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5-01-28 13:02张春亮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镇西湾中心校061100
学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前人苹果树梨树

张春亮(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镇西湾中心校061100)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张春亮(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镇西湾中心校061100)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努力。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获得不是靠传授或是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书本知识大多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认真接受和继承这些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人类社会不仅不能发展,而且不可能存在下去。

学习的定义就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这里的经验就包括了继承前人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知道接受和继承前人经验在学习中占有多么重要的比重。

但是接受不等于盲目照搬模仿,学生也不是单纯的知识容器,总得对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思考和改进。因为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否则人类就不可能进步,因此既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在学习和继承的同时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在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

例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当教师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学生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学生创新的潜在意识顿时得到萌发。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教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四、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

开放型材料的提供,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要把握好两个度。

(一)要使学生在选择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度

例如,在教学“小数减法”一课中,教师可给提供了以下材料:商店里的圆珠笔每支2.05元、书包每个20元、钢笔每支15元、小刀每把0.5元、文具盒每个8.45元。如果给你带上人民币有50元、10元、5元、5角、5分各一张(或一枚),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拿出多少钱,求应找回多少钱?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这样学生在参与购买物品的实践活动中自由度大,他们不知不觉地发挥了平常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探索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购买方案,把典型的算式让学生抄到黑板上,再接着引发学生观察矫正,从中掌握小数减法。在这种开放性的自列算式探索小数减法中,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思考。

(二)要使学生问题在思考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在教学“比多(少教师可出示)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例题:“果园里有苹果树920棵,梨树比苹果树少28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教师在教学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给出一个问题: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补上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教师对具体数据略加调整写出:果园有苹果树900棵,梨树有60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第二步要求学生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应用题,分组讨论到底有几种改编方法,并分别列出算式解答。

第三步教师提出以上这几种改编方法为什么只有两种列式方法?这两种解题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再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进一步认识题目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以上教法改变了传统的例题教学,采用开放性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解题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前人苹果树梨树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气的梨树
打渔人
趣味古文
吸取前人经验 发展军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