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 勇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排头兵

2015-01-30 01:48王定军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增长极乐山高新技术

王定军

(乐山高新区党工委 四川 乐山 614000)

乐山高新区于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目前,园区规划面积120 平方公里,以约80 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为中心,联动峨眉硅材料产业园、市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五通桥循环经济产业园,实行“一区三园”的共同发展模式。目前,核心区内初步形成了“3 +1”(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业)产业发展构架,入驻企业300 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2 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6 家;有4 家企业成功登陆主板、新三板和Q版。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7.4 亿元,利税6.9 亿元。乐山高新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通过十多年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日渐夯实。

2014年底中央提出,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乐山高新区必须准确领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常态,才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使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有活力、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有特色、更有潜力。本课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切入点,从增长极的内涵、省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如何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思路和目标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内涵

(一)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定义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是以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群聚为标志,在区域经济中具有较强的扩散作用和带动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综合体。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新技术产业群聚性。高新技术产业在增长极区域群聚是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主要特征,这是由高新技术产业高创新性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质量”和“有效性”的特殊要求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群聚的外部性经济效应等三方面所决定的。

2.知识技术高密集度。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是其支柱产业。知识技术高密集度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3.对经济增长的高贡献率。资本、劳动、技术进步(泛指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要素。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产业,高增长、高效益是其重要特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一旦形成,就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作用

从宏观角度分析,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社会极富增长潜力的推进型产业,发挥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的扩散作用,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由“点”到“线”再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从产业运行的微观角度分析,增长极在产业运行中产生的极化和扩散效应,使增长极作用最大化和最优化,从而带动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协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极化效应。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就是指作为推进型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并引导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区域经济不断快速增长的过程。极化效应是增长极产生的标志,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增长极区域集聚。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在增长极区域内集中。三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使增长极区域内经济规模快速扩张,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扩散效应。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增长极的推动力通过一系列的联动机制,不断向周边地区发散、扩张,也就是企业、人口、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由增长极向外围地区、周边地区扩散,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

3.学习和示范效应。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集聚和信息资源集聚,集聚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以及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使增长极区域内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学习和示范效应。高新技术及其成果在市场上的成功,将会促使其他企业积极模仿,高新技术企业地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也会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增长极区域内制度创新的尝试和成功经验同样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四川省的高新技术产业源自20 世纪50年代,四川是国家“三线建设”战略大后方的支撑点,专门布局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生物工程等先导性强的现代产业,有与之相配的大量的科研院所、国内同行业的高水平大学。近年来,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走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4年末,全省有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1779 户,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521.4 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0346.5亿元,从业人员为96.9 万人。

2.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明显。2014年末,高新技术产业多项指标占规上工业比重较2013年末和2014年上半年继续提高,对规上工业发展质量的提升贡献较大。

3.宏观环境对盈利水平冲击较大。2014年,全省1779 家高新技术企业中1591 家实现盈利,虽然亏损面(10.6% )较2013年提高0.5 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了全年逐季下降态势,利润总额有所减少。

4.龙头产业带动作用凸显。2014年,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六大领域1071 个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834.1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419.1 亿元,利润总额250.2 亿元,出口交货值2710.0 亿元。另外,先进制造业、航空航天业、新材料业、生物医药及生物农业、核技术及新能源业分别实现总产值842.4 亿 元、83.0 亿 元、731.2 亿 元、1190.3 亿元、27.4 亿元。

5.区域发展协同推进。2014年,全省21 个市州高新技术产业中规上工业总产值位居前三的市州仍然是成都(4941.9 亿元)、绵阳(1029.7 亿元)和德阳(783.8 亿元),其中成都和绵阳继续保持在千亿规模以上,德阳、乐山和资阳规模在500~1000 亿元之间。

(二)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

“十二五”以来,乐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区域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助推了乐山经济发展。

1.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破600 亿大关。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05.90 亿元,较2011年增长195%。

2.高新技术企业数有较大增长。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6 家,较2011年增长6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次于成都、绵阳、德阳、自贡,名列全省市州第五。

3.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建设显著。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2013年科技部评估中列第22 位,在四川拥有的国家园区中列第一。目前,全市创建有国家硅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硅材料产业技术联盟、乐山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创新服务平台;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示范市、乐山沙湾特种钢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乐山五通桥现代农业机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四川省建筑陶瓷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等省级创新服务平台;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12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25 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 家。

