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发展研究①

2015-01-28 11:19西南民族大学王晓哲
中国商论 2015年18期
关键词:网站建设西部地区

西南民族大学 王晓哲

网站建设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发展研究①

西南民族大学王晓哲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网络营销的运营模式及内容结构进行研究,从网络营销、网站建设的角度,探讨研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对于向全世界宣传我国现有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成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还能加强利用现代网络营销手段,给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网络营销的发展模式提供建议。能够为国家进一步推动相关单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成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的载体,使其理论研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对该领域理论研究起到重要的补充。

关键词:西部地区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网站建设

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网站建立的条件

1.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网站建设的主体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网站建设的主体可包括以下几点:

1)民族村寨的概况:实体村寨的各项人、事、物等信息,例如活动信息、人文、生态、艺术、历史文化等。

(2)教育文化:学习、信息教育与母语教学、文化传承教育等。

(3)产业信息:包括民族村寨产业经济与旅游信息,例如农特产品等产业信息、经济活动、电子商务服务机制、观光旅游服务等。

(4)网站服务:网络资源与服务、例如电子信箱、相册等服务、相关网站等功能。

(5)交流与互动:讨论、联谊、资讯服务、公共议题讨论等。

(6)版权与制作信息:版权公告、联络信息、制作与管理单位等。

1.2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网站建立的内容

关于村寨网站的内容除了是大方向的呈现村寨的人、事、物外,关于村寨网站普遍且具体的呈现项目有哪些:

(1)网站建设最好能依据功能及关联性建立,例如:本民族的文化及自然景观生态、农特产、手工艺品都是其特色资源,可与民族村寨旅游产业整合。学习功能属基础教育部份,但对观念倡导、技术支持部份仍具基本功能。

(2)村寨网站是整合性的,其内容最好广而深,具有代表性、完整性的特点,但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经营。

(3)建议把本地的民俗、技艺、文物等主要内容与特色包含进去。

(4)可以包含活动预告、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地图、当地人文景观图文、生产作物(农、渔、手工艺品等)、民族手工艺品介绍、民族村寨发展的探讨、交通示意图、留言版、网站简介、常见问题答疑、相关网站链接、系统入口(网站导航、全文检索、流量统计),以及版权页(Logo、地址、邮箱、交通示意图、信息安全政策、隐私权公告等)。所有互联网的特性在网站建设时都要考虑周全,如:实时性、互动性、视觉性、链接性、一致性、可及性等。

(5)看营销者想要营造的是怎样的网站,最基本的一定要有当地的地理、人文表面介绍。

(6)能提供当地人文风情、生态保育、文化旅游信息、农产品信息等。

(7)以本地居民的网站需求考虑,是不是需要引进观光资源或电子商务等,如果网站负有推广本地旅游的任务,也可以有一些食衣住行、旅游建议等信息、当季农渔特产等方面的建议与介绍。

(8)资料的整理与再利用是有必要的。以“彝人网”来说,网站上有许多静态与动态的影像资料,是非常难得的资源,可考虑如何重新整理。或与地方的教育机构、图书馆、博物馆、村里办公室等讨论,要如何保存这些内容或者展示、出版等。

(9)实体村寨有什么样的特色,网站上就应该有什么。村寨网站使用者观看内容后的感觉是什么,就把使用者的感受记录下来,例如对老照片的观后感留言。外面的人如何感觉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本地人是如何看外面人的感觉都可以留言。通过民族村寨网站和外面的文化互动,才不会使民族地区陷入封闭的社会。

(10)村寨网站尽可能包含村寨的生活、商业、文化与艺术,展现自己、营销村寨。

(11)将历史方面、官方宣传、文化、活动、报导、信息、交流、休闲、服务、乡土、在地性、产业、教育、、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完全记录下来。

(12)以网站设计的角度出发,村寨网站所必备的元素一定要有互动功能,讨论区、留言板、信息交流等基本互动功能,但是这样互动的核心出发点应该合法的,不违背文化主位与客位的原则[2]。

1.3 建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网站的技术难点

村寨网站的制作还要考虑到,受访者觉得村寨网站不要被科技牵制,也不要像学校网站制作的那样刻板,应该有创意[6]。至于是否采用统一的平台或模块化设计,则意见分歧比较大。关于受访者的意见如下:

(1)网站建设不能被技术所牵制。

(2)可以与其他村寨资源共享。不过这必须依靠程序设计,在程序设计前必须先做规划。例如所有村寨网站共享一个资料库,而资料库中以村寨名称为基本参数,各个村寨又有相对独立的资料。而不带村寨参数的情况下,则搜索的是所有的村寨信息,所有信息共享一个平台。这样就形成了既能独立运作又可以资源共享的网站平台。

