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战略研究

2015-01-30 17:08
中国流通经济 2015年4期
关键词:互联互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战略研究

赵树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在“向西开放”思想指引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运而生。为达到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的,实现互联互通是关键。以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为参照系,互联互通需要在明晰“联”与“通”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广度与深度的纵深化扩展。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合作领域不断增多,区域通达水平逐步提高,但经济联系有待加深,其互联互通尚处于粗放式的狭义发展层面。因此,中义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定位的研究区域,应立足于东北亚、中亚、西亚国家经济合作现状,从产业、金融、交通基础设施、贸易、能源合作、标准规则等方面入手,宽视角、分阶段、分领域地构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的互联互通战略,即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立体通达网络。在深化贸易互通的同时,以新型商务业态探索贸易互联渠道。立足经济带资源禀赋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深化能源互联互通并提高利用效率,强化产业合作,尝试启动产业一体化。为保障产业、交通基础设施、贸易、能源等的互联互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应加强交流,以各种方式实现标准规则互联互通,同时引导经济带加速金融互联网建设,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互联互通战略。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战略

一、问题的提出

郑和下西洋和张骞出使西域两条线路早已将古丝绸之路划分为海陆两支,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其他国家发生经济联系,拉开了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序幕。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融入其中,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当今,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为更好地引领我国经济融入世界,“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其中,“一带”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即陆上丝绸之路,“一路”指海上丝绸之路。由于海运成本较低,“一路”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一带”,加之后者内部地区差距很大,因此笔者将丝绸之路经济带锁定为研究对象。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关于其范畴,学术界有四种理解:狭义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仅指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中义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扩展至以亚欧大陆桥为依托的沿线国家;广义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欧盟包含在内;最广义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海、陆丝绸之路。[1]为带动我国更多区域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我国可分为北、中、南三线。其中,北线包括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城市群、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中线沿古丝绸之路轨迹途经西北五省;南线着力于长江经济带的辐射作用,与中巴通道对接。

目前,我国与欧洲的贸易量已经处于高位,短期内经济合作空间提升有限。近年来,我国与中亚、西亚、东北亚国家的合作不断增多,经济互信水平大幅提升,只是互联互通水平显著低于中欧,尚停留在广度扩展的肤浅层面。为此,本文以中线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区域,着力于探索推动这一区域互联互通与走向纵深化的战略,对我国结构性减速时期提升对外开放质量与营造“东西互动”开放格局提供建议。

二、解读互联互通内涵

互联互通指加速经济联系,互通有无,是经济体之间强化经济合作、扩大经济影响的途径。在“联”与“通”的关系中,“联”是“通”的基础,“通”是“联”的升华,二者互促互进。在我国经济处于结构性减速的新常态背景下,宏观经济全面偏向于“质”,而“向西开放”思想指引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提升我国对外开放质量的战略,也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创新国际经济合作领域和方式等的体现。因此,互联互通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立外交关系、发生国际贸易、提高通达水平等狭义层面,而是要在深刻理解“联”与“通”辩证关系、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高互联互通的深度。

首先,必须明确经济体能否发生经济联系,即经济结构是否互补或相似。其次,明晰经济体发生经济合作的程度。如经济体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差异极大,则发生互联互通的可能性较小;反之,则大。如果经济体能够突破国别限制建立起经济合作关系,如形成跨国产业链等,则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届时经济利益会驱动很多受政治因素影响而暂时搁置的经济活动的发展,优化地缘政治环境。此外,产业链各环节分散于多个经济体,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强,从而可提升经济体抵御风险的能力。随着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化,共同的经济利益将不断模糊行政界限,形成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现状

1.合作领域不断增多

中义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辖国家和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发展经济为其首要任务,各国均依托相对优势资源谋求经济带范畴内的互利共赢,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增多。

第一,贸易量不断攀升。2012年中俄贸易额同比上升11%,计划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成效显著。我国与东北亚、中亚、西亚之间已经由横纵相间的铁路、公路、油气管道和航线贯通,同时还有多个合作在建的工程。

第三,商品交易是主要合作方式。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互联的方式看,我国向外主要输出服装、食品、劳务等,东北亚、中亚、西亚主要向我国输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这些地区占我国十大原油进口国的八席。

