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正能量 彰显媒体社会责任——且看《都市晨报》如何创新推进公益报道

2015-01-30 18:33王瑜珩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晨报公益事业公益活动

□王瑜珩

(都市晨报,江苏 徐州 221002)

当前社会,媒体应当自觉为民生正能量鼓与呼,不仅要关注政情大事,更要关心民生疾苦,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传递正能量。媒体工作者也应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感受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关注社会群体所关心的问题,做到小民生和大民生并重,并带动更多人、更多单位投身公益活动,用正能量影响受众。

作为目前江苏省徐州市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主流媒体,《都市晨报》自2001年5月18日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都市晨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推进创新公益报道,除每周开辟多个公益专版外,及时对各类公益事件和公益个人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还在江苏省地市级媒体中率先设立专项救助基金“晨基金”,帮助了不少困难个人和家庭,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媒体应有的社会担当和责任。

公益事业,反映社会综合素养

公益事业属于公共物品中的一类。“公益”一词,从字面上解释为公共利益(多指卫生、救济、教育、福利等事业)。

所谓公益事业就是由各公益主体发起并倡导的,为全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既反映了一个社会各阶层思想、文化、道德、信仰以及传统等文化因素,又反映了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国民收入、生活状况、公益水平、社会分配等综合因素。另外,社会公益事业还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社会公益水平的高低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层面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近年来,我国公益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公益组织的规模和实力、公益项目的知名度和公益活动的影响力,还有较大的差距。公益事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公益报道,彰显媒体社会责任

媒体公信力是什么?就是其通过长期向受众提供真实、可信、权威、高尚的传播产品,在受众心中建立起来的诚实、守信、公正、正派的信任度和影响力。媒体公信力的实质是新闻媒介机构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履行社会契约、承担社会责任而展现的被信任的程度。

媒介环境纷繁复杂,媒介种类急剧增多,公众可选择的信息如汪洋一片。媒体通过对信息的遴选引导着公众,因此,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时时面临着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考验。新闻媒体只有增强社会责任感,打造媒体公信力,才能使公众信赖和忠诚,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媒体传播信息的真假优劣直接关系着全民社会生活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形成,特别是直接关系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较高公信力的媒体必然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富强贡献力量。

持续坚持,探索特色项目

媒体人做公益,应该争取有一些不同,有一些特色。《都市晨报》在公益项目的运作上就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都市晨报》连续多年开展爱心助学及送书下乡活动。与多家律师事务所联合推出法律援助热线,每天为读者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与市作风办联合推出有事找晨报专栏,推进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为市民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不定期开展欢乐社区行、文化进万家活动,为万千社区居民送去精神食粮。《都市晨报》还在江苏省地市级媒体中第一个设立专项救助基金晨基金,帮助了不少困难个人和家庭。

在学雷锋,行公益方面,《都市晨报》每年开展的活动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创新。如推出的彭城清洁天使行动系列活动,号召热心市民到云龙山捡垃圾、去故黄河打捞水草,一起美化家园;植树节前夕,组织市民赴贾汪区京沪高铁高架桥附近义务植树。

整合资源,创办公益联盟

在多年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都市晨报》编委会意识到媒体做公益有着公信力强、影响力大等独特优势,希望在自身做好公益活动的同时,可以在更高层面上关注公益事业,联合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吸引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加入到公益队伍中,从而助推徐州市公益事业的强劲发展。

经过调研和筹备,2013年3月5日,徐州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六家单位联合发起倡议成立徐州公益联盟,得到公益人士广泛响应,首批加入的志愿团队就有48家。

徐州公益联盟由都市晨报社具体创办,旨在加强对公益组织及公益活动的引导和宣传;促进公益组织、公益人士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搭建困难人群与爱心力量之间的信息渠道;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共同策划组织一些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公益活动,从而感召更多市民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徐州公益联盟成立后,各成员单位的一系列公益活动这些都在晨报的公益版面上得到了很好的呈现,既丰富了晨报的新闻产品,同时又身体力行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正气,传递文明新风

