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出“新”意
——《十堰晚报》在抗战胜利70周年报道中地方文史与当下现实结合

2015-01-30 18:33朱江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武当山武当十堰

□朱江

(十堰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十堰442000)

“旧”闻出“新”意
——《十堰晚报》在抗战胜利70周年报道中地方文史与当下现实结合

□朱江

(十堰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十堰442000)

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在寻常中发现事物的不寻常处,继而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采写出好新闻,这是记者必须具备的硬功夫,也是许多媒体的不懈追求。

无论哪类报纸、稿件,在内容的要求上,独特、新颖、权威、独家,是新闻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但在现实生活中,重大事件、独家新闻毕竟数量不多,大量的新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是在司空见惯的旧闻中,需要通过我们的冷静思索、认真观察以及理性的判断去获取。旧闻不“旧”,“新”意天成。70年前发生的事件本已算不上新闻,但《十堰晚报》通过努力,取长补短,把看似“旧闻”的老事件巧妙地做成了“新闻”。在2015年刊发的77篇关乎抗战的报道中,36篇稿件是“打捞十堰抗战记忆”,可见寻访撰写工作量之大。喜人的是,这个“打捞”系列报道不仅每天亮点纷呈,而且时有鲜为人知的事迹公之于众。读者们惊呼,身处武当山下,汉水江边,很多不为人知的抗战英雄事迹,竟然都曾在这里发生过。可见,老的不一定是旧的,只要再深入一步,就有可能从旧闻中挖出新闻。

抗战记忆,这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妙挖赋新,赋旧闻以新意。有些事实的发生,即使早已成了“历史”,但在其继续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不断的变动和变化。如果抓住它新近变动的一鳞半爪来调动旧闻的整体,把所需要向读者报道的旧事和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样能成为有新鲜味的新闻。正如十堰新闻出版局在专号审读中所言:“《十堰晚报》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切实做好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准确把握主题,振奋民族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坚定了走向未来的信念,起到了媒体正确引导民众思想的重要作用。”

新闻的特点之一是新闻的时效性,这毋庸置疑。但是,时过境迁不等于流逝的时间会击碎所有新闻产品,时空的位移并不能完全耗散所有新闻元素。

十堰即武当,武当亦十堰。巍巍武当,是十堰的符号与象征,亦是十堰照耀世界的璀璨名片。

鄂西北八百里武当,历史浩荡。抗日战争期间,11万武当山下的十堰儿女应征入伍,奔赴杀敌战场;百余万群众忍饥受冻、节衣缩食,捐款捐物,供应军需,救助难民;数十万民夫,开航道,修路桥,筑工事,修车船,送伤员……8年艰苦抗战中,地处鄂西北的武当山地区虽不属沦陷区,但这里的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广大武当民众以巨大的牺牲和全部的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胜利已经过去70年,虽然已成“旧闻”,但仍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较高新闻价值,写出来有可能就是新闻精品。就如同陈芝麻一样,榨出来的油,仍然会香气扑鼻。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特殊时刻,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意义重大而又深远。担当“社会记录者”的新闻媒体纷纷以此为专题,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战精神和回顾抗战岁月。武当山麓的《十堰晚报》作为鄂西北主流媒体,从7月29日起同时推出“寻访十堰抗战老兵”和“打捞十堰抗战记忆”两大系列报道,声势浩大,引人注目。

尤其是“打捞十堰抗战记忆”,融新旧于一体,使这组系列报道不仅具备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也具备显著的新闻价值。

那么,怎样把“旧”闻写出“新”意来呢?事实上,这组系列报道的打捞和挖掘,起步很早。2015年年初,《十堰晚报》总编辑胡庆东召集精干采编力量,组成专班,数次开会,反复策划“打捞抗战记忆”系列专题。

注定这是一个不平凡的过程。搜集资料过程中,十堰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明正慧带领《十堰晚报》采编专班成员深入武当山特区挖掘史料;十堰市档案局现行文件中心主任胡晶展示了大量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珍贵图片;武当山特区藏道堂武当文化民俗馆馆长郑光春提供大量珍贵的文史资料……尤其是十堰市委党史办副主任桂柏松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不仅一起策划文章篇目,提供大量史料和线索,还帮助审改文章,深钻细研,逐字逐句推敲、研究,付出了极大的辛劳。

以后的数月间,《十堰晚报》的采编专班先后走访了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老河口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旧址、十堰市委统战部、十堰市委党史办、十堰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十堰市档案馆、十堰市文物局、十堰市博物馆、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丹江口市政协、武当博物馆、郧阳革命烈士陵园等单位和部门,6月下旬,一份拟刊发30多篇“抗战记忆”的详细方案,分别交给有关专家学者审议。

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杨立志教授指出:“从篇目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值得期待。”十堰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温明看后说:“很好。文案基调似应理性平和犀利,突出抗战的残酷性和日本鬼子的野蛮丧失人性。不能戏剧化抗日过程,那是真刀真枪保家卫国的战斗。”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张全晓博士说:“值此抗战胜利日来临之际,搞这样一个系列专题,很好很及时!如果能多搜集到一点关于我党敌后抗战的史料,会更好!”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教授孟宪杰提出的意见是:“武当山抗战碑刻这个部分,武当山史志机构曾做过专门调查和论证,可参考八九十年代的丹江口文史资料。别的没发现什么问题,已经很全面了。”十堰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刘志军说:“资料很丰富,特别是文中提到的实物,很多都是十堰市珍贵的历史文物,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采写过程中,采编专班通过对地方文史资料的归类整理或有机联系,与当下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有效的创作手段。在刊发的《郝梦龄:血洒抗战疆场的首位军长》一文中指出,郝梦龄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1937年忻口会战打响后,郝梦龄率领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他和6000名官兵与阵地共存亡,用鲜血和生命写下气壮山河的不朽篇章。毛泽东高度评价他抗日殉国的精神。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郝荫楠带着父亲郝梦龄的遗照和遗书来到十堰生活和工作,如今郝梦龄的珍贵遗书、遗照馆藏在十堰档案馆。《夏克:从抗战烽火中一路走来》一文中披露,出生于山东贫苦农民家庭的夏克,23岁在鲁西北参加抗日游击队。他从抗日烽火中一路走来,经历过八年抗战、解放战争、清匪反霸、土地改革。1958年,他调到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指挥前线,高度负责,切实保证了丹江口大坝工程建设质量。

通过对过去地方新闻的汇总,采用这种集束式的报道,原先意义上的“故纸堆”获得了新的强大生命力,成了当下的“活”新闻,不仅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还产生了最佳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武当山武当十堰
武当山道人消防队荣获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奖
武当佳境
中职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饮食指导
轻轻松松聊汉语:湖北武当山
第二十一届全国涂料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会议将在湖北十堰举行
武当山武术馆发展现状研究
武当还馍录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竹溪物语,问漆武当"漆乡十堰首届当代漆画展作品展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