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热时代如何唤回高端人才?

2015-01-29 16:01本刊综合
中国西部 2015年30期
关键词:理工科吸引力回国

文/本刊综合

又是一年毕业季,一大批高考结束或大学毕业的学子们选择了出国留学。虽然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遥遥领先,每年创造了大量具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但这依旧无法改变中国顶尖人才的流失数量居世界首位的事实。

据环球时报记者报道,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平均达87%。2014年1月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橡树岭科学与教育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美国大学外国博士居留率》的报告中的相关结论也基本如此。中国、印度和韩国是美国外籍理工科博士中最多的三个国家,而中国理工科博士选择留在美国而非回国的比例非常高,位居各国之首。也有媒体对2001年至2011年十年间留美的理工科高端人才拿到博士学位五年后仍不回国的人数比例作了数据可视化统计,发现中国留学美国的高端人才总是去的最多、回的最少。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许多专家担心“脑力流失”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软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多向流动已是常态,但高端人才始终是国与国之间人才竞争的重要资源。怎样看待高端人才流失现象?如何建立健全机制优待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我们还需构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谢韬

由于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到发达国家留学,一般比较愿意留下,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原因,也是留学生返国的基本规律。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体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例如在研究生教育没有施行类似国外的全额奖学金制度。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大学的基础设施总体来说还相当落后,缺乏吸引力。如果考虑整个科研和生活环境,包括图书馆藏书和电子数据库、体育设施、校园环境、住宿条件等等,显然还是国外的求学生活更具备吸引力。

如何扭转人才流失趋势?谢韬教授建议,国家和教育部门要完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用自身机制的完善和更有吸引力的培养条件留住人才。

西部人才需要有创造平台的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

为了引进人才,我们曾经以比浙大高3倍到4倍的收入,按照20万美元年薪的标准来吸引人才,结果是一年的时间一个人才都没有被高薪“拔”来。

西部要留住人才,不仅仅是钱和经济的问题,还有尊严的问题,但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人生学术理想、人生价值的平台。

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年轻人不是只为票子和房子的,最重要的是面子。这个面子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这一点我们老一辈的科学家都能看得出来。如果钱三强他们回到国内,不能够让他们实现“两弹一星”的理想,仅凭着空空的口号爱国,我估计他们没有这么伟大,他们能不能待得住?所以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是留住西部人才、引进人才的关键。而这个平台的创造者恰恰应该是青年人自己。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回国的时候,不是人民和国家先给他们提供了这个平台,而是他们自己创造出了这个平台。所以要教育西部和全国的青年,要有一种创造平台的勇敢和担当。

想要把培养出来的人才留住,一定要让他们有一种情怀和信仰。

一些老的政策和滞后的机制影响了人才回流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

一些老的政策和滞后的机制影响了人才回流。比如一些科研单位,大半出国逾期不归人员是20世纪90年代自费出去的,按相关规定可保留公职一年,但自费留学和公派不一样,没有回国服务的约定。这样没有约束力的机制很容易造成出国人员滞留国外。

留住人才还需强化“契约意识” 微博网友@闻悟

一同事被单位公派留学,逾期不归,准备在国外就业扎根。最后,在单位将作出收回其福利房的决定之际,该同事又悻悻归国。

许多逾期不归者,大多能找出很多理由,比如抱怨国内人才发展环境“不适”,埋怨人才培养机制的弊端,认为国外可以提供更好的事业平台与创业环境。这些可能都有理,但窃以为,他们忘了前提:当你享受着公费出国这一机会时,就意味你与单位形成了一种契约,难道不应该首先遵守吗?当然,单位也应从同事的“去而不归”中多反思一下,体制机制安排是否让公费培养的人才更加高效地投入到服务单位的发展?

面对逾期不归者,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医院等单位只能隔空“喊话”,或作“辞退”“自动离职”等应对,也颇多无奈。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在选拔公派留学的人选之前,可以在相关“权责”方面更加明确,比如作出回国报效、回原单位服务的制度规定并坚决执行,非常有必要。(责任编辑/杜妮 设计/赵清)

猜你喜欢
理工科吸引力回国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吸引力1
吸引力2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跟踪导练(三)4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