第四,文化交流增多。近年来,到我国留学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学生数量增多,在我国的留学生中,以上五国的留学生大约有1.5万人,其中哈萨克斯坦大约有一万人。此外,我国还在中亚地区设立了多个孔子学院。[3]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的合作呈向好态势,但必须看到,这些合作尚停留在广度的延展层面,与内涵式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

2.经济联系有待深化

由于发展水平、政治结构、人文环境、国际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严重受到国别限制,仍然处于产品互通有无的合作层面,各国资源的相对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存在诸多深化联系的障碍,如贸易壁垒明显,金融服务层次低,经济法规国别差异大等。然而,客观审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可以发现,各国之间存在显著的经济互补性和相似性,这是深化经济联系的现实基础。就互补性而言,东北亚、中亚、西亚能源丰裕度高,而国内需求量有限,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能源需求国,自身能源缺口大,尤以石油缺口最为突出,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60%,[4]强烈的互补性能够推动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深化。就相似性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源禀赋相似,如中亚五国以及我国西部九省区能源禀赋高度相似,为能源的合作开发与加工奠定了基础。沿线国家收入水平、民族习俗等相似,为突破国别界线打造产业链、拓展商品开发生产经营领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深化经济联系的巨大空间,只有充分利用各国经济上的互补性和相似性,沿线国家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外部资源,丝绸之路经济带才有可能真正向区域一体化组织迈进。

3.区域通达水平逐步提高

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地区间通达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我国开通了亚欧铁路集装箱直达列车,之后接连开通了呼和浩特至法兰克福的集装箱列车、富士康国际联运专列、北京至汉堡的集装箱示范列车、重庆至杜伊斯堡的集装箱列车、苏满欧集装箱班列、汉新欧国际货运专列、蓉新欧直通集装箱列车、郑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西新欧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等。2006年,中哈原油管道建成,这是我国第一条跨国陆上原油进口管道。2009年,中土天然气管道建成。2012年底,中哈霍尔果斯口岸铁路开通。2013年3月,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签署了修建土—阿—塔铁路的备忘录,同年6月,该铁路土库曼斯坦段开工。近年来,哈萨克斯坦致力于落实“欧洲西部—中国西部”交通公路计划。目前,土库曼斯坦因国内铁路布局已经基本形成了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塔吉克斯坦完成了首都杜尚别至第二大城市胡占德的交通公路。在西亚,其通达水平比中亚、东北亚要高,铁路、公路等传统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他领域的互联互通夯实了硬件基础。然而,横向看,这种通达水平与其他区域一体化组织或者其他经济性国际组织相比差距甚大,不仅未形成通达的网络,且建设品质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同时,一些国家基础设施体系空白较多,如吉尔吉斯斯坦国内道路老化毁损严重,公路建设滞后,北部有一条连接哈萨克斯坦的跨国铁路,南部有一段长约1000千米的铁路几乎没有客运。因此,为更好地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多维互联互通,沿线国家还要强化合作,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战略构想

1.产业互联互通战略构想

产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利益纽带,是政策服务于经济的动力。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内的国家和地区尚不能突破行政区划界限进行产业合作,且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点轴布局是短期内经济带可有效落实的产业空间布局战略。具体而言,可以经济带内的比较优势产业为核心,发展核心城市或城市群,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串联产业节点和城市节点形成发展轴,以渐进式轴线开发战略打造点轴系统。[5]在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联系不断深化、强化的基础上,在中长期视野下实施产业梯度推移战略,最终形成经济带产业网络系统。就合作领域而言,基于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我国应找准产业合作契合点,增强与其他国家的产业联系。

第一,加强有色冶金产业合作。以带资承包、建设—经营—转让(BOT)等国际通行方式参与其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换取对当地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机会,输出我国有色金属成套设备与核心技术,转移过剩产能,实现跨国经营。

第二,深化农业合作。立足我国农业优势,扩大向中西亚国家的出口份额。同时,在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农作物育种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去的方式在其他国家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等。

第三,推动装备制造业合作。以经济带内国家和地区所需要的石化通用装备、石油钻采装备、矿山开发装备、新能源装备、机械电工电气装备等为重点,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以产品核心技术合作为渠道,推动优势企业在境外合作建设生产基地,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能力与技术合作能力。

