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翔军工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23工厂速写

2015-01-29 00:49
中国军转民 2015年4期
关键词:军工工厂职工

■ 白 钢

海翔军工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23工厂速写

■ 白 钢

“心系航空维修情,胸怀蓝天碧海梦”,“给部队一个放心的承诺,给战友一份最好的守护”,这些铭记于心的誓言,也即保障意识和质量意识的深入灌输,更加传承和丰富了这个航修军工企业的精神层,同时得到企业制度层面的详尽配合,企业组织构架、管理模式、生产经营,职工的职业道德、仪态风范,无一不在《海翔员工手册》中囊括,使企业文化得以形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23工厂,又名海翔机械厂,历经40年的发展建设,处处呈现出鲜明的军工特质。40年来,海翔人扎根山区,奉献国防,紧跟海军装备需求,形成了多系列十几种机型的航空发动机大修能力和舰用燃气涡轮起动机在舰保障能力。同时,把一种精神融入血脉,植根于心灵,始终传承和发扬着军工精神,在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模式进行深入融合,形成了海翔人自己的军工魂——海翔军工文化。

一脉相承的军工文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海军选址在隐蔽性极强的山区组建航空修理基地。一批批年青的战士,在这片寂寥的土地上,率先开始了修路、建房,肩挑手扛、风餐露宿。随后,在建设“三线”的历史使命召唤下,一批批地方干部和年青人告别了城市和熟悉的家乡,和战士们一起用激情唤醒和改变着这片荒凉沉寂的土地。部队的管制方式,军人的作息安排,和战士们一起并肩劳动,唯一和部队不同的是这里有着一群不穿军装的“军人”。

恢弘雄壮的军歌越过浩瀚的时光,人民军工锻造的崇高价值追求,培育的优秀精神品质,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薪火传承。

强烈的军工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成为这个企业的核心文化。

两项核心内容的融合支撑

4723工厂系海军装备部直属企业。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工厂具有军、企双重属性。于“军”而言,服务保障部队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与“企”而言,离不开生产经营和管理,两者的结合,使装备保障企业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作用更为重要。军企文化的形成和落实,归根到底,是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保证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工厂于1980年首台WP6发动机试修成功,标志着海军唯一的航空发动机修理企业正式诞生。1983年,工厂纳入全军企业化序列。随着企业正规化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多元性逐渐地被管理层所关注。企业文化不再是单一的精神层,也不再是一种潜意识里约定俗成的规则,而是成为一种有形的东西被固定下来,开始利用各种实物作为载体来彰显存在,并且范畴也从单一的精神层面发展到“理念、行为、形象”三个层次,开始承载着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管理准则。发展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后,4723工厂企业文化在制度层与精神层的高度融合支撑下,催生了《海翔员工手册》。

文化者,于内即是思想意识,在外便为行为规则。这本册子以此来影响、约束、培养和规范着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心系航空维修情,胸怀蓝天碧海梦”,“给部队一个放心的承诺,给战友一份最好的守护”,这些铭记于心的誓言,也即保障意识和质量意识的深入灌输,更加传承和丰富了这个航修军工企业的精神层,同时得到企业制度层面的详尽配合,企业组织构架、管理模式、生产经营,职工的职业道德、仪态风范,无一不在《海翔员工手册》中囊括,使企业文化得以形成。

三条脉络的充实丰盈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4723工厂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与时俱进中不断积淀升华。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2012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综合性提出了“破解难题增收增效促发展,带好队伍文化助力上台阶”的工作思路。2013年底,工厂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销售产值提高近40%。面对成绩和进步,工厂领导审时度势,认为企业在现有状况下仍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只有多方面形成合力,工厂才能蹄急步稳再上新台阶。其中,装备维修保障力量的快速提升,离不开创新跨越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企业文化必须要与时俱进,进化于变。

通过广泛地征集,研讨和论证,“四七二三文化体系”应运而生。着眼于“成为国内一流航空动力装备保障专家”的愿景目标,实现“三主两辅”产品布局、整合补充文化体系(厂级核心文化、车间文化以及专业文化)。三条主脉络的充实,使文化更能引领和显现工厂的发展。“姓军为兵保打赢”成为企业使命,核心理念也通过整合创新,更好地体现了管理者的思想和广大职工的发展愿望。同时,文化体系更加全面,增加了保障、员工和管理三项“4723文化”。保障文化即“四大系列、七个区域、二项模式、三种理念”,将服务保障的机型、地域、“舰基、岸基”两种保障模式、“主动服务、靠前保障、优质高效”的保障理念体现的更为清晰。

通过整合创新后的企业文化让职工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以及与自身利益的密切程度,对激发职工的干劲,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最终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项举措推动企业文化落地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企业文化的落地,正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整体联动,全面推进。“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思维已然为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文化推进和落地执行中,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同研究、同要求、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了党政一把手是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党委负责组织实施、职能部门和车间单位的分工落实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坚决克服“结而不紧”、“紧而不密”等弊端,同时在制度修订方面加以革故鼎新,加强了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控制和评价督导。

固本塑魂,内化于心。“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企业文化好比思想支配行动,只有先为职工所认同,才有可能达到身体力行的目的。4723厂新版《海翔文化手册》在宣贯推进中,采取形式多、内容全、特点活的教育方式耕心铸魂,把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企业文化的思想支柱,并且结合“声、文、形、网”等多种载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文化理念入心、入脑的效果。

砺剑军工,外化于行。“姓军为兵保打赢”是4723厂存在的价值,一切制度和行动都在向“砺剑军工”对标。军企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让每名职工认识到,在厂内“我”之行为是员工思想的表露、人格的展现,在厂外“我”之行为是工厂风气使然、代表着工厂的形象品位。从而发自内心地实行自我行为约束。

固化于物,环境熏陶。企业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方圆数十里独此一家,环境较为单纯,数十年的“军味”熏陶也对职工的行为导向产生了颇为明显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工厂党委充分认识到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在近两三年来,突出了美化、亮化生活区和厂区环境同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打造了海翔文化大道,建设了办公楼文化走廊和车间及班级的文化载体,更好地发挥了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海翔文化将伴随着工厂的发展不断地融合推进,成为职工根深蒂固的思想认识,成为一种自觉践行的实际行动,提升工厂的核心竞争力,彰显军工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助力工厂鲲鹏展翅,乘势而上。

(作者单位:4723工厂党办室)

猜你喜欢
军工工厂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