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蓝海 青春担当积极发挥青年人才在建筑工程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青年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

2015-01-30 00:57执笔
中国共青团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年轻人建筑工程人才

执笔 / 曾 川

筑梦蓝海 青春担当积极发挥青年人才在建筑工程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青年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

执笔 / 曾 川

7月12—19日,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团赴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建设一线,进行为期一周的“根在基层·青春担当”调研实践活动。期间,调研团成员走近工地一线,与青年建设者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围绕“青春担当”“青春奉献”“青春坚守”等话题展开交流,针对“在建筑工程行业发挥青年人才重要作用”主题进行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建筑工程行业不利于青年人才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对时下年轻人来说,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特殊性。特别是受到当今社会价值观影响,很多年轻人在思想上对这一传统行业存在抵触情绪,少有人愿意以此为职。另一方面,艰苦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对青年人才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叠加,不利于年轻人成长进步、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倾向“招不来”青年人才。一是社会价值取向方面。在现行社会价值评判体系中,容易将具有科技才能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同于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施工工人,大家普遍认为在建设项目工作的人员,都是没有什么专业技术能力的“农民工”,没有技术含量。调研中,一名拥有大学学历的中层员工向我们讲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毕业后被派往广东项目工地,家乡的亲友都认为我在工地打工,大学白念了,这让一心报效祖国的热情备受打击,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二是年轻人择业倾向方面。对于大多数当代年轻人来说,都向往着现代化大城市的高档写字楼里的体面的白领工作,认为工地意味着“低人一等”的社会地位,意味着“爆土扬场”的工作环境,意味着“体力劳动”的低等级职业岗位,年轻人既不愿意应聘,也不情愿专注工作。三是年轻人缺乏工作韧性。当前的80、90后的年轻人大多生长环境比较优越,在个人的事业和人生选择上,更多考虑自己的爱好、感受和利益,对于理想、精神和奉献等思想意识已经很淡薄,而且急于成功,对于未来的发展途径缺少准确的定位,思想和工作韧性不够。

建筑工程企业“用不好”青年人才。一是没有及时开辟成长进步的“绿色通道”。受到企业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等因素约束,论资历、排辈分仍然是当下许多国有大型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对于具有高水平、高学历,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青年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也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二是没有及时搭建培养机制的“成长阶梯”。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余时间有限,加之很多工程项目深处密林、地处偏远,因此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往往很难贯彻落实,甚至根本没有制定培训计划。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年轻人的知识储备只有输出,没有输入。三是没有及时给予温暖的“组织关怀”。由于流动性原因,青年人才事实上脱离了原来的党团组织和交际圈子,在新的环境短时间又难以建立,导致青年人才在思想提升方面得不到指导,情感困惑方面得不到关怀,既不利于思想、心理、情感的成长和成熟,也制约着他们的人生和事业的发展。

艰苦工作环境“留不住”青年人才。一是环境艰苦是客观存在的挑战。建筑工程类工作的天然职责就是“逢山开道,遇河架桥”,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在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甚至有生命危险的野外工作,相对于其他行业作业条件尤为艰苦。年轻人短期内难以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无论从身体上还是从心里上,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二是薪酬不高面临现实的经济压力。一般建筑工程行业在我国往往也是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主要依靠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的企业。薪酬待遇相对较低,对于许多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还面临成家立业,买房买车等现实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压力,没有较好的经济收入保障,也难以安心工作。三是婚姻家庭压力巨大。建筑工程行业尤其是大型施工工地,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技术人员都是男性。大龄单身男青年在适婚年龄没有机会接触适龄女性,爱情和婚姻问题也是困扰年轻人的难题。长期工作地点不固定,跟随项目频繁更换工作地点对一般员工的家庭生活也带来现实的困扰。

“岛隧工程”搞好青年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

调研伊始我们发现,“岛隧工程”项目的青年建设者个个精神饱满,人人朝气蓬勃,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一扫我们对建筑工地年轻人相貌邋遢、举止鲁莽、思想刻板的固有印象。如此高水平的青年建设者不仅让我们刮目相看,更让我们对“岛隧工程”青年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理念上重视青年人才。“岛隧工程”项目全面贯彻中交集团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价值理念,将青年人才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依靠,全面放手让青年人才参与项目建设。同时,注重对青年人才培养提拔,通过制定并落实各项培养机制,着力塑造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建设骨干。中交集团党委书记刘起涛曾指出,要从体制、机制、文化等方面做好青年职业生涯通道建设,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环境,搭建更好的平台。