第四,开启医药产业合作。充分利用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民族用药习惯,以医疗卫生合作带动我国中医药、藏医药产品出口,开拓以境外加工贸易为主的医药市场,与其他国家展开系列医药产品的合作开发。

第五,推进建筑建材产业合作。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工程承包带动建材出口,推动在中亚、西亚建设新型建材加工和销售基地,推进水泥、玻璃、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行业的合作。

第六,促进民族用品产业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民族特色显著,文化联系紧密,是国家间进行民族用品产业合作的天然基础,我国应当以民族工艺品、清真食品等为重点,建设民族特色用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特别是加大清真食品产业化开发力度,积极与中亚、西亚国家合作,完善清真食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清真食品出口中心。此外,还应当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为更好地落实产业互联互通战略,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统筹经济带全局与产业之间的空间定位。[6]沿线国家必须明确自身经济发展现状、资源优势、产业特色等,明晰在经济带中的功能定位,强化产业政策沟通,规避重复建设与同质化发展引发的低效益,推动其趋近于综合收益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是优势产业优先与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7]作为一个新型国际化经济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个体与总体的关系,既要体现产业优势,又要推动经济带产业整体效益和质量并进。对经济结构互补性和相似性高的沿线国家和地区而言,在定位主导产业和产业布局方面,既要照顾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率高的产业,也要考虑产业间的互补性,优先发展能够发挥资源特色、技术优势,并且已经形成国际产业链的产业,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促进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

三是经济效率优先与经济带协调发展。[8]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应着力发展本国技术能够达到的有辐射扩散效应的优势产业,逐渐将之发展为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更多区域的发展。

四是比较优势利益与经济带经济利益相结合。[9]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将区域比较优势与自身在经济带的定位有机结合,发展既有竞争实力又有合作潜力的产业。例如,中国西部地区在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的同时,既要防止同质化引发的效益下滑,又要通过完善仓储运输等硬件,打造能源链,为西能东输创造条件。

五是经济带经济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10]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愿望十分强烈,很多国家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支柱产业,因受技术制约大多以粗放式开发为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是,考虑到经济带所辖区域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地区甚至是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下,且直接关系到更广阔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因此作为一个新型经济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以区域生态环境涵容能力为准绳,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金融互联互通战略构想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介质,金融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水平的高低。为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重视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两大模式的纵深化发展。在短期内,经济带首先要提升金融互联网水平,面向中亚、东北亚国家,我国应当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建立区域性开发银行。同时,引导我国竞争力较强的商业银行进驻这一区域,为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贸项目合作提供融资保障与结算平台。另外,与俄罗斯积极合作,设立上海合作组织专门账户,为中俄经济合作提供资金保障和便利。我国还应推动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的发展,提升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合作水平,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进程。在西亚,我国已经具有良好的金融合作基础,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阿联酋中央银行达成了以350亿人民币交换200亿迪拉姆的货币交换协议,以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全部进驻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以提升人民币的跨区域服务能力。2012年上半年,中国工商银行通过中东银行间货币市场交易了21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58%。[11]随着我国与西亚国家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位于阿联酋的一些非中国金融机构,如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迪拜国家银行等均已开通人民币账户业务,并计划提升业务规模,而迪拜则将人民币离岸贸易的中东中心列入其发展规划。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国应加大商业银行入驻西亚国家的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向西亚国家输出,为在国家间进行产业梯度转移、打造跨国产业链等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此外,要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表面看,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仅是字词排列顺序的差异,而实际上,两者无论在内涵、产生背景,还是在经济影响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金融互联网更多的是商业银行便于业务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是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商业银行同业合作收益大于竞争的产物,在为经济主体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增加银行效益,巩固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济垄断强度,是以实体经济模式为主导的金融发展的结果;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表征之一,其以互联网为基础,在网络客服、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云计算的支撑下,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度和资金供需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及风险分担方面的成本,消除中介组织存在的条件。[12]互联网金融是方便电子商务完成网络支付的结果,是互联网技术融入金融领域的产物,这一创新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冲击,尤其是在无钞、信息获取分析能力、营造网络平台规模效应等方面表现出了诸多优势,从而使金融领域在短期内产生了一系列极富竞争力的创新与变革。客观审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这是带动我国西部地区加大对外开放步伐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之间广大区域发展实力的重要机遇,在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并行发展的当下,注重经济带电子商务的发展极为必要,为此必须以前瞻性视角将互联网金融引入经济带发展进程,要在适应国际要求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匹配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工具。

