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庆迅速崛起

2015-01-29 14:24何君林
中国西部 2015年27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市

文/何君林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庆迅速崛起

文/何君林

编者按:在今年的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重庆提出的十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如果推进顺利,将可以再造1万亿的工业产值,而且又是以集群化的方式来加以推进,这就意味着最终的产值还不只1万亿,在未来5—10年都将有一个持续的增长。

近日,在重庆市渝北区举行的战略新兴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康尼诺科技产业园、语信(小辣椒手机)智能终端产业园、重庆石头云计算研发中心三个招商项目正式落户渝北。数十亿的产业投资,不仅标志着渝北区智能终端、云计算产业发展取得又一突破,也为该区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添了新引擎,为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添加了新力量。

重庆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结构调整一直是推动产业高端化、高新化发展的重要手段。2014年,面向全球市场,重庆市颁布实施了《加快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将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物联网、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页岩气、MDI一体化、生物医药、环保等十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重庆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目前,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产业骨架逐渐成型。

垂直整合,瞄准全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

近年来,重庆市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笔电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重庆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但重庆并未形成完整的笔电产业链条,例如,该市每年约需2亿台电脑显示器、打印机显示屏、大尺寸电视机屏、广告机显示屏,而这些显示屏主要依靠外来。

据称,一块显示器的成本70%来自液晶面板,如果液晶面板实现“重庆造”,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上约80%的附加值将留在重庆本土。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重庆市瞄准笔电全产业链,采取垂直整合的策略,将液晶面板(平板显示)列入战略新兴产业序列,提出到2020年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液晶显示产业集群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平板显示产业一方面有利于重庆市提高笔电产业链配套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重庆笔电产业的垂直整合和集群式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打造重庆完整的半导体显示产业链,提升重庆显示产业综合竞争实力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目前,重庆市液晶面板产业已形成两江新区、西永园区、巴南区和高新区“一核三园”的发展格局。例如,两江新区着力引进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玻璃基板生产线、高端偏光片、彩色滤光片、液晶生产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高清显示器、电视整机等终端制造,积极发展设备配套产业,形成涵盖全产业链的产业集聚核心区。

据了解,2014年12月末,富士康液晶面板模组项目在重庆西永微电子园区投产,其产能约为2000万片,并或逐年扩大。此外,重庆市政府还与惠科公司签订了8.5代液晶面板合作项目,当时宣布产能为1150万片。今年4月8日,京东方重庆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及系统项目,在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开发区举行了产品投产暨客户交付活动。该项目被称为“当今中国单个项目投资最大的液晶面板项目”,产线设计产能为每月9万片玻璃基板投片量,用于生产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电视用显示模组。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生产线已吸引液空、住友、东进等17家上下游企业就近配套。

未来,重庆在液晶面板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将着力实施“中间突破,带动两边”战略,将大尺寸、宽视角、窄线宽、低功耗、高清的面板制造作为中间核心予以重点突破和发展,并努力打造电视机、液晶显示器等平板显示终端下游产业,带动玻璃基板、偏光片、液晶等上游关键原材料配套产业布局,逐步建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全面推进形成经济新增长点

当前,工业4.0、互联网+、机器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科技创新与模式创造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合、切割和再造我们的产业和世界,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ID站上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了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焦点。

在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风起云涌之际,重庆市坚持创新驱动,依托南岸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两江机器人产业园、高新区石墨烯产业园、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等平台,谋划布局一批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纳米新材料、节能环保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早在2011年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成立伊始,就确立将石墨烯研发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于当年底研发出大面积石墨烯薄膜制造工艺。两年后,该院在实验室内成功研制出国内首片15英寸的单层石墨烯薄膜。当时就有业内专家称,这将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制造业带来划时代变革。

2014年底,重庆高新区围绕石墨烯产业引进的全市首家石墨烯终端生产企业——新唐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工投产,主要经营石墨烯智能终端产业化项目,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迈出本地石墨烯产业化第一步。随后,松录科技、嘉乐派等国内6家智能终端企业入驻金凤园区,使重庆初步形成从石墨烯原材料研发到批量制备元器件再到终端制造的产业链布局。按计划,今明两年落户重庆高新区的石墨烯产业企业数量将达到20余家,重庆市完整的石墨烯产业链预计将在今后3—5年内成型,形成400亿元年产值。

而在发展环保产业方面,重庆市同样不遗余力,去年全市拥有环保企业上千家,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今年4月中旬发布的《重庆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该市将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和超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完整的环保产业集群,力争2020年全市环保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300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重庆市江津区无疑是典型代表。据了解,去年江津区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247.7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2.3%。预计到2020年,江津新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将达到千亿元规模,成为重庆乃至西部最大的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目前,在物联网方面,重庆正全面加快南岸区国家物联网产业基地核心园区建设。在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方面,重庆正积极实施制造业装备智能化提升专项行动,引导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向智能制造发展,并全力推动广数、华数机器人尽快达产上量。

政府推动,集聚新兴产业发展强大合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是大资本、大市场和高技术。这就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要在市场指引下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政府的强有力推动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基于此,重庆积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寻求全球合作,借助国内外科研智慧培植当地的创新力量。同时,注重与资本市场结合运营,政府还通过优惠、补贴等形式给予政策扶持。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至少要扮演四种角色:投资者、市场秩序建立者、市场引导者、要素组织者。”重庆市相关领导表示,该市致力于加快改善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推动各种创新要素的升级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市场活力,打造金融、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新兴产业生态链”;以重大平台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建立以创新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我们看到,重庆市着力完善充实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新兴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建立重特大项目“一事一议”工作机制,在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给予专项政策;要求项目所在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在统筹安排财政性资金时,倾斜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市财政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例如,该市针对环保企业的融资难题,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抵(质)押贷款,支持环保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票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另外,积极统筹协调国家和市级环保资金,建立环保产业发展股权投资专项基金,重点投入环保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工程。

同时,切实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形成推进新兴产业项目的合力。通过建立一年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一年一次重点项目汇报会、一月一份信息专报、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日常牵头推进等工作制度,加强新兴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确保项目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据了解,近期重庆市专门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权引导资金,规模达800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兴产业发展添加了新动力。用相关人士的话说,通过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权引导资金,不仅体现了重庆市政府扶持新兴产业的诚意,而且有助于推动财政资金“可循环”使用和“可精准”扶持新兴产业。

为有效推进十大新兴产业集群落实,目前重庆市经信委已按产业链构成建立了总规模1万亿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项目库,并按照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产一批要求滚动实施,确保全市工业投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为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源源动力。(责任编辑/卢勇军 设计/王静)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