(3)不要像学校教学网站那样定式,尽可能有自己的创意。

(4)政府组织构建村寨网站的模板,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因村寨居民应有相当智慧来讨论自己村寨网站的结构。

(5)建议多个邻近村寨以一个信息平台建设联合村寨网站,信息平台只建立架构,每个村寨网站经营者负责建立自己村寨的内容。

2 建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网站的含义

2.1 现行村寨网站的情况

本文通过分析现行存在于网络上的各种村寨网站后,归纳出六种网站形式,包括官方设置的村落网站、政府项目计划性的网站、以族群为主的网站、非盈利组织成立的网站、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持与辅导的村寨网站、网络工作室或个人成立的网站。不过,上述村寨网站存在许多缺失,如目前网络上的民族村寨网站由官方补助经费,内容流于资料堆砌,似有消化预算的目的,而少有更新网站内容;而民间企业或学校合作的模式、个人网站,则有网站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疑虑。同时,多数网站的内容均有村寨导航,仅有部分网站偶有更新最新消息。而在所有权与经营管理层面,则从中央层级、地方县市政府或乡镇层级,因其网站定位是单一网站或附属于主要网站的网页而各呈现不同的情况。

2.2 村寨网站的含义

本文根据深度访谈结果,整理出村寨网站在形式、功能、内容、定位等四项概念,以此四项概念对村寨网站的含义如下: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村寨网站是实体村寨的延伸,以现代科技的方式呈现于互联网上,是村寨内外沟通与互动的多功能平台,能反映村寨的特质与事物,且与公共利益有关,并能获得村寨居民的认同与归属,具有村寨的代表性。对于一个代表某一村寨的网站而言,这个村寨网站尚须符合六大特质,即单一性、代表性、独立性、正确性、中立性与统一性,也即一个村寨一个单一代表的网站,且能独立经营,中立客观,呈现正确的信息,并兼具主体性与集体意识原则,能整合各项村寨资源,让村寨网站成为信息丰富,具备教育、商业、沟通、文化传承等四项功能,又能获得村寨居民认同的网站。

上述功能都是由少数人参与制作,且缺乏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等内容,则可以发现彝族人网站在特质、功能上,仍然不足以成为村寨网站。

3 建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网站的内容与经营模式

村寨网站应是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媒介之一,本文试图归纳出村寨网站的经营模式与内容,以作为未来规划村寨网站的参考。

3.1 村寨网站的内容

相关文献发现,国内的民族村寨网站以民间团体成立为最多,且内容多以提供族群文史资料为主(秦美华,2002)。如果未来村寨网站仅仅以文史资料为主,势必无法代表一个村寨的网站与满足村寨居民的期待。

本文根据深度访谈综合村寨网站的内容呈现原则,首先由村寨决定网站的内容,必须符合每一个村寨的需求和特质而定,而且内容必须涵盖实体村寨的人、物、事,村寨网站的内容必须建立内容的审核机制,网站资料必须随时更新,同时考虑资料的再利用,让未来网络所累积的庞大资料量能够再利用与出版,成为文化保存与教育的教材等。而在村寨网站的内容分类架构,根据深度访谈受访者所提供的内容意见,村寨网站的内容涵盖层面必须包括民族概况、教育文化、产业信息、网站服务、交流与互动、版权与制作信息等六项。而本文显示村寨网站共通的内容单元包括人文介绍、村寨采风、文化旅游服务、最新信息、故事传说、交通信息、相薄、邀请与叮咛、民族团队介绍、回馈与建议、村寨月历、联络我们、网站导航等。

3.2 村寨网站的经营模式

3.2.1 村寨网站经营管理者的条件

根据深度访谈的受访者较一致性的意见均指出,村寨网站由谁来经营,首要考虑的仍是村寨的居民共识与村寨主体性,关于经营单位的考虑条件有以下几点原则:被认同的人或非营利性组织、了解少数民族地区、认同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者、具备热诚与民族文化素养、具备经营管理与信息应用能力。

3.2.2 村寨网站的营销观念

村寨网站必须要可持续经营,因此必须注重在地资源整合、建立学习型团队与可持续经营的观念,有长期的发展计划,同时落实村寨文化本位,注重推广与行销,以活络网站。此外,政府政策的持续性、辅导少数民族村寨成立网站后的维护管理与运作机制、外界资源的投入等也必须考虑。唯有正确的营销观念,才有助于村寨网站的可持续经营。

