家加入亚投行,以提高亚投行创始成员国来源的广泛性,特别是区域外的发达国家参与筹建亚投行,有利于亚投行作为一个独立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信等级显著地提高。主要因为区域作为创始成员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比亚洲区域内创始成员的发展中国家要高很多。从而使得整个多边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大大提高,这样使它在国际市场上更好地利用金融杠杆,筹集更多的资金,提高实际可利用资金规模,最大程度上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2)提高亚投行的操作水准和国际形象。尽管经过改革开放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形成日趋雄厚的中国资本实力,目前,外汇储备已超过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但中国缺乏国际资本运作的相关经验,国际金融人才储备不足,而且欠缺国际金融规则的熟悉程度等。可以说中国在对外投资领域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融资领域仍然是一个新手,所以,通过多边体系下的各国和作,特别是经验丰富的区域外发达国家积极参与亚投行筹建和运作过程,不仅有利于中国吸收和借鉴其丰富的国际资本运作经验,同时有利于亚投行的操作水准和国际形象的显著提高。最后,有利于消除和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无端猜忌。新的金砖国家银行、亚投行快速推出引起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担忧,担忧中国操纵这些银行,为其自身利益服务,将其当作强有力的外交政策工具。利用透明、开放的多边框架可以消除和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无端猜忌。

其次,助推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新常态下,我们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30年接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转为7%~8%的经济增长速度,由此,亟需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推进新一轮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以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从国内来看,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出口业务下滑严重,传统的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旧模式难以为继,以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内需拉动型增长已是当务之急。从对外开放来看,在美国大力推行高标准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将中国排除在外,目的是封锁中国在太平洋区域的贸易经济活动,并试图重塑全球贸易规则。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需要改变长期以来以沿海带动内陆发展的基本格局,将对外开放的区域向内陆和西部地区扩展,特别是加快广大内陆和沿边地区的开发开放,并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形成更加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方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以亚投行、金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的过剩产能产业转移和中国资本“走出去”开辟广阔空间,同时也能盘活长期以来受地理区位、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的中国西部经济,推动内陆沿边地区从对外开放的后台走到前沿,形成联结南北方、横贯东中西的对外经济走廊,从而进一步释放深度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红利。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格局范围的扩大,在中国的资本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高使用人民币结算、汇兑的频率,不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最后,对“美元陷阱“有益尝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采用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外汇政策,形成比较稳定的汇率环境,通过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来实现国有经济的快速赶超式的发展,并积累起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存在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曾经是现行的以美元本位制为主要特征国际货币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但同时,这一发展模式的弊端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对美元体系的严重依赖,并由此伴随着和隐含了巨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之中。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这一弊端暴露无遗。例如,我国曾用外汇储备购买了美国“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债券,但是这俩企业因股票跌超1美元而被迫退市,最后企业也倒闭,最终使得我们的外汇损失比较大。所以,这种美元陷阱模式需要突破。中国通过主导建立亚投行现在用美元注资,但不排除以后使人民币注资,这就是突破美元陷阱模式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 龚雯,田俊荣,王珂.新丝路:通向共同繁荣[N].人民日报,2014-06-30.

[2] 黄志勇,颜洁.亚洲开发银行的运行分析及其对仇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3 (11).

[3] 冯维江.为什么是英国亚投行背后的博弈[J].当代金融家,2015(04).

[4] 高鹏.亚投行(AIIB)的建立背景、面临挑战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2015(05).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c)-127-03

猜你喜欢
博弈亚投行大国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大国气象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解码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动因
关于亚投行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