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谈话类节目如何“辩”出精彩
——以《奇葩说》、《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为例

2015-01-30 18:33费新洋肖思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奇葩说奇葩综艺

□费新洋 肖思

(宜昌三峡广播电视总台,湖北宜昌443000)

看谈话类节目如何“辩”出精彩
——以《奇葩说》、《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为例

□费新洋 肖思

(宜昌三峡广播电视总台,湖北宜昌443000)

2015年6月29日,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第二季开始登陆周五、周六黄金时段,加入激烈的综艺大战,延续第一季的火热,7月1日,两期节目播放量已冲破4000万次,并占据微博各大热门榜单。2015年4月,江苏卫视《世界青年说》、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这两档辩论谈话节目接连开播,两者同是模仿韩国综艺《非首脑会谈》,世界各国成员用中文就热点话题进行辩论,立即吸引了年轻观众的眼球。虽然播出平台有所不同,但这三档辩论式谈话节目都以别出心裁的节目设定、引人注目的犀利话题、奇葩率性的特色成员,从一众真人秀、达人秀、脱口秀节目中脱颖而出,为语言类节目开拓了一条新路。本文将通过比较这三档代表性辩论性谈话节目的亮点和异同,剖析辩论综艺节目如何创新。

现象:辩论谈话节目成综艺黑马

2014年是业内公认的综艺节目爆发年,其数量之多、投入之大、竞争之激烈均胜过往年,继草根选秀热之后,明星真人秀霸占荧屏,“韩式综艺”大量输入中国,国内综艺节目开始出现跟风扎堆及同质化倾向。2014年11月29日,一档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横空出世,作为“互联网首档说话达人选秀节目”,它没有外景也没有酷炫的舞台,没有跟风也没有扎堆儿的明星,第一季在爱奇艺收获了总点击率2.6亿次以上的播放量,《奇葩说》阅读量突破10亿,讨论量超32万,微博粉丝高达54万,微信粉丝达14万……《奇葩说》凭借创新亮点,出人意外地成为综艺界的一匹黑马。

韩国综艺界JTBC电视台的《非首脑会谈》也被称为2014年度“黑马”。经韩国《非首脑会谈》正版授权,由江苏卫视和好看传媒联合制作的大型谈话类节目《世界青年说》于2015年4月16日登陆周四晚间时段。2015年4月24日,其山寨版本由湖北卫视制作的《非正式会谈》开播,从节目形式到嘉宾设置、议题选择甚至背景音乐都是完全照搬《非首脑会谈》。这两档全新辩论式谈话综艺节目的加入,无疑为充斥着明星真人秀和选秀节目的电视荧屏增添了一抹亮色。根据CSM50省级卫视晚间节目收视率排行榜,7月2日(周四)综艺节目收视率排名中,江苏卫视《世界青年说》排名第10,收视率0.429%,市场份额0.41%;7月3日(周五),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位列第9位,收视率0.495%,市场份额1.63%,作为新晋节目,收视表现不俗。

分析:谈话节目如何“辩”出精彩

辩论式谈话节目是谈话节目中比较少见的节目形式,对主持人的能力和来宾的口才都有很高的要求,其“开山之作”是凤凰卫视于2006年推出的《一虎一席谈》。“这里不是一言堂,所有的意见都备受尊重”是《一虎一席谈》的宣传语,节目以辩论形式进行,主持人胡一虎引导嘉宾们各抒己见、针锋相对,讨论往往火药味十足。节目播出好评如潮,2006年荣获凤凰卫视最佳创意大奖、最大影响力大奖。

新闻类辩论式谈话节目要求观点碰撞和思想深度,对新闻事件或热门话题进行深层解析;而综艺类谈话节目追求话题性、趣味性、娱乐性,如果只是辩论+谈话的简单相加,对综艺节目来说势必缺乏看点,要想出彩,就必须推陈出新。《奇葩说》可谓引领论辩谈话综艺之风潮,《世界青年说》与《非正式会谈》稍逊风骚,但也颇具看点,它们吸引观众的“杀手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形式新颖

三档节目的基本框架都借鉴了传统辩论赛的基本形式,三位主持人组成主席团,每期选取一个“辩题”(或“提案”),由正反双方进行论辩。同样是做语言类节目,网络媒体与传统电视台在节目设置上大相径庭,各具特色。

网络平台的语言类节目《奇葩说》号称是以90后思维来定制的,玩法更自由、更开放,它最“奇葩”的地方就在于“跑票淘汰制”。节目规定,每一场比赛的评判标准,不在于支持正方还是反方的人数多,而由初始投票与最终投票之间差额的跑票数量决定。换句话说,哪方通过辩论获得了跑票,哪方就是单场比赛的赢家。正因为如此独特的赛制,节目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样态,选手有的煽情、有的讲理、不断自爆、也不断自黑,讲得好不好,票数瞬间转移,成败立见分晓。第一季设置七层关卡,通过海选、18进12、12进8、八强争霸、刺客团踢馆、半决赛、总决赛,层层淘汰、激烈角逐,评出口才最佳的“奇葩之王”。这些环节我们在《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星光大道》等歌唱选秀节目常常见到,《超级演说家》虽也是淘汰制,但主要是通过“演说”的形式来PK。《奇葩说》独树一帜的“辩论选秀”确实令人耳目一新,紧张刺激的淘汰制也引人入胜,这些都牢牢吸住了80后、90后观众的视线。

