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欣赏型探究”推动区域优质学校群建设

2015-01-29 19:15张新平
江苏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管理者优质探究

张新平

2014年2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与无锡市北塘区教育局,围绕区域优质学校群建设开展深度合作,精选北塘区六所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长段试验,采用组织变革发展中的“欣赏型探究”这一崭新视角和方式方法,通过对学校管理者团队、班主任团队和骨干教师团队的分期培养,以期推动区域教育特色与品牌建设,有力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水平、能力与层次。

合作双方在理论研讨和项目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五个基本认识:第一,当前优质学校建设的思路有待拓展,关键是要从以往对“优质学校”建设重单一个体层面的探讨,有意识地转换到对“优质学校”开展成群联片式的区域整体探究上来,形成区域“优质学校群”建设的独特理念与工作方法;第二,一个地方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改善,不能依靠只办一所巨型学校来完成,而需要提高这个区域所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只有当这个区域的所有学校都成群联片地发展起来了,形成了真正的“优质学校群”,这个区域的学校教育才可能具有促进学校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持久动力;第三,优质学校群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这个地区的学校具有增进合作的相应制度、措施和能力。每个学校都不再把其他学校当作竞争对手,而是视为合作伙伴。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时时想着如何使其他学校良性发展的校长、教师,才是更有远见和教育情怀的校长和教师;第四,“学校改进”是创建优质学校的传统路径,本质上属于一种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校变革路径。它一方面推动了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的建设,另一方面又阻碍了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向纵深层次的发展,束缚了学校组织的能量释放与潜能开发;第五,“欣赏型探究”乃是建设优质学校的新路径。它为改变长期以来盛行的聚焦缺失、诊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校建设惯习导入了新的思维和动力,为优质学校建设全面发现优势、展开梦想、精心设计和实现目标开辟了一条培育正能量的积极之路。

合作双方都期待该项目活动能使试验学校在精神风貌、管理与教学话语、领导方式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其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体上看,这种以“欣赏型探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区域优质学校群建设,具有四个方面的独特性:

其一,就实施的清晰度而言,项目具有明确的建设思路。优质学校群建设项目遵循“以点带面、逐层推进、螺旋上升”的建设思路。项目实施范围采取“由少而多、逐年推广”的方式,由参与试验的六所学校带动本区的其他学校,进而推动全区的优质学校群创建,最终形成北塘区以“欣赏型探究”为抓手的优质学校建设特色。对于参与项目的每一所学校而言,首先培养该校的管理者团队,然后扩展、深化至班主任团队和骨干教师团队,逐层推进,最后实现学校整体内涵建设能力与层次的提升。培养过程遵循“边学习、边研究,边建设、边总结”的原则,着重培养学校组织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并能将学习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总结建设经验,不断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在周期方面,优质学校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是三年,每年都有一个建设主题。年度建设主题相应为:管理者的领导力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培养、骨干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发展。与欣赏型探究理论中的4D循环(即发现“Discovery”、梦想“Dream”、设计“Design”及实现“Destiny”)相契合的是,每一年度的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发现季、梦想季、设计季和实现季。每年度安排8次左右的项目活动任务。其中,集中研讨学习不少于4次。每个阶段突出一个研讨学习主题,同时兼顾其他主题。

其二,就实施的开放度而言,项目具有多样的活动方式。项目实施采取专题报告、分组讨论、一对一指导、头脑风暴、读书沙龙、优势挖掘、作品展示、案例研究等活动形式开展培养工作。每次集中研讨学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活动形式进行。比如优势挖掘,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参与对象共同挖掘个人和组织的特色和优势,积累和增强学校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正能量;专题报告,根据参与对象的实际和需要,由南京师范大学的指导团队为参与对象开设讲座,帮助参与对象理解欣赏性探究的核心理念和思想;作品展示,参与对象运用欣赏型探究理论和方法,结合学校和个人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参与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校和个人的未来进行设计规划,完成作品创作,并通过集中展示各参与对象的作品,加深学校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协同商定学校的共同愿景;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欣赏性探究进行研究探讨,加深对建设项目的认识与理解。

其三,就实施的广度而言,项目存在多种主体、多种思维的对话和融合。项目组成了由大学(University)、教育局(Administration)、基层学校(School)紧密合作的实践共同体,其项目实施是典型的“U-A-S”模式在无锡北塘区的扎根式探索。无论是在分组讨论还是在网页博客反思中,大学教师、教育局成员、基地学校管理者都能够平等、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存在多种主体、多种思维的碰撞、对话和融合。在对话中,项目强调每个人抛开成见,用欣赏的态度重新看待和探究日常学校生活。比如对于“欣赏”的理解,有管理者将欣赏视为一种力量,“欣赏一朵花可观一世界,欣赏一棵草可见大精神。欣赏的力量是无穷的……欣赏是被‘美所感动而自然流露的称赞,听起来总是很悦耳的。夸奖体现的是说话者俯视的姿态,欣赏则表现出与对方平等关系中的惊奇和赞叹”(朱玉华,凤翔实验学校);有的管理者将“批评”与“欣赏”联系在一起来看待“欣赏”,认为“欣赏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放纵。适度的批评,指出正确的方向,能帮助孩子认清现状,确立正确的目标。欣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魔法,我们必然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如何在静待花开的过程中,把握好批评的分寸,让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下快乐地成长,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困惑,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的思考”(张蕾,凤翔实验学校);有管理者使用“理性的窗”作为隐喻,认为“欣赏型探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帮助我们从社会建构的视角审视学校发展、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基于问题,不惟问题。站在儿童的立场,倾听儿童的声音,根据儿童的需要变革或完善我们的教育。”(刘云锋,刘潭实验学校)

