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的“味道”浓起来

2015-01-28 08:21河北省内丘县教师进修学校054200
学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预设味道

李 静(河北省内丘县教师进修学校054200)

让语文课堂的“味道”浓起来

李 静(河北省内丘县教师进修学校054200)

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第二味是“人情味”,第三味是“书卷味”。而语文的兴味来自教师对生活的态度。它营于教师之手,发之学生之心,可变成语文课堂美丽的歌谣。

学生语文课真味道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成功的语文课?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好课的界定也在不断明晰。但也有一部分人对语文课的评价认识模糊,错误地把那些热衷于创新出新,把语文课堂变成只图热闹的课外活动课当做好课。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情感和执著追求真理,表达真理的精神。而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课堂应更多呈现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教师的思维。

一、精心预设,认真备课显真味

对于作文来说,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同理,若在一节课的开始加入有关语文味道的设置,对于语文课堂来说也将事半功倍。在语文课堂的开端部分,语文教师要以有韵味、抑扬顿挫、感情的宣泄等富含美点的语言来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的天性在宽松自由而充满人文氛围的课堂环境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让学生在有味道的课堂中体验美。如果学生经常受到这种语言文学的熏陶,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将自然而然。

语文味道的酿造是从课前预设开始的,而准确又高效的预设来源于教师的认真备课,在于教师对文本的研读和体会。因为教师进入文本层面越深,越能营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而一些极端的教师认为的课堂的生成应该完全的自然而然,任凭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他们认为自由的课堂无须预设,无须备课。我想说,大家要知道,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特级教师们在课堂上那看似无意的信手拈来,无意的诗意美,无意的行云流水,无意的如清泉流淌的情趣,那无意的对学生不曾意料的提问,那无意的对学生独特体验所做出的及时、恰当、柔和的评价等等,其实都是认真备课之后精心预设课堂的成果。一节语文味道丰美的语文课堂,不知道花费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巨大努力。

例如,在讲授《狼》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狼的图片,接着要求学生说一些关于狼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如狼似虎等,使学生对“狼”的形象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介绍作者蒲松龄以及《聊斋志异》,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对这篇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并让学生自导自演表演课本剧。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到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那么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味道将不是一件难事。

二、追寻“语文真味”,无需太复杂,平平淡淡露真情,简简单单显真味

(一)平平淡淡“教”出语文真味

苏轼有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为真,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教师心静如水,学生雅静无声,不讲奢靡,不求浮华,不刻意雕琢,不自作矫情,不故作姿态,不故弄玄虚;是师生之间心平气和的交流,师生和文本之间心灵的絮语,有自然的默契,有随机的暗示,有会心的微笑;还语文原汁原味的本色,行潜移默化“不言之教”。

(二)简简单单“学”出语文真味

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语文课就是学生“说”与“写”的课,不要求多、求全,变着法地耍花样,教师手忙脚乱,学生行色匆匆,使知识如浮光掠影,学习似蜻蜓点水。要想让学生简单学,学简单,切不可面面俱到。

语文课要化繁为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教师应要求学生简单地学语文,多读、多写,积极参与言语实践,而不是光说不练,嘴能手笨;和文本对话,紧扣词句,钻研教材,寻新知,而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谈空想;独立思考获真知,而不是集体交流,人云亦云。

把复杂的内容变简单,把拖沓的过程变简捷,把复杂的方法变易行,勾起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欲望,“语文味”不催自出。

(三)仔仔细细“品”出语文真味

品味语言才是领悟真味的最高境界。品味语言不可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应该是扎扎实实、仔仔细细领要旨,悟真理。

课文中的语言像沙滩上的贝壳,丰富多彩;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精湛、引人入胜;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回味无穷。语言的丰富,语言的精湛,语言的耐人寻味,是靠“品”走进学生心窝的。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地理解、感悟和鉴赏;语文课有了品词赏句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课堂中有了品词赏句,才能更好地使读与品赏结合起来,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品味语言要旨,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回旋反复,有时需要重槌敲打,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遇有含混要及时矫正,遇有遗漏要随时填补,细嚼慢咽方可品出语文真味。

三、结合艺术,营造氛围

语文是汉语言文学知识在中小学课程培养中的体现,是语言和文学的艺术。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语言和文学艺术的课堂。

(一)情境表演渲染气氛,让课堂更灵动

我们可以借助表演这一门学科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来营造一种情趣的课堂。如在教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大胆创设情景,唤起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让学生表演各个人物不同的表情动作,并让其他学生来猜猜他到底演得是谁。这一环节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二)配乐朗诵烘托气氛,让课堂更活泼

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让教学更有氛围。如在教授《长江之歌》时,教师可在教学开始播放《长江之歌》歌曲,就能使学生快速地对这篇诗歌产生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借助歌声领悟到作者对长江深深眷恋之情及感激之情。在讲授完整篇诗歌之后,教师可再播放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尽情地朗诵,尽情地抒发他们对长江的感情。在配乐朗诵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此外,舞蹈等其他多种形式的艺术手段通过适机地与教学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并创设情境,调动各种感官的刺激,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感悟人文,在艺术的氛围中体验,在艺术的体验中学习。

总之,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于年河,许建中.中学语文教学法.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3]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2003.

(责编张翼翔)

猜你喜欢
语文课预设味道
中秋的味道
快乐的味道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夏天的味道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