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是年轻记者的助长素

2015-01-30 18:33王洪斌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家庭主妇僧人秘书

□王洪斌

(家庭主妇报,吉林吉林132000)

谦虚是年轻记者的助长素

□王洪斌

(家庭主妇报,吉林吉林132000)

就在前两天,白发母亲突然告诉我说:“再过一个月就是你的生日了。”慈母情深,我欲落泪。已经40多岁了,时光如梭,诚不欺我。回想这些来的新闻从业之路,再看看身边的年轻同行,突然有了一种想将自己的心得一吐为快的感觉。希望能和年轻的同行们共勉。

不是卖弄,只是想说点事实。尽管我学的是新闻、可真正到了新闻工作岗位、尤其是担任党报记者时,激动、忐忑兼而有之。在正式上岗之前,老同志告诉我:“跟市领导跑新闻表面风光,其实‘风险’最大!报道中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极大的被动。”我胆小,生怕由于自己的不慎,给单位抹黑,给信任我的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带来麻烦,所以,尤其怕跟领导。可没想到的是,大约一个星期后,部门主任就派我跟随一位市领导下基层,到一个县里调研。我好紧张,除了紧张还是紧张。可紧张归紧张,却脸皮薄没好意思推托。一是因为这次采访本在我负责的范围内,更重要的是,我从中感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对我的激励。虽然在新岗位上是新手,但我自己胆怯,那也不能允许自己遇到困难而退呀,所以,就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了。

登上车后,我正在寻思该干啥时,一旁的某电视台某摄像记者就说了:“哥,你是报社的?咋没见过你?”

有人主动搭理我,这让我十分激动:“是。以前没干过这种采访,是第一次。兄弟,多帮点!”我暗想,可找到一个热心的人了。可这兄弟的回答却让我更懵了:“哥,你太谦虚了。稿件写完后,给我传一份呗!”当时,他的话让我十分惊诧。我请这位摄像兄弟帮我确认了一下领导的秘书是哪位,然后凑上去弱弱地请求:“领导,以前没跟过市领导采访,这是第一次,请多帮助。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您尽管说。”可能是被我的诚恳打动了,他很爽快地说:“没事儿。到时我仔细看就行了!”

这次采访没有任何资料,只是在一个社区开了一个座谈会,进行基层组织建设调研。会议室里,领导和相关人员围着一张圆桌座谈,记者只能靠墙站着做记录。我努力让自己呼吸顺畅,仔细观察着、笨拙地记录着。忽然,一个突发的小状况让我看到了:那位秘书的钢笔突然坏了,漏水了。正在做记录的他似乎对这个突发状况准备不足,急的大汗直冒。我赶紧将自己的一支备用笔连同面巾纸递了过去。于是,让我感动的第二个场面出现了:过了一会儿,秘书注意到了我站着记录时的笨拙,便到外面搬了一把椅子,邀我也坐在他身边记录。

采访结束后,秘书很认真地审改了我的新闻稿,并很快传给了我。稿件改得很认真,我从中获益匪浅。自从这次采访后,之后我常常被派跟领导采访,我再也没有胆怯过。而这次的采访经历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我认为,只要谦虚一点,姿态摆正,利用好采访环境里的每一个因素,记者就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帮助。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另一件事情。1996年秋天,我接到一个任务,到某县采访。这是一个案件,涉及到邪教、非法传教等敏感问题,受害人主要是当地的一些农户,尤其是农村妇女,而始作俑者则是被长春某寺庙驱逐的僧人。要对受害人、公安局等进行采访,这些采访都很顺利,可是轮到要采访那位僧人时,办案人员告诉我:“这个人,无论我们咋问,他就是不说话!”他们的建议是我最好别浪费时间。

不采访显然不行,他才是关键的当事人,可怎样才能让这名僧人开口呢?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可一直也没想出个好办法。在看守所,我硬着头皮说:“我是记者,由于工作原因,肯定会问到一些让您不高兴的事儿,请您谅解!”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名原本双眼紧闭打坐的僧人一下子睁开了眼,很是高兴地作了一个揖,然后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临别时,出于年轻人的好奇,我问了一句:“谢谢您接受采访。可您为什么能接受我的采访而不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呢?”这名僧人说:“因为你尊重我!”采访结束后,办案人员也感慨:“你们记者真厉害,问出了许多我们都没掌握的事儿!”

后来,我思考,这其实就是个尊重采访对象的理儿。因此,在我后来的采访中,遇到不熟悉的领域或者敏感的问题时,我都会坚持先说一句:“请您谅解!”我认为,记者应该有立场,但不能不尊重被采访对象;我们可以有个人情感,但不能将个人情感变成情绪;应该成为专家,但不能把自己当成专家,更不可以在采访中蔑视被采访对象。只要我们学会了谦虚对待被采访对象,才可能赢得被采访对象的尊重和配合,才能高质量地完成采访任务,成为一名尽职尽责的记者,一名好记者!

猜你喜欢
家庭主妇僧人秘书
秘书不在 等
一位家庭主妇的读书习惯
中秋之后
煮竹
白云深处
诱惑的门槛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门罗,一个家庭主妇的完美逆袭
当老鼠变成虎
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