其四,就实施的深度而言,项目中充溢着浓郁的成长气息和醒觉意识。教育变革中最为关键的是观念变革,在本次项目中,管理者、校长、局长等在活动和反思中逐渐蜕变与成长,具有明显的成长气息,尤其是欣赏型自我意识的醒觉。有教育局长对欣赏型探究展开了反思,“我们开展欣赏性探究的学习实践,不是可以立竿见影的,不是想着从今天开始就马上实现了,不是心中想着“我要欣赏别人”,然后行动上马上就可以做得到了。说得大一些,这是一个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意识,是一种下意识,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即我们经常说的文化的芳香。这是根植在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基因。要培养这种欣赏的基因,我想要做到“三真”,即真诚、真实、真切。”(许昌良,北塘区教育局)

有中层干部意识到欣赏型关系中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认为“欣赏不仅仅在于触动别人,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完善。也就是常说的‘我欣赏你与你无关……懂欣赏的老师就会觉得这就是一种幸福,这种欣赏就完全与他人、他物无关了,完全是自我的一种体验。所以我始终认为欣赏是内省的,是对自我的完善,是建立在对人的尊重、理解,对物的敏锐感受的基础上的,是平等的,自我的。”作为中层管理者,她还对自身工作进行了反思,“作为中层干部来说,在日常管理中贯彻这种建立在尊重、理解基础上的欣赏,一旦对方感受到了,那么即便在具体事务中用到的是批评的方式,对方也能感受到来自管理者的期望、关注,从而愿意用更好的行为、态度来回馈,于是良性的、发展性的关系建立起来了,当我们所有的管理者都能改变自我,真正实现欣赏型的表达时,我们的学校一定是优质学校,我们的教师一定是幸福的。”(姜丽玲,凤翔实验学校)基地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是有自己的变革思维和变革方式的,在几次项目活动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管理者的变革思路的调整,这突出反映了面向“欣赏型领导”蜕变的领导者成长:“对于优质学校建设会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我们照做就是了。随着研讨学习的深入,我们觉得原先的认识是出了偏差的,专家团队更多的是从理念层面上作引领,而在优质学校建设中他们也是参与者;我们要将、欣赏型探究,的思想运用到具体的学校管理中,通过与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生成符合‘欣赏型探究思想要求的优质学校建设计划。有鉴于此,我们整个管理团队统一了认识,认清了目标,那就是不等不靠,且行且思,走自主发展之路。结合学校的现状,巩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专家团队的指引下,提高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水平。”(严沛霖,山北中学)

本次专题组织的6篇系列文章,是由参与试验的6所学校分头撰写而成的。其中,《“欣赏型探究”促进优质学校建设的四个向度》讨论了优质学校建设,特别需要在对话中生成愿景和理念、在满足师生需要的过程中优化课程与教学、在关系建构中彰显制度与管理以及在信任接纳中营造学校发展环境的重要性。《以“欣赏型领导”构建良好团队关系》探讨了欣赏型领导对于良好团队关系建设带来的三个明显变化,即从“发现问题”转向“发掘优势”、从“单向说话”转向“多向对话”以及从“一人包干”转向“合作共建”。《小故事孕育欣赏文化》讲述了故事这种叙事方式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与教育真谛,故事里藏着欣赏,欣赏成就了成功,成功改变了人生。《课堂观察因欣赏而更精彩》记叙了从“课堂诊断”走向“课堂发现”的转变过程,课堂研究重要的不是诊断,而是要发现课堂主体之美、评价之美以及传递之美。《探寻优势“基因”实现“慧美”发展》表达了办学思路转换的前提性作用,传统的聚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条死路,而“慧美”学校的创建,关键是要去认识、发现和利用学校的优势。《让城市学校充满“农育”的味道》记录了用“欣赏型探究”推动特色学校创建的具体实践和做法。优质学校特色与品牌的创建,特别需要发现的眼光,需要丰富的想象与具体的设计。唯有如此,特色和品牌才能在凝聚中得以提升,在多元开放中得以持续发展。

这些文章,有的侧重于“欣赏型探究”之理的澄明,有的侧重于“欣赏型探究”在创建优质学校中的具体应用,有的讨论较为理性和概括,有的讨论则更为感性和具体。但不论它们居于什么层面、属于何种类型,均充分体现了实践工作者对于立德树人事业的高度负责,展现了他们对于未来理想学校的丰富构想,表达了他们求变和创新的内在诉求,展现了他们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思考的巨大潜能。我深信,“欣赏型探究”一定能为区域优质学校群建设注入新的元素,带来新的活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优质学校建设,也一定会从无锡北塘这里开始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崭新之路并由此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注:本文系无锡市北塘区教育局与南师大教育领导与管理所合作项目“优质学校建设行动”(项目编号:1411022)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与政策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985工程”首席专家)

猜你喜欢
管理者优质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窗口和镜子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