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不能忘记长征

2015-01-29 22:55李后强
中国西部 2015年25期
关键词:路线胜利长征

文/ 李后强

共和国不能忘记长征

文/ 李后强

国家的历史不能忘记。走过的道路不能掩盖。长征路线是群众路线、思想路线、文化路线、生命路线、教育路线,同时也是今天的旅游路线、交通路线、扶贫路线、生态路线、财富路线,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放路线。长征路线是弘扬长征精神、宣传长征文化、继承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质历史资源、伟大精神载体、生动给力教材、豪迈时代画卷,它不仅感动中国,而且影响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群众工作方法等,在长征过程中开始形成。因此,我们要建立长征路线博物馆和纪念馆,举办“长征论坛”,创立“长征学”,让世界共享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

毛泽东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红军长征路过四川8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就是不忘这段历史,就是为了昭示未来,就是为了最终实现中国梦。

红军长征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11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86000多人踏上长征之路,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为近8000人。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

长征的特征就是路线长,人员多,环境差,伤亡大,结局好。长征是一种精神,人类文明的标志、象征、重要节点、动力源泉。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实现中国梦需要长征精神。中国要复兴,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查看中国精神的动人篇章不难发现,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长征精神。在鲜血中凝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80年前,毛泽东带领长征将士谱写了人类英雄主义的赞歌;80年后,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

长征路线是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是国家重大的开放、商贸、外交战略,与长征路线有密切联系,与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茶马古道、蜀道、川盐古道等路线有重合部分。长征路线是古今时间隧道、先人与今人的无声对话、智慧融合。

长征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北上抗日”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宣言,是红军长征的战略总方针,红军由此走向抗日的前沿。红军长征的壮举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壮大了中国反法西斯的力量和阵营,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勇气。红军长征的胜利,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长征也是中华民族追求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征的最终胜利,给我们留下的重要启示:

一是根据实际确定方针。之所以有红军长征,是由于“左”倾冒险主义严重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中央红军被迫开始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制定方针政策,才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1935年1 月 19 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北上,准备在泸州上游渡江。由于中央红军占领黔北,以及拟从宜泸间北渡长江,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蒋介石妄图消灭中央红军于川南、黔北,投入的总兵力达一百五十多个团(不含民团),三十多万人。刘湘受命集中兵力封锁长江,全力堵截红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放弃渡江计划,四渡赤水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长征时期,党从实际出发,设置专门的民族工作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民族政策,积极提倡民族宗教自由,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并领导少数民族建立自治政权和革命武装。

二是明确目标不怕困难。长征是北上抗日,目标明确。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是一场持久战。从第一方面军战略转移开始到第一、第二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耗去整整两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战斗的紧张与频繁程度是空前未有的。红军不得不以顽强的毅力忍受着长期行军的疲劳和频繁战斗的辛苦。据统计,红一方面军长征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18天用在夜间行军,有100天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行军74华里。生活条件的艰苦在战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斗争条件极为困苦的形势下,中国工农红军竟然最终赢得这场军事较量,因此,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是健全组织调整班子。长征之初,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者的瞎指挥,直接导致了湘江之战的惨败,使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人。只有到了遵义会议以后,党与红军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实现权力交接,在地方建立党组织,而后又克服了党内最高领导层中出现的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主张与行动。党开始批判危害革命的教条主义,破除对共产国际决议与苏联经验的盲目崇拜和迷信,认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组织问题与军事问题。

四是服务群众,依靠群众。长征路线就是群众路线。红军长征的胜利,从根本上说,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长征途中,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认真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服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领导红军排除万难,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长征期间,尽管中国共产党人当时对群众路线尚未做出定型的表述,但是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都得到了彻底的贯彻,创造了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最为典型的经验。正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红军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红军是一支以工农特别是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军队,在党的教育下,每位红军将士都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就使得他们为了解除中国绝大多数被压迫群众的苦难而敢于面对任何困难,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本文节选自李后强教授2015年4月19日在红军长征过泸州80周年研讨会的发言)

猜你喜欢
路线胜利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坚持就是胜利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找路线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