(三)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

自2012年乐山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以来,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为立区之本,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型企业培育等“八大”创新引领工程,初步形成了“3 +1”(新能源、电子信息〚物联网〛、生物医药+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构架,入驻企业300 余家,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近两年来,我区制定出台了 《关于加强科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快科技金融建设、推进园区突变发展的决定》 等一系列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的政策扶持体系,通过设立本级科技专项资金、提高科技成果补助标准、实行技术交易奖励等激励措施,园区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对科技型企业的吸引力度明显加大,两年来科技型企业入驻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

2.创新孵化能力显著增强。我区创业服务中心于2014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更优质的成长摇篮;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立了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乐山)基地落户高新区;建成了全市第一个大型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乐山市科技设备共享服务中心”,拥有2.3 万平米实验室、集聚共享科技设备600 余台,已申请加入会员34 个;建成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检测乐山分平台等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此外,园区企业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 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 个,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3.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套资金链的思路,组织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区内企业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30 多所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不同层次的科技合作关系。近两年区内企业每年产学研联合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50 项以上,获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资金千万元以上,新申请专利数量增长25%以上,区内企业集聚了各类领军、高端、科技人才800 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20 余人,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乐山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有亮点,但从产业技术水平和总量等方面比省内成都高新区、绵阳高新区、自贡高新区有较大差距,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主要表现在园区高新技术尚未形成特色产业群、企业分散、规模总体偏小,高新技术产业链尚未形成,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开发不足,自主创新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够,园区发展与成都高新区等先进比较建设滞缓、孵化器建设缓慢、产业技术和人才闭塞,科技服务新业态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1.产业规模不大、科技创新优势不显。一是产业发展层位较低。与省内其他国家级高新区比较,主导产业处于微笑曲线中低端,在产业规模和质量上均存在较大差距。2014年,乐山高新区工业总产值502.7 亿元,低于成都高新区4941.9 亿元、绵阳高新区1029.7 亿元。乐山高新区在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二是主导产业处于微笑曲线中低端。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主要是原材料或元器件的生产加工,产业价值链上游的设计、研发以及下游的服务、销售类企业数量偏少;生物医药产业产值比重不高。主导产业增加值率偏低,产业质量“低位盘行”,导致效益提升面临增长困境。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园区产业聚集度不够,园区联动发展不够、创新发展不够、高端发展不够。目前园区还没有上50 亿元的企业,同时也缺乏响当当的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叫得响的著名、知名品牌,企业对财政收入增长贡献还不多。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是同先进地区相比,园区内缺乏研发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发成果项目少,具备高技术、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数量还不够多,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二是从企业产品看,企业拥有自主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技术创新对外依赖性偏高,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多数企业仅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水平。三是从企业研发看,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机构或研发机构运行不力,缺乏自己的技术创新平台。

3.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滞后。一是科技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科技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强、质量不高。二是从科技孵化器看,仅有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现有科技孵化器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孵企业不多;缺少为高层次人才携带科技创业项目进行中试、快速实现产业化的科技孵化器等。三是从科技金融服务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科技金融的资金规模小、金融产品单一,还没有形成功能完备、高效运作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4.创新投入不够。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总量不足、增长乏力,科技投入力度与创新城市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与国家2.1%、四川省1.57%的平均比例差距较大。企业作为创新投入的主体,整体创新投入水平不高;科技融资手段不强、途径不畅,科技金融结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财政科技投入方面,财政科技投入总体偏低。

5.创新型人才匮乏。高新区高层次、高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严重偏低。熟练的高技能人才缺乏,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匮乏,远远低于国家对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要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是以短期聘用、技术顾问等柔性方式引进,存在不稳定性,没有形成能引领产业发展壮大的稳定、足量的领军人才队伍。

三、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思路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

围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目标,围绕“3 +1”主导产业,围绕“补链、延链、强链”,以发展高新产业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具有乐山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勇当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奋力实现全区转型升级、美丽发展。

(二)发展目标

按照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我区的工作实际,围绕建设乐山“创新创业样板区、创新驱动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开放合作先行区”四个目标,力争到2017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总数60%以上。