在思想上引领青年人才。项目第三工区团支部定期组织团员开展“岛隧小汇谈”活动,畅谈工作心得、生活感悟、心灵启迪、趣味故事,通过聊天加强沟通、增进友谊、消除困惑、缓解压力,打造工区“心灵驿站”,让青年人自愿团结在组织周围。同时,项目积极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当青年突击手”等活动,鼓励年轻人争当先进,争当第一,以提升个人技术水平,增强团队战斗力、凝聚力。

在实践中信任青年人才。“岛隧工程”不仅敢于聘用青年人,也敢于在关键岗位启用他们、依靠他们,很多26、27岁的年轻人已经担当重任,有的甚至担任分支项目部“一把手”。同时,积极鼓励年轻人投身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并与有关部门联手对知识产权给予大力保护。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底,项目共计申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其中青年(35岁及以下)申请者约占65%。

在精神上鼓励青年人才。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在海底隧道第15节水泥预制管安装过程中,由于海底洋流突然变化等原因,前两次安装均以失败告终,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更对工程建设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士气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关键时刻,中交集团总部领导和广东省政府领导亲临施工一线,给大家加油鼓劲、摇旗呐喊,坚定支持大家继续拼搏,广大建设者特别是年轻人无不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培训中锻造青年人才。“岛隧工程”要求年轻人既要成为专业领域技术能手,也要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项目制定的“青年干部培训计划”,每年投入过亿资金,利用工余时间帮助年轻人充电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并与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共同举办研究生培训班,加强对青年人才再教育再培养。2015年6月,第一期研究生58人已经顺利毕业并获得了专业学位。

在成长上关心青年人才。

2011年大学毕业的严双梁、刘宇光两位同志,从基层技术人员做起,经过三年半的组织培养和个人努力,均已成长为分支工程的部门主管。据统计,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共有40名年轻人先后当选中交集团“中交十大杰出青年”,其中2人已经走上了公司中层正职岗位,5名走上了中层副职岗位,逐渐成长为项目核心骨干。

在生活上关怀青年人才。在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岛隧工程”依托党团组织优势,帮助年轻人解决个人婚姻、家属探亲等后顾之忧,让青年人才安心工作,专心事业。项目不仅为远离家乡的年轻人探亲假期,每月还给有家属前来探亲的员工放“本地探亲假”。让年轻人感受集体温暖,消解思乡烦恼,专心事业工作。

启示和对策建议

从调研情况看,“岛隧工程”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巨大贡献,究其根本,还得益于项目对青年人才制定的一系列有力举措和培养机制,才使得他们发挥了巨大潜能。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引发我们深入思索,也让我们窥见社会价值取向对建筑工程领域青年人才的转变方向,以及建筑企业做好青年人才工作的发展方向。

全社会要形成重视劳动工作者、崇尚技术创新、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风尚,为年轻人建功立业造氛围。建议科技部门和科协组织做好建筑工程方面的宣讲工作,充分借助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列车行等平台,积极宣讲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广泛普及、消疑解惑,有效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建筑领域工作的正确认识。建议教育部门做好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将建筑领域优秀青年人才请进校门,为师生介绍职业特点,消除职业歧视。同时,注重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建筑施工项目社会实践,增进学生与青年建设者的真情实感,树立正确向上的职业观。建议人力资源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对建筑工程领域优秀技术人才各项保障待遇得以落实。

建筑工程企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青年人才工作,为年轻人成长进步搭台阶。一要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只有青年人才是企业竞争的不竭动力,只有培育好一批具有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综合型青年人才,才能让企业在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二要认真制定企业青年人才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青年人才建设工作,帮助年轻人科学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三要加强对青年人才思想引导和精神鼓励,准确把握年轻人思想变化规律,引导青年人才树立正确健康的成才观、事业观、人生观。四要破除人事工作禁锢,大胆启用年轻人。五要加强对青年人才培养培训,或与行业相关高校和专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举办研究生培训班等。六要鼓励青年人才参与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培育研究精神,锻炼研究能力。

党团组织要团结引领青年人才,成为年轻人信得过的贴心人。党团组织要深入青年之中,倾听青年呼声,把青年人才的生活困难挂在心上,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全面调动企业、项目各方资源,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使团组织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执笔者系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主任科员)

猜你喜欢
年轻人建筑工程人才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人才云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如何理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