第一,积极推广中国互联网支付机构。与其他沿线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有269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央行许可,业务涉及网购、缴费、基金理财、航空、旅游、教育、保险、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13]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我国互联网支付机构扶持为经济带跨境电子商务的主导支付平台,提升我国金融业影响力。

第二,鼓励个人对个人(P2P)网络借贷模式参与跨境融资。自2006年以来,我国已有350余家P2P网络借贷平台,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14]P2P网络借贷模式门槛低,可为国内外诸多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降低外汇浮动风险,可提供人民币融资优惠,尽量精减国际主要外汇币种兑换环节,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三,支持非P2P网络小额贷款为境外电子商务融资。通过政策支持,鼓励“阿里小贷”等非P2P网络小额贷款为进驻指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国内外企业提供融资便利,从而实现我国主导建立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国际化。

第四,加大众筹融资力度。众筹融资起步晚但发展快,以“天使汇”为例,融资总额已经超过2.5亿元,[15]应通过这一渠道,将我国民间资本引入互联网金融平台,充实经济带内各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

第五,加快互联网基金多币种销售。近年来,基金公司给予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金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如余额宝、理财通等。我国应加快互联网金融国际化进程,在经济带内尝试接受多币种的营销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互联网基金产品的竞争力,而且能够丰富经济带内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理财模式,同时可直接提高闲散资本与产业资本金需求对接的效率。

3.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战略构想

交通基础设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硬件。自形成伊始,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国际通道的发展定位。目前,依托公路、铁路等的联通,经济带内国家和地区间的通达水平大幅提升,应将硬件发展目标锁定为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港口、通信等多维立体通道体系建设,这需要各国及其所辖地区从经济带整体视角完善境内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从国家间联系的层面看,在油气管道建设方面,中—土天然气管道C线已经建成通气,我国应积极主动地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磋商启动经过这两个国家的D线管道建设。

在铁路方面,加强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协商,启动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建设,连接红海南部的埃拉港口与地中海的海法港,减轻多国对苏伊士运河的依赖,使以色列成为中国、印度以及其他国家的贸易通道。我国可考虑以建设—经营—转让(BOT)等方式在埃及启动连接开罗、亚历山大、卢克索和阿斯旺的高铁,以及伊朗的“东西方铁路”。

在港口方面,我国应当在参与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等多项港口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国内港口工程公司以多元化方式提升我国在西亚港口建设上的参与程度。

从物流枢纽看,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利用航空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以及综合保税区、铁路公路口岸等平台,依托中心城市建设主导功能各异的物流枢纽,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国际物流枢纽基地。

从国家内部层面看,沿线国家只有强化境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与国际通道实现无缝对接。在“欧洲西部—中国西部”框架下,哈萨克斯坦计划于2015年完成全境2200千米的公路建设,到2020年,再维修和新建30000千米的公路,改造一个大型机场,新辟75条国际航线。[16]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矿床带以及首都利雅德和朱拜耳工业城最终与周边国家铁路网连接。我国西部各地均制定了详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且经济带沿线国家均有围绕丝绸之路的国际和国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战略。

4.能源合作互联互通战略构想

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联系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能源需求量骤增,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对外依存度超过60%,其中西亚向我国输出的石油量占到了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55%,[17]沙特、伊朗、阿曼、伊拉克、科威特及阿联酋是我国最主要的原油供应国。然而,近年来由于国际政治等因素,为保障能源安全,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探索新的能源供应地,这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制定能源合作战略必须考虑的因素和发展目标之一。

在西亚,我国应把握当前与这些国家良好的政治氛围,在稳固已有份额的基础上适度提升进口数量,因为西亚国家向我国输出石油和天然气的绝对数量和相对规模是中亚、东北亚国家短期内无法达到的,但我国应通过与西亚国家建立油气管道网络来规避一定程度上的经济风险。