例一:2014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韩国期间,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演讲,称赞中国志愿者张宝在遭遇车祸后,仍继续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习主席称“这是中韩两国人民友谊的真实写照”。

2014年7月5日下午,《都市晨报》记者于珑接到报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演讲,称赞为韩国患者捐髓的中国志愿者张宝,张宝是徐州市一家企业在职员工。记者迅速投入采访,写出独家消息《车祸后跨国捐髓获习主席称赞》。消息刊登后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国内外众多媒体纷纷转载或联系张宝进行采访。消息传递正能量,正如张宝所说:他没想到自己4年前做的一件小事,能得到习主席的赞扬,他感到非常荣幸。

例二:21岁的徐州女孩谢景患恶性骨肉瘤,在与病魔抗争五年后,2014年6月27日下午,她签订了人体器官志愿捐赠申请登记单,愿意捐赠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7月10日晨7点41分,谢景安然离世。当日,《都市晨报》记者张景良现场记录了医护人员摘取眼角膜的过程,此后还跟踪采访了徐州各企业、爱心人士,回忆了社会各界这几年来对谢景的无数帮助,包括捐助给她假肢,志愿者带她到青岛看海等事件,及时写成了系列报道。

记者张景良在文中写道:“签订捐献登记的那一刻,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重生。遗体捐献者用另外一种方式,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续,生命从终点走向了新生。他们的无私奉献感动着整个社会,也向社会传递出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扶危济困,设立“晨基金”

2011年4月25日,《都市晨报》刊登《妈妈,我不想成为您的负担》一文,介绍了24岁的周娅6年前查出患强直性脊椎炎、跟着妈妈相依为命5年的故事。4月27日,刊出《10岁女孩照顾患病爸爸》一文,则让众多读者为翁婧娴小朋友的生活境遇感到心酸。

近年来,由于遭遇车祸、疾病、贫困等原因,导致个人或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的事例经常见诸晨报,晨报和社会各界都以不同形式给予了关注和帮助。

为了进一步弘扬大爱互助的慈善理念,建立救助特定困难群体的长效机制,2011年4月28日,在创刊十周年之际,《都市晨报》倡议设立“晨基金”,旨在凝聚爱心力量,集纳社会资源,救助帮扶社会困难群体,力求使部分贫困、病残青少年及儿童的生存状态得到关注,进而改变他们的人生命运。

晨,寓意新生、希望,也特指青少年;“晨基金”,主要关注贫困、病残且自强不息、急需救助的青少年群体,带给他们希望和改变。“晨基金”的设立,体现媒体与社会互动、慈善与责任相辅的原则。4月29日,都市晨报社与市慈善总会正式签署了设立“晨基金”的协议。

2011年5月17日,“晨基金”第一批向两个困难家庭的女孩发放1万元资助,她们都是《都市晨报》报道过的,分别收到5000元“晨基金”。

公益报道,永远在路上

公益报道不等同于简单的民生新闻,所追求的公众利益也不是单纯的“慈善”概念。它借助于媒体的平台,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形成扶危济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社会责任与公益意识已经逐步成为媒体彰显其价值的孪生兄妹,所以,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公益报道,是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两年来,《都市晨报》“公益徐州”版相继投入100多个版面,报道了数百项公益活动,一批公益团队通过晨报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吸纳了更多新鲜的血液,推动了徐州市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晨报公益板块也成了徐州公益事业的基地,成了晨报黄金版块中的保留节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市晨报》将继续以切实行动发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感召更多市民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推动徐州公益事业迈上新台阶!■

参考资料:

1.如何做好电视公益慈善类节目.甘肃日报,2010年11月30日

2.公益事业: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球市长,2014年10月17日

3.奖杯彰显媒体社会责任.光明网,2014年12月28日

4.公益活动彰显媒体责任担当.内蒙古新闻网,2015年2月4日

猜你喜欢
晨报公益事业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证书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公益性社会组织 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有关问题的通知
未来的晨报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5个人 50万粉丝 500万营收——都市晨报微信号是怎样炼成的
八分饱
↑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