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闻线索是写好新闻的第一步

2015-01-30 18:33高晶晶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新闻线索信阳板栗

□高晶晶

(信阳日报社,河南 信阳 464000)

作为一名记者,采访写作是每个人的基本功。要写出好稿件,不仅要练就扎实的文字基本功,还要善于发现和寻找优质的新闻线索。在网络和自媒体发达的情况下,记者获得新闻线索的来源更加广阔,采访的机会也更多。如果对新闻线索不加挑选,很容易让新闻稿流于平庸。寻找好的新闻线索,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辨明线索的新闻价值。

从申报材料中区分典型事迹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各行各业都会出现一些能力出众、德行高尚、勇于创新和有助于引领行业发展、显示社会正义与风尚的代表人物。为了大力宣传这些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经常会通过一些活动为这些人物评选颁奖。就像影响较大的《感动中国》节目,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或推动时代进步,或爱岗敬业,或以个人的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类似的节日比如青年节、劳动节、教师节、记者节、护士节等等,都会有一些固定的评比活动。由于活动范围一般在整个行业内,影响较大,参加评选的人数也较多。在初期进行申报时,一般就是发现好的新闻线索的时机。通过与活动主办方联系,可以得到大概的参评的人选,或者直接在活动开始后公布的参评名单里寻找线索。很多情况下,需要记者深入联系,实地走访参评者,把他们作为采访对象,以记者独特的眼光去跟进新闻报道。

李化勇是信阳罗山县的一位普通乡村教师。由于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当地的模范教师,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李化勇也因此被当地相关部门推荐参评全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报社组织了记者就参评的人选事迹进行采写挖掘。在评选活动初期,评选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市近百名参选者的资料,同时还有一些评选资料在陆续收集。在众多的申报资料中,记者发现李化勇的资料显得比较特别。作为乡村教师,他只是简单自述了自己工作的感想,让人读来感觉质朴。对自己曾经所获得的荣誉却未提及。于是记者在对比其他参选者资料后对李化勇进行了重点采访。李化勇由于事迹突出,被评为信阳市第二届敬业奉献类道德模范。除此之外,报社在专门策划一些大型的系列报道活动初期,要事先对提供的可能进行采访的人选进行初选或者比较,掌握一定资料,力争能找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好线索。

从热线电话中发现共性问题

记者采访中很多是即时性的消息,这些消息部分来源于报社公布的热线电话或者信件求助。记者要从这些纷繁复杂的电话中分辨出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问题。而有新闻价值的问题一般是许多人共同关注的共性问题。

《信阳日报》在2014年连续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报道了为抗战老兵寻找亲人的报道。该系列报道就是要闻部的负责人在接到一个寻亲电话后形成的。电话是外地一老人希望能通过报纸寻找在抗日战争中失去联系的家人。老人得到的线索与信阳相关。2015年恰恰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为了实现老人的心愿,帮助老人寻回亲人,报社立即进行策划。一方面收集需要寻找亲人的线索,一方面积极与各县区部门联系配合,实地走访革命旧址。寻亲活动中的故事刊登出来后反响巨大并得到读者的好评。

2015年下半年,信阳市某通信公司对原有通讯线路进行光纤改造。报社接到读者电话,投诉称电话未欠费却被停机,重新开通需要另行缴费。现在一般家庭用座机的较少,类似这种情况以前遇到过,原因可能就是用户欠费自己不知道。晚报记者根据线索先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很快又有读者反映该通信公司的营业厅里有多个市民抗议通信公司存在霸王条款。于是,晚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在该通信公司光改中存在信息告知不及时、消费者“被”升级现象。在通信线路进行热火朝天的光改情况下,电话受影响的并不是一户两户,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共性问题。晚报记者于是发表了一篇监督报道。报道发表后,立即在网上引起热议,不少网友跟帖表示支持,希望该通信公司能及时改进服务。

作为一名记者,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接到读者的投诉或求助。这些线索五花八门,如果按照常规模式,一个投诉就一篇稿件,很难真正写出有深度的好新闻稿。在处理这类线索时,在考虑投诉者个别情况时,抓住其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关注事态发展,倾听读者呼声,这样才能把握住读者的关注点,引起读者共鸣。

从联系基层中发掘群众关注

老记者常说,新闻是跑出来的。这个跑,就是指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报社有专门组织记者深入基层进行定点采访或者是采风,但由于到基层时间有限,了解和采访浮光掠影,去看的地方可能早就去过,一些农村里司空见惯的事写出来也是贻笑大方。记者往往又会觉得没线索可写,更不用说好线索。信阳地处山区,板栗种植较多。2013年时,板栗市场低迷,板栗销售价格低,农民的收入受到影响。《信阳晚报》记者细心观察,走访信阳多个板栗产销县(区),并查阅资料将2013年的情况与往年情况相比,写出关于信阳板栗市场发展的预测。采访中,晚报记者与长年进行板栗经销的商人、农村卖板栗的老人、专业市场分析人士进行接触,写出了全面、细致、有见地的新闻报道。如果以板栗降价为题,单单觉得板栗便宜了,市民更喜欢了,就容易错失这样的好线索。

基层中还有不少类似的好线索,记者在联系基层时一定要多发挥新闻敏感性,多和基层职工群众沟通,既拉近记者与群众的距离,也锻炼了记者的新闻采访能力。信阳平桥郝堂是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村里颇具特色的乡村建筑是郝堂的一大亮点。于是不少乡村建设都开始学习郝堂模式,对村子进行改造,同时也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广场、荷塘、健身器材、公共阅览室等等也被广泛应用。但是这同时也给具有不同特色的村子带来了挑战。《信阳日报》跑城市口的记者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主动联系了市相关部门,在报纸上公布美丽乡村建设图集,展示不同建筑不同设计方案的特色,为村民改造村庄提供更多选择。在丰富的社会生活里,记者一旦寻找到好的新闻线索,勤于思考,用心采访,就能写出具有影响力的好新闻。■

猜你喜欢
新闻线索信阳板栗
又闻板栗香
打板栗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吃个板栗不容易
新闻线索
信阳茶魂
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