3.2.3 村寨网站的营销困境与解决的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的探讨可知,少数民族村寨网站凸显的问题包括人才培育、少数民族自主参与和在地化、网站宣传与行销整合、网站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在此也显示村寨网站未来必须致力于这些项目上。而本文根据深度访谈所整理的村寨网站经营的困难点包括人才不足、经费不足、基础建设不足与辅导团队维持力不足。因此政府必须强化跨部门合作与资源整合、解决基础建设问题、解决经费问题、扮演辅导与支持的角色。

同时,发展村寨网站,现阶段解决的方法仍然需要培训人才、资源整合、政府协助、企业界投入赞助或支持。而未来村寨网站要独立与可持续经营,在经费上可以有以下几点考虑:官方补助经费、网站建立收费机制、村寨公共财源、结合教育资源或社会福利的经费、或其他自筹财源等。根据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相关文献也显示,政府部门的角色在初期必须是投入与整合资源。通过研究少数民族村寨政策分析显示,少数民族产业文化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所探讨的村寨网站含义与概念,以及村寨网站内容原则、村寨网站的经营观念与解决的方法,可作为未来政府政策执行的参考。

4 对未来少数民族村寨网站提出建议

4.1 村寨网站的需求与考虑

根据调查和问卷分析结果均显示,少数民族村寨居民对村寨网站的需求是希望能有自己的自主权,且未来有代表性的村寨网站能引进商机,网站内容结合民族生活,网站必须经过大家认同,但应避免造成不和谐。同时居民希望政府能够补助少数民族村寨网站,但不干涉内容,而即使未来成立村寨网站,政府的角色仍然是举足轻重的。不过,如果未来成立少数民族村寨网站,村寨居民较为担心的是相关行政单位不愿配合、村寨欠缺人才、网站资料的更新频率不足,而且目前少数民族村寨上网人口还不多,且居民对网站观念与认识仍然不足。因此,未来在成立少数民族村寨网站时,必须考虑消除民族的分歧,教育村寨居民观念,回归少数民族村寨本身需求并达成共识,同时村寨网站必须有独立自主的空间,而经费与人力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4.2 村寨网站的内容架构

关于少数民族村寨网站需要的内容架构,根据中国西部地区凉山少数民族村寨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认为代表中国西部地区凉山少数民族村寨的网站需要有相应的生态特色、民族母语特色、民族的起源、工艺与艺术特色、石板屋特色与现代应用、祭典的特色与形式、迁村历史、家族特色与介绍、教育环境与学校特色、民族重要组织或人物、风土民情、婚姻状况与婚礼特色、古今地名由来等内容,此结果可供未来少数民族村寨网站规划单位参考,至于农特产品与经济作物、观光旅游与住宿信息、购买农特产品的信息是否含括在网站内容,则需要看少数民族村寨居民的共识。

4.3 未来村寨网站的功能

当未来村寨网站成立时,少数民族村寨居民对于网站的用途包括与少数民族村寨内外的人介绍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村民认识自己的文化特色、学习少数民族母语、提供村民学习民族文化的管道、提供村民相关的就业机会、作为保存民族文化的方式之一、让少数民族村寨村民认识新科技、可连结与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村寨网站相关的各个网站、发展村寨的观光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作为民族内外居民沟通的桥梁与感情交流、提供留言或讨论的媒介、开设网络学习课程、可作为学校的乡土教材、销售或展览村寨的农特产品和工艺作品。

此外,少数民族村寨居民认为未来村寨网站可以发展观光和生态旅游业,但是约只有三成左右的人会用来发展商业。就村寨居民利用网站的用途分析可知,少数民族村寨的居民偏好利用民族网站来发扬民族的文化、学习母语、文化和认识新科技的管道,次要的用途多是着重在与外界的沟通上,也就是跟其他村寨网站互连、当成沟通的桥梁与情感交流等。另外,也有协助村寨休闲产业发展与居民就业的期待,以及商业的角色。其功能即涵盖了教育、商业、沟通、文化传承等四大功能。

参考文献

[1] 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9745483.htm,2012-12-05/2013-01-04.

[2] 黄华.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

[3] 罗永常.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J].旅游学刊,2006(10).

[4] 廖敦如.原住民部落的社区重建——以台东县建和社区为例[J].原住民教育季刊,2004(6).

[5] 戴伯芬.部落网站:台湾原住民的网络大梦[J].城市与设计学报,1999(7/8).

[6] 张华明,滕健.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CCTV模式—以西双版纳/中缅第一寨—勐景来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6(3).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c)-159-04

基金项目:①本文为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12ZYXS13)。

作者简介:王晓哲(1982-),男,满族,辽宁铁岭人,西南民族大学基建处助理研究员,历史学硕士。

猜你喜欢
网站建设西部地区
农业慕课培训网站建设研究及实例分析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的方法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基于ASP技术的实验室网站系统建设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