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2015-01-30 18:33王灵仙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工作

□刘 威 王灵仙

(克孜勒苏日报社,新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845305)

在边疆民族地区从事党报工作已十余年,在对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所进行的探索中,笔者对记者必须具备的一些职业素养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此略作总结以进一步明确前行的方向,并就教于各位新闻同行。

职业精神

在当下的物质世界和社会生活中,记者靠什么来支撑最初对这份工作的热爱?笔者认为,那就是记者的职业精神。站在船头 望,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在第一时间、从第一现场发出声音,清晰地看到激荡的生活在自己的手中化作历史的一部分,从中体验到强烈的职业美感,这是从事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感受到的,这也是记者通过工作在满足生活之外,额外收获的一份丰厚回报。也许当记者并不是所有新闻工作者最初的第一选择和未来的终身职业,但是当记者的经历一定是人生当中最值得回味的。

在记者的职业精神中,正义与公正可以说是这种精神的左右手。

正义,从古至今,都被人们看作是“一种最高的价值观念”。翻开中外新闻史,“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者层出不穷。国内有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等,国外有斯诺、普利策、法拉奇等。虽然他们所处时代和环境不同,但这些新闻大家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顺应时代潮流,追求人类进步。

公正是记者的良知,公正的实质是平等。落实到记者工作中,公正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以“平等”的态度与方式对待新闻事件的“当事者”各方,始终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不能以一己之利代替社会的公众良知,更不能以一孔之见假冒民意替代公论。

在每日不停歇,紧张而忙碌的工作状态中,记者要增强角色意识,培养职业精神,这有助于控制情绪,战胜忙碌和焦虑的侵蚀而始终保持激情和创造力。

专业能力

有人说新闻无学,但是新闻其实是有其自身规律的。现实当中,有很多记者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新闻业务培训,而是带着各种各样的专业背景直接走上记者岗位,他们边干边学,不断在采访实践中提升素质和能力,逐步适应了新闻工作的要求。

新闻在现场,好的新闻报道、优秀的新闻作品是记者用脚板写出来的,对于记者来说,实践非常重要,但问题是实践不能指导实践,只有理论才能指导实践,才能使实践得到提高。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还应当深入、系统地补充新闻专业知识,这对于更好地掌握新闻业务规律,提高新闻业务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只是忙于找线索、采访、写稿、发稿,而忽视了对新闻规律的认识,将会造成许多工作了很多年的记者,采写的稿件平平淡淡,没有多少新闻价值,这种状况在记者队伍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在边疆地区显得尤其严重,在笔者工作的新疆克孜勒苏日报社,大多数采编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一二十年从事采编工作,却没有机会深造、培训,与兄弟地州新闻媒体交流很少,结果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有坐井观天之嫌。

对于有点写作基础的人来说,写几篇一般的新闻稿件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新闻稿件不过就是这样写。事实上,只有当学习到优秀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了解到新闻背后采访、写作、编辑、出版的过程之后,才会对新闻记者真正的工作方法和价值所在有所感悟。也只有当了解到传播学的一些基本规律之后,才会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自身的发展之路有清晰的判断。

记者其实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岗位,这也是很多记者工作多年之后才领悟到的。在新闻视野全球覆盖的现实情况下,记者的专业能力可用两个词进行高度概括,即:博学和创新。

中国著名新闻大家范长江说过:“记者做到最后,一定要博。在博学的基础上,然后再专攻一两个方面。”一些记者在面对职业发展瓶颈时,往往偏重采写技巧的提高,而较少反思自身的知识积累是否适应新的变化、符合新的需要。与采写技巧相比,记者知识结构的“广”与“深”,更能决定一个记者最终走多远。

记者是创造性的职业,创新是媒体实践的灵魂。创新无止境。正是因为有着“创新”的追求,才有了新闻界的一次次变革,而新闻界的每一次变革,又不同程度地推进了社会的变革。

社会责任

新闻界的前辈梁衡曾经说过,社会上的工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性劳动,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另一类是社会性劳动,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劳动。中国古代对此的表述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记者的工作就属于后者,记者要承担社会责任,记者必须要为社会做出奉献。

社会责任感在记者的职业素养中居于最高层次。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是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进而要做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富于创造性的劳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培养社会责任感对记者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决定着一个记者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什么,还决定了一个记者是否每天都充满激情和活力地面对工作。也就是说,怀有对社会的责任,既是记者成功的基石,也是其工作动力的源泉。

美国著名新闻人普利策曾用“大海上的船头 望者”来比喻新闻记者的职责,无论是观测时代风云,还是练就时代慧眼,都需要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这也是一名记者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今天这个信息极度快捷也极度泛滥的时代,新闻敏感已不仅仅表现在发现“独家”的能力上,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透过纷繁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所在。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坚守,必须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魄,必须有“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韧性。必须依靠求实的态度去伪存真,探求事实的真相,传递真实的信息。正如一位报界前人所说,关心公共利益的报界是能够维护公共美德的,训练有素的报业人员有权利,也有勇气做到这一点。

在实践中,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需要记者客观公正地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我们辛勤的劳动,让受众看到真实的世界留下的历史底稿。不仅如此,在完成这些社会责任的同时,记者还要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对正在发展变化的事物有意识地进行积极引导,使它们向可能的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这是对记者承担社会责任的更高要求,也是记者作为时代记录者的最高价值。■

猜你喜欢
职业工作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不工作,爽飞了?
我爱的职业
选工作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