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史探索中走近学术庞德——评《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庞德学术史研究》

2015-01-30 15:03□文│张
中国出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学术史庞德学术研究

□文│张 琪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和意象主义运动的发起者,英美新诗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庞德一生著述颇多,除了诗歌和翻译,他还写下了1500多篇有关创作理论、诗歌评论的文章,其作品以深奥难懂、庞大复杂而闻名。西方对庞德的研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兴起,近年在我国也逐渐为学术界所热议。由庞德研究专家蒋洪新、郑燕虹教授所著的《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庞德学术史研究》(译林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一书,既是国内近年来对庞德的全面研究之作,亦是对庞德学术史进行解析、开展庞德研究之研究的专著。作者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学术史的视角探讨庞德研究中被广泛关注的问题,试图在历史和学术的双重维度中走近学术的庞德,不失为国内庞德学术史研究的代表性作品。

《庞德学术史研究》立足于作为诗人、批评家、翻译家的庞德的所处社会环境及其成长进程,从具体的历史语境入手,结合相关评论材料,在梳理学术史上庞德研究论争的观点以及厘清庞德学术史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庞德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庞德学术史、庞德学术史研究、附录。作者首先从庞德的人物生平、思想轨迹以及传记述评、学术批评着手,按照时间顺序,对成为诗人、评论家、译作家的庞德及对其有关评论文章开展学术追踪,以便为研究者呈现庞德学术史研究的清晰结构;继而在具体的语境中对庞德的学术史研究展开反思,在对庞德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的同时树立问题意识,讨论庞德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争论焦点,力求在学术史研究中找到这些问题的本质,以更为深入地还原庞德学术思想,藉此把握那个时代的文明律动,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首先,作者试图从对庞德作品和庞德学术史研究的双重文本解读中走近学术意义上的庞德。书中对庞德学术史的主体轮廓予以勾勒,同时对以庞德诗歌、书信集、传记、译作集、评论文章等学术史缘起和发展以及针对庞德书信集研究、我国庞德研究等具体问题予以细致深入的廓清,并在这种学术史的清理中弄清了一些争议中的问题,重塑了作者的观点。另外,作者横向整合了东西方对庞德的研究,突出了庞德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译介,强调了他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的贡献,在对经典的学术史解读和研究之研究中重新定位庞德的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进而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

其次,作者力图在学术史洞察力与诗歌理解力的双重维度中走近学术意义上的庞德。庞德学术研究注重历史的维度和诗歌的维度相结合的学术方法,即对庞德作品的学术洞察,需要根植于历史、社会、文化的意象和诗歌的意蕴,契合古典与现代的学术传统,既要在时代背景的框架和民族文化的高度中客观、公正地考量庞德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和政治立场,又要在诗学的意境中理性分析学术史研究中庞德翻译儒家经典和欧洲文学作品,在精致的举例中对庞德诗歌中丰富的文化因素、意象主义的本质进行概括,在学术史研究和诗意理解中为庞德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作者意图开展兼具问题意识与重建意识的学术史乃至学科史研究。作者带着庞德诗学创作与理论的探讨、庞德政治思想等庞德学术研究中一些尚存正义的问题开展学术史研究,在纷繁的评论资料和复杂的文化因素中研读庞德,意在重新审视庞德及其作品,从而还原、重建学术庞德及其所代表的思潮流派,跨越时空为读者呈现全方位的真实的庞德。希望通过这本书,可以让读者们在汉语的世界里走近庞德,展望世界文学,在学术史的研究中实现对当代庞德学术研究的清楚理解和准确定位。

猜你喜欢
学术史庞德学术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庞德子
临洮考古之余的“学术史”寻访
《面对伏拉庞德修道院酒神壁画的沉思》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