(三)发展布局规划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科技服务业等六大重点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1.电子信息(物联网):重点发展IGBT 芯片、GPP 芯片、芯片规模封装(CSP)、多芯片封装、半导体照明设备、半导体精密模具、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等。重点发展企业:希尔电子、嘉洋科技、北都电子、研成科技、平安都市等。

2.新能源:重点发展硅材料和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等产品。重点发展的企业:新天源、东方电气新能源等。

3.生物医药: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平台。以“集约产业、引进人才、创新跨越”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依托乐山高新区生物医药园区,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中成药、天然中药、生物合成制药等产业领域,全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四川新兴的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企业:峨嵋山药业、大冢制药、锡城药业等。

4.节能环保:重点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的节能产品,促进企业及产品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污水处理技术、自动化环境监测监控技术等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企业:君和环保、天地汇能、世峰环保等。

5.先进制造:重点发展特高压电缆及关键设备,降低输、变、配电损供电设备,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设备及关键部件等产品。重点发展企业:明星电缆、一拉得、晟嘉电气等。

6.科技服务业:优先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普及、综合科技等科技服务新业态。加快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高技术服务。重点发展企业:互创科技、金互通等。

(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1.建设创新创业样板区。以更大力度优化创新创业软硬环境,努力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一是尽快出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孵化器、加快发展工业地产的扶持政策,启动高新投公司10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建设,加快高新盛泰工业港建设,力争到2017年建成各类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场地面积达到15 万平方米以上、常年在孵企业300家以上。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政策研究,加强财政资金对创新创业的引导和扶持,高水平打造众创空间、创新工场、创业一条街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三是学习借鉴 《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 的做法,实施创业人才聚集、创业服务提升等工程,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做好创业服务,运作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高新区转型升级突变发展的强大引擎。

2.建设创新驱动引领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健全创新政策体系,制定出台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办法》、《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办法》、《高端创新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等文件,进一步优化园区创新政策环境。二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巩固与先进地区和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利用好“乐山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立产学研深度结合的长效机制,提高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加强与中国技术交易所、欧盟创新中心、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三年内实现转移重大技术成果20 项以上、申报专利800 件以上。三是大力培育科技金融。积极推进乐山高新区科技支行总部大楼建成运营,加快推进宁格朗电气、天地汇能、希尔电子等一批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大力引进各类基金组织、创投公司及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资;组建高新区创投公司,启动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建设,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金融支撑。

3.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加速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高新区突变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集中精力发展主导产业。强化新能源产业主导地位,积极引进天津中环集团及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加速乐电天威、新光硅业破产,推进多晶硅产业资源战略重组、重启;支持新天源、东方电气新能源等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拓展、延伸产品链;扶持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鼓励支持嘉洋科技、希尔电子、晟嘉电器、平安都市等做大做强,促进深圳山鹰电子、天壹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引进富士康广东威杰电子等一批新项目;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加快海棠药业、洁斯顿等项目建设,力争尽快投产;支持峨嵋山药业、锡成制药、大冢制药、华欣制药等扩能技改,努力打造全省新兴的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二是全力打造特色园中园。支持四川重安LNG汽车产业园、瑞鸽孵化园两个现有产业园发展壮大;加快力达创意产业园、中关村产业化基地、万华西部高科技产业园等主题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尽快形成“一龙头、一特色、一园区、一产业”。

4.建设开放合作先行区。加快推进对外合作、开放交流,推动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打造具有全省、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知名品牌。一是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组织开展主题招商、项目招商、上门招商、定点招商和精准招商,力争年内组织开展3-5 场专题招商活动,新签约5-8 个重大项目。抓好和日本本乡咨询公司、台湾电公会等机构的招商合作,努力实现境外招商新突破。二是培育壮大外向型经济。鼓励和支持飞舸模具、大冢科技、北都电子、晟嘉电子、希尔、嘉洋进一步开辟海外市场,拓宽外资外贸业务;加快台湾育鼎科技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外资增长点;加大对中澳合作远成轻型飞机游艇制造项目、台湾富士康四川新商贸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尽快签约。

猜你喜欢
增长极乐山高新技术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等你!”
以标准化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乐山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彰显乐山旅游的文化灵魂
西海岸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