《非正式会谈》、《世界青年说》不是选秀节目,规则没那么残酷。各国代表在“首轮投票”中决定提案是正常还是不正常,然后进行自由辩论,在“最终投票”环节可以改变自己的选择,主席团根据选择人数多少,判定提案人“正常”与否。这两档节目的最大看点,是十几位来自世界各国青年对同一议题的不同观点和理念的交锋,以全球眼光审视中国议题,趣味十足。

在节目包装上,三档节目向台湾综艺和韩国综艺节目模仿,通过字幕包装、动画设计、画面剪辑、神曲配乐、即兴弹幕等手段多管齐下,扩大节目的戏剧张力,通过包装手段放大、烘托节目看点,更对年轻人的观赏口味。

2、话题大众化

《一虎一席谈》首开先河,在凤凰网和天涯社区开辟《一虎一席谈》节目论坛,给节目话题选择以更广阔的空间,它颠覆了以往电视节目“传——受”的传播模式,把话语权交给受众,话题多集中在国计民生和时政热点,具有辩论新闻节目的严肃性。

对比《奇葩说》第一季的“辩题”和《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的“提案”发现,大家在选择议题上也是广开言路,通过社交平台向网民征集议题,范围宽泛。如《奇葩说》的话题,是通过百度贴吧、知乎、新浪微问等热门社区的数据后台得来,在民生、人文、情感、生活、商业、创业等领域,选取网友关注最多的问题发动网友参与调查投票,网友参与最多的题目,才能进入节目选题。《非正式会谈》和《世界青年说》提案来源更多样化,有观众来信、网友留言、来宾提案多种形式,充分照顾青年群体关心的话题。

三档节目受众定位都是年轻群体和“网生代”,它们的议题都围绕当下年轻人关注的感情生活、职场交际、人际关系、校园生活、心理烦恼等热点,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这三档节目的议题中,两性类、职场类、社会热点类占比较多。这些议题来源于网民,又通过设置贴吧、论坛、弹幕等方式让网民参与节目互动,突破了单向传播的局限,从而与每一位目标受众建立起了真实的情感联系。在自媒体群口时代,大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声,但仅限于小范围的自娱自乐,他们期待主流媒体的认同感,三档节目刚好在这方面满足了“网生代”年轻人的内心需求,它们受到众人追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选手标签化

好的辩题还需要辩手的好口才来演绎,三档节目的最大亮点还数那些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又特立独行的“奇葩”选手和成员们。他们不是大咖明星,没有特别来头,同是“草根”,但他们不矫情,不伪善,够率真,够直白,节目挖掘放大他们身上的特质,制作成为吸引观众的标签。

有网友评价《奇葩说》是“一大波奇葩分子用奇葩方式传递奇葩观点”,确实如此。在这里,“奇葩”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对个性的张扬和肯定。因为是视频网站自制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具有天然的“自黑精神”和贴标签的能力。节目组从全国淘来的那些“辩手”,个个都是“奇葩”。如第一季节目中网络关注度最高的选手“蛇精男”肖骁,在首播集中,见高晓松对自己表示欣赏却迟迟不给通关金牌,肖骁一句脱口而出的“虚伪”令向来淡定的高晓松阵脚大乱,当场犯了结巴。由此衍生的“蛇精男大战高晓松”话题更是以近两千万次的阅读量登上微博热门话题。“金句女魔头”马薇薇、“彪悍女汉纸”的范则通过“想看繁衍去看动物世界”、“暖男就是男人中的绿茶婊”等金句和彪悍作风走红网络;吃货颜如晶其实有点自闭症,但一辩论起来逻辑缜密,条理清楚。这些奇葩选手都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内容。

如果说《奇葩说》的选手赢在够“奇葩”,那么《世界青年说》和《非正式会谈》的成员就胜在够“奇特”:在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都说普通话(尽管不那么流利),而且他们还用普通话论辩中国青年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世界青年说》堪称史上颜值最高节目,11位颜值高、中文好的外国型男无疑是节目最大的亮点。作为同一韩国综艺节目的翻版,《非正式会谈》代表团同样由不同国籍的10位年轻人组成。为了避免观众“脸盲”,在这两档节目的片头,就给各国青年代表贴上了最能体现个人特色的“标签”。如《世界青年说》中有来自伊朗的“少年硕士”普雅,将泰式普通话发扬光大的“泰国学霸”韩冰;《非正式会谈》中的“最不像博士的博士”伊朗代表华波波,他其实是个话痨,外号“话多多”;说普通话舌头打卷儿的美国代表“酒窝少年”左右……这些个性标签就像一张“名片”,概括了成员们的特质,使初次见面的观众通过这些“标签”认识各个成员,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再逐渐了解他们。虽然普通话说得没那么好,但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国不同的风俗习惯,往往对同一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各国选手在论辩中唇枪舌剑,毫不留情,难免会有冲突,但节目宗旨确是“求同存异”,消解各国之间的偏见和误解。观众在观看各国青年斗嘴取乐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各国国情的了解。

辩论式综艺节目的开创丰富了谈话节目类型,《奇葩说》作为我国网络平台首个原创论辩综艺节目,已成为新的业内标杆;《世界青年说》与《非正式会谈》,虽是模仿韩国综艺,但也丰富了国内电视荧屏。形式新颖化、话题大众化、选手标签化是它们成功的关键,从当下跟风的明星真人秀综艺节目中另辟蹊径,赢得了口碑和赞誉,捧红了一批口才出众、个性独特的“奇葩”青年,成为2015年国内综艺界当之无愧的“黑马”。

猜你喜欢
奇葩说奇葩综艺
“空中奇葩”验证机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说说你家娃的那些奇葩事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奇葩少年欢乐多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从《奇葩说》谈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