在中亚,我国应加大能源合作力度,这也是能源合作战略的重点。就资源禀赋而言,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铀等资源,特别是铀和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且能源矿产分布相对集中。其中,哈萨克斯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七位,天然气可采储量3万亿立方米,铀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风能居世界第一位。乌兹别克斯坦铀储量居世界第八位,煤储量居中亚第二位。吉尔吉斯斯坦煤储量占中亚地区的75%,金、锑、汞、锡、钨、铜、铁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黄金开采业是其主导产业。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十二位。塔吉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和煤储量丰富,水力资源居世界第八位。[18]但是,中亚国家普遍开采水平低下,技术设备落后,资金匮乏,致使开采量严重不足,这也成为我国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的着力点。

首先,借助中亚国家吸引外资参与或主导能源、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鼓励我国资金“走出去”,支持我国新能源开采技术和设备输出,积极为中亚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

其次,与中亚国家积极磋商,选址建设能源基地。融合金融资本、商业资本、民间资本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尝试建立能够提供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的能源储备体系,保障经济带的经济安全;建设石油加工基地,提升经济带石化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建设可再生能源基地,帮助中亚国家高效开发本国可再生能源,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核燃料储备生产基地,提升中亚地区铀资源利用效率,围绕铀矿勘探、铀矿采选、铀转化、铀分离浓缩、乏燃料后处理、部分元件加工制造等建立核燃料循环体系;充分利用中亚地区和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的优势,建设煤炭及煤电基地,积极应用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和循环流化床等先进洁净煤燃煤发电技术,加强火电脱硫脱硝技术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可持续利用。

5.贸易互联互通战略构想

贸易往来是丝绸之路最先出现的经济联系,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但是,与古代贸易仅仅作为一国占经济比重极小的附属不同,现代经济环境下,贸易的地位举足轻重,诸多因素导致的贸易纠纷在国际经济运行中频发,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强化沿线国家经济联系、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消除贸易壁垒、深化经贸合作极为必要。立足经济带内贸易的现状,其他国家对外出口的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我国出口的以轻工业产品为主,整体呈向好态势,但在纵深化过程中,阻滞质量并进的制约因素增多。

在西亚,我国应加大与伊斯兰贸易发展的力度,借助不同地域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同构性和复杂局势下很多西亚国家选择“向东看”的良好政治环境,积极建立各国能够普遍接受的产品标准和贸易条件,力争形成中国西亚经济共同体。

在中亚,我国应尽力消除贸易障碍,就关税率而言,中亚五国对我国的进口关税率为6.5%,我国对中亚五国的进口关税率为4.4%,中亚五国内部平均为1.6%,这不利于我国与中亚贸易创造效应的产生,也不利于各国国民收入、社会福利的提升,更不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应加大磋商力度,尽快以建立关税同盟的方式削减障碍。同时,我国还遭受到了诸多更加细节化的壁垒,以中哈贸易为例,在通关环节,哈萨克斯坦授权第三方对进口货物进行海关审计,这使得我国通关货物价值至少被高估了20%,在以“车”为单位的征税口径下,我国关税成本又增加了30%以上,此外还对我国部分商品以欧元计价。[19]在技术层面,哈萨克斯坦要求我国出口的商品必须通过它们自己的监测中心标准和国家安全检测,但因两国技术标准不同,给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诸多障碍。为此,我国应与中亚国家积极共建自由贸易区,扩大区域贸易规模。

在中俄贸易中,俄罗斯向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我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俄贸易存在与中国中亚贸易类似的问题,贸易结构不平衡,我国进口的商品都是国内短缺的资源型产品,具有刚性需求,而我国出口的商品在国际经济中面临激烈竞争,加之我国自主品牌少,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且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我国产品优势削减。为强化中俄贸易合作,应该引导、鼓励更多的民间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搭建贸易信息交流平台。鉴于俄罗斯对中亚五国的影响,中俄贸易的良性推进有助于中亚增进对中国的贸易信任。

在畅通传统贸易渠道的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还应注重网络商务合作的发展。沿线国家应积极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经济手段开拓国际贸易新领域。为提高品质和效率,经济带上的各国之间应加强交流。[20-21]考虑到目前经济带各国电子商务所应对消费群体的局域性及有限性,面对各国侧重不同的国别特色,难以适应国际化的要求。跨境电子商务的模板应该能够展示经济带的经济特色,至少需要涉及商品介绍、产品达到标准、多语种介绍、国际比价、支持交易币种、贮藏方法、使用方法、同步翻译等方面。这一商务模式能够促使经济带国家借助信息技术向全球快速推介特色产品,但需要开展国际物流设施、各国标准对接等配套工作,这些均以经济带国家间的充分交流、自愿合作为前提。

