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5-01-28 11:19喀什大学法政学院
中国商论 2015年1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南疆就业

喀什大学法政学院 周 艳

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喀什大学法政学院周艳

摘 要: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进入大学的校门,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新疆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到文化、地域、家庭、就业形势等的制约,在就业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就业时困难重重。本文针对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时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加强政府引导、学校教育、职业指导和规划,转变大学生就业观等。

关键词:南疆 农村 少数民族大学生 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伴随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凸显,并逐渐成为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限制,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尤其是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不容乐观。因此,对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研究,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困境,深入分析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从而找到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另一方面妥善解决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着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对南疆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民族团结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

南疆地处新疆是天山以南,昆仑山系以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形成了维吾尔、塔吉克等多民族大杂居的格局。随着1999年大学扩招,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增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扩招趋势愈演愈烈。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新疆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村籍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也加入了寻找工作的大军之中。根据南疆高校的毕业率统计数据来看,汉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与新疆其他高校保持一致,但是农村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1.2 毕业生供需矛盾加大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却有限。尤其是新疆南疆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经济整体发展不完善,不能够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间接导致农村及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根据南疆高校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农村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相对来说较低。

2 影响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出现,一方面与大学生本人的家庭职业教育,自我认知,以及自身的能力有关,同时也与大学生就业时的就业观念,学校职业教育等有关。影响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家庭职业教育缺失

农村少数民族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家长的职业类型和就业范围相对比较狭窄。提供的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和途径相对较少,不能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中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得知,家长对于大学生创业和在企业中就业的方式表示不支持,不理解。行政编和事业编是大多数农村家庭认可的就业形势。许多农村少数民族毕业生宁可在家“等、靠、要”,也不愿意进入企业或者自主创业。这势必缩小了农村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职业选择。

2.2 自我认知不足

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来自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社会资源占有量少,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地的选择是大多数农村少数名族大学生就业时的首选。而就业时“专业对口”和“经济收入”成为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必须找到一个好工作,才没有辜负大学的学习。同时,认为只有找到了一个好工作,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在找工作时,关注的主要是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对自我的认知不足,自我定位过高,期望值也较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2.3 就业地域观念浓厚

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来自于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宗教信仰、文化、风俗习惯、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习惯性地选择毕业之后回到家乡,或者从事经商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无法跳脱出地域的限制。就业的地域仅限于本民族文化特征之内的区域,或者是离家乡较近的某一个城市,就业观念陈旧,这样必然导致某一区域的就业市场饱和及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从而加剧了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困难程度和复杂程度。

2.4 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随着南疆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南疆社会各方面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就业岗位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大学生就业难,除了有一定的供需矛盾,更为重要的是一些结构性的矛盾。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但存在与同期的毕业生竞争之外,还存在与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以及想要换工作的往届生共同竞争的压力。而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占有的社会资源就较少,在庞大的大学生就业大军前,更显得微不足道。同时,由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体制并不完善,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严峻的就业形势,直接导致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

2.5 求职就业规划缺失

大学生就业首要的任务是需要有职业规划,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投入相对较少。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较低,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达不到岗位要求。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忽略了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内容。这直接导致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尤其是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也不太清楚该专业的发展方向,今后职业的要求和性质等。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农村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制定过职业规划,并且对职业的规划意识不强,职业目标不明确,对企业社会缺乏了解,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 促进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关于促进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国内学者给出来很多建议和对策,但是针对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政府引导、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以及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村大学生就业。

3.1 加强教育引导

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以及地域的限制和对少数民族大量的倾斜政策,制约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造成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基础较差,汉语水平和其他同学相比也比较弱。尤其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普遍感到吃力。这严重影响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直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不可忽视的阻力。因此,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和专业素养不扎实的情况,需要加大教育成本的投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全面提升汉语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加强“五个认同”教育,促使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识。

3.2 加强政府就业指导

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制定保障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权益措施。同时建立一个规范高效的就业市场,形成网格化体系,为农村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途径,尤其是对于自发创业的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给予重点帮助和扶持。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帮助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3.3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必须从自身的条件和情况出发,打破传统文化以及家庭地域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毕业后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同时也可以考虑回到家乡农村就业,学以致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就业观念,形成先就业再择业的思维方式。由于大学生初步踏入社会,第一次就业的暂时性不能代表终生的职业,必须在多次寻找选择的基础上才能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让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职业,发挥自己的专长、才华和专业能力。

3.4 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南疆高校需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就业指导老师,组建高效有序的就业指导工作小组,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如进行就业推荐,就业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现代就业观念和意识。同时需要进行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调查研究。如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大学生就业跟踪调查,认真搜集相关材料和反馈意见,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形成就业质量报告,以此完善促进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机制。

除了高校加强就业指导,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历史的原因,双语能力、专业素养相对较弱,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如面试技能、礼仪培训等。

4 结语

南疆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家庭、就业观念的限制,就业难的问题层出不穷,这成为影响南疆社会团结稳定的一大因素。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就业的地域观念浓厚,对自我的认知不足,求职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就业规划,并且与全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密切相关。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各大高校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加强政府和高校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支持,帮助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除了以上的措施,少数民族大学生也需要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自己的专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通过大学生本人、政府、就业单位以及各高校的努力,才能形成各方面通力合作的局面,为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和就业的社会环境,解决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文娟.新疆化解就业难题发展就业产业的对策研究[J].实事求是,2015(2).

[2] 田华.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3] 杨顺清,钟汝能.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就业工作研究,2008(18).

[4] 张晓东.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

[5] 阿不力克木·艾则孜.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C].2014职业发展与就业管理国际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6] 赵晓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建议[J].西北民族研究,2009(3).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c)-186-03

作者简介:周艳(1986-),女,汉族,重庆人,喀什大学法政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城乡社会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南疆就业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筑梦南疆
南疆干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