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2015-01-30 05:34王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层面价值观核心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基本内容提出至今,学术界对此仍存有一些质疑之声。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大程度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同时,还需要加强研究工作,厘清相关的基本概念,加强实证性研究,重视比较性研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至善至美。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1203(2015)05- 0020- 04

〔收稿日期〕2015-08-07

〔作者简介〕王 芳(1981-),女,山西晋中人,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党校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内容的提出和形成,对当下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观念和交流交锋交融的社会思潮,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有助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促改革,进一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同时,任何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都不是一步到位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非至善至美,毫无缺陷。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仍然存有保留意见。如何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就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提出了一些看法,以与大家探讨。

一、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讨论

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阐述,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有赞成之声,亦有质疑之音。

(一)关于层次划分的质疑。《意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了明确表述,对此学术界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三个层面内容的质疑。有学者认为,既然是三个层面,那就应该不完全一样,但是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这两者很难进行明确区分 〔1〕。如诚信,虽说是公民层面的内容,但是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也讲诚信,自由也是如此 〔2〕。还有学者指出,这种分层表述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如层面太多,上下贯通不畅,繁杂不易记忆;不同层面的价值追求有重叠 〔3〕。另一方面是对有无必要划分层次的质疑。有学者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中的最高层次和内核,是基于实践但是又高于实践的哲学概括,具有最高的抽象意义,不宜再划分层次 〔4〕。还有学者指出,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层次划分,会违背凝练核心价值观的初衷,会退回到中低级的价值层面 〔5〕。

(二)关于基本内容的质疑。《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表述为三组词,对此学术界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基本内容与所属层次是否相一致的质疑。有学者指出,国家层面的四个词是针对社会结构而非国家而言的;社会层面的四个词不属于同一层面的概念,自由、平等、公正是包含在法治之内的,而自由、平等也是公正的主要内涵,这四个概念放在一起,就好比是鸟蛋、鸭蛋、鸡蛋和篮子的关系一般 〔2〕。另一方面是对基本内容是否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质疑。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未突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还有学者指出,一般的价值准则不宜纳入核心价值观之中。如公民层面的四个词,很明显属于伦理道德价值观,是用来规范人们的具体行为活动的条目准则 〔4〕。

(三)关于表述方面的质疑。《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表述一共是24个字,对此,学术界有不同声音,认为24个字的基本内容,不仅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即便是对于学者和官员而言,字数都有点多,涉及内容也比较多,不容易记住,不利于宣传和普及。如在武汉电视台直播的电视问政中,武汉官员背诵核心价值观时就出现了卡壳情况 〔6〕。有学者指出:“现在的概括有24个字、12个词,且涉及多个方面,其内容还是略显繁多,要求一般民众都能记住,仍有较大难度。” 〔7〕另外,重庆“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题组的调查报告也表明,无论是党政干部、学生群体,还是社会群体,都倾向于用四字词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

二、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上述几个方面的质疑表明当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不准确、表述还不科学。当下存在的这些质疑与争论,究其原因,并不在于价值观本身,而在于凝练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与原则存在差异。当今人类社会,许多美好的价值观值得我们重视和珍惜,但并不是所有美好的价值观都应该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基于历史基础和现实状况,遵循一定的共同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以凝练与深化。

(一)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当今世界仍然是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都是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的。如果丧失了彼此之间必要的区分,社会主义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9〕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和本质。同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的各类重要文献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明确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集中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反映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根据逻辑推演,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因此,就此意义而言,“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界定” 〔11〕。因此,我们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否则与其他社会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将难以区分,难以有更强的说服力。如我们经常纠结于“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是否可以作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其实纠结的关键不在于这些价值观好不好、重要不重要,而在于这些价值观能否体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对此有学者指出,尽管用词一样,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个价值理念都具有自己的独特内涵,都蕴含着自己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基础,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都蕴含在其中 〔12〕。然而,这些价值观最先被赋予的是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这是历史发展赋予这些价值观的历史意义。如果不明确指出其社会主义价值所在,极其容易混淆其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区别。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该且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价值定位。这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二)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任何国家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核心价值观,都有时代的烙印。“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13〕66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当代中国所处的世界历史方位和自身发展程度直接相关的,是与自己所处时代的现实世界直接接触并且不断相互作用的。它所特指的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一种积极回应,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和回答。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在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不但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考虑在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也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现实基础充分考虑在内,不能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不能抽象地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随意地、主观地选取一些美好的价值观并将之堆砌到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而是必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实践基础进一步凝练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定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特定的时代性,而且具有特定的民族性。世界各国建设核心价值观的经验表明,各国和各民族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备因素。中国长达几千年之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内化在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体系里,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内核,代代传承,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传统文化这个固有的根本,抛弃根本、放弃传统,无异于切断自己的精神命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14〕。怎样借鉴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先辈代代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与价值理念,应予以辩证地对待,最大程度地解决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与时俱进地做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发展 〔14〕。简言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积极吸收其合理精华成分,结合时代要求加以时代性转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要最大程度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获得人民群众的真正认同。“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3〕17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与统治阶级、执政党的意志直接相关,但是,这并不代表其就可以自觉获得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最终在于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同。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意识,才能最大程度地影响和规范人们的实际言行。简言之,我们所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使价值认识和实践高度统一,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最终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三、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加强研究工作

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探索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还应该继续跟进研究探索思考其他一些问题,如对基本概念问题的思索,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方法的探讨,等等,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至善至美。

(一)进一步厘清相关的基本概念。首先,从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模式来讲,无论是讨论问题,还是研究问题,其起点都是概念。价值是什么?价值观是什么?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又如何?这些都是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该弄清楚的一些基本概念。学术界目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一些争论,其实就源于对这些基本概念的不同理解。对此,大多数学者都从自身的学科背景、人生经历、社会立场等方面出发来研究,缺乏对基本概念较一致的认同,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自身的内涵规定,还只是作为一个没有经过深刻反思的“预设”来使用,其准确内涵迄今仍未被加以充分阐释。以至于很多文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概念的使用常常混淆或交叉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其次,从逻辑学角度来讲,任何概念都是处于一定的“概念域”之中的。也就是说,任何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处于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比如说,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肯定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既定的时空条件,肯定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初所设想的、中国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具体的不同之处。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或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的使用。

(二)进一步加强实证性研究。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如何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大量的文献分析,当然也有一定的实证性研究,但是缺少有效的实证性研究,尤其是缺少深入普通人民群众之中的实证性研究,因而使得这些研究成果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及普遍的认同性。因此,今后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练的研究,建议研究者扑下身来,脚踏实地,深入普通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扎扎实实地进行实地调研,尽量提出和形成“接地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会更加有利。

(三)进一步重视比较性研究。目前,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虽然已有与新加坡等几个国家之间的比较性研究,但更多的是局限于自身研究,缺少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比较性研究。与此相应,国外纯粹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献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当然这主要是缘于彼此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还比较弱。总体上看,中外核心价值观的比较性研究还不是很丰富。因此,今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性研究,尤其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境外研究,应更加重视,发现和借鉴其他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勇于走出去,向全世界客观准确地介绍中国的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总之,实践在发展,理论也在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表述是开放性的,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正如有学者所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的表述尚需进一步完善,正处在根据变化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调适并加以完善的路上。” 〔3〕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探讨仍将是今后学术界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

猜你喜欢
层面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