6.标准规则互联互通战略构想

标准规则等一般具有显著的国别性,是很多国家保护本国经济的手段,从而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贸易壁垒,这极不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合作。然而,由于涉及国家安全,标准规则等的互联互通也是经济带较难达成一致的方面。为真正达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目标,我国应当积极主动、分阶段、多渠道地推进标准规则的互联互通。

首先,我国应加大与其他国家的磋商力度,尽力降低由国别标准引发的经济障碍,如与哈萨克斯坦加强沟通,以国际通行标准作为两国共同认可的标准。

其次,及时向其他国家通报本国规则的变化。经济带沿线国家进行计划调整、标准规则修订时,在变化发生之前,就应及时向其他国家通报,以规避本国出口不畅或他国输入产品受阻所导致的贸易纠纷和经济损失。选择在标准规则变化之前通报不仅能够防范经济风险,而且可以明确其他国家对变化的态度、建议等。

其三,以产业链为介质启动标准规则输出过程。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间高度的经济互补性和相似性决定了国家间的合作效应显著大于竞争效应,特别是可以规避同质化竞争。沿线国家在人均收入水平、资源禀赋、生活习惯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为模糊国界建立产业链提供了可行性,产业链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调动资源,提高生产要素间的协作性,能够以外在成本内部化的方式大幅度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将企业间的交易关系演化为生产车间的逻辑关系。然而,要顺利推进这一关系,需要各国在产品生产过程各环节技术标准等方面达成一致,这是推动经济带国家标准规则互联互通目标实现的经济渠道,是以经济利益驱动新丝绸之路发展的一种方式。

五、结论

新时期,互联互通不能仅仅局限于道路的畅通,而应体现在更多层面和领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提升经济综合实力,互联互通是极为必要的。鉴于经济带尚处于发展初期,互联互通必须宽视角地分阶段、分领域制定发展战略。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立体通达网络;要在深化贸易互通的同时,以新型商务业态探索贸易互联渠道。立足经济带资源禀赋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深化能源互联互通,提高利用效率,强化产业合作,尝试启动产业一体化。为保障产业、交通基础设施、贸易、能源等的互联互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应加强交流,以各种方式实现标准规则的互联互通,同时引导经济带加速金融互联网建设,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从而服务于互联互通战略。

参考文献:

[1]、[5]、[6]、[7]、[8]、[9]、[10]郭爱君,毛锦凰.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差异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14(1):40-49.

[2]、[3]、[16]、[18]、[19]丁晓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性与可行性分析——兼谈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面合作[J].学术前沿,2014(2):71-78.

[4]、[11]、[17]吴磊.构建“新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东关系发展的新内涵[J].西亚非洲,2014(3):4-16.

[12]、[13]、[14]、[15]徐艺,谢尔曼.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物流体系演进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5(2):39-45.

[20]王娟娟.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云物流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4(11):37-42.

[21]王娟娟.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发展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4(3):54-59.

责任编辑:陈诗静

The Strategy of Interconnection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ZHAO Shume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Jilin130117,China)

Abstract:In the "west open" ideological guidelines,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exis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conomic Belt,the realization of interconnection is the key. Taking the success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s as the reference,the interconnec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in breadth and depth. Interconnection in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and very extensive. So,the positioning of the Silk Road study area should be define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Central Asia and West Asia count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y,finance,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trade and energy cooperation,standards,rules,etc. Namely,based on the existing infrastructure,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nfrastructure,and build the three-dimensional thoroughfare. While deepening the interconnection in trade,we should explore the interconnection channel of trade with the help of new business types. We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industrial cooperation,and try to lunch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o guarantee the interconnection in industries,infrastructures,trade and energy,the related countries shoul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realize the interconnection of regulations and rules,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for the strategy of interconnection.

Key words:Silk Road Economic Belt;interconnection;strategy

[作者简介]赵树梅(1968—),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5)04-0062-08

猜你喜欢
互联互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合作发展探讨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研究
“互联网+”时代“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模式探索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