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2015-01-30 18:54彭广林
中国出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规格专业

□文│彭广林

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文│彭广林

新媒体专业既是当前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专业,也是发展困惑最多的一个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多困惑,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在此语境下,全面探讨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新媒体与网络信息 网络与新媒体 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和新兴传播产业的迅速发展,新型信息传播产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新媒体专业人才缺口已超过100万,且这个数目在未来几年仍将以每年20%的幅度增长。为此,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批准了湖南师范大学等9所院校开设“新媒体与网络信息”专业,开创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之先河。2012年9月,教育部在其新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增列“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并定为特设专业,鼓励全国本科高校积极申办。在2012~2014年三年期间,全国共申办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87个。到目前为止,全国新媒体专业总数已经达到96个,其增长速度之快、分布范围之广、办学热情之高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已经经历了四年的探索,目前我国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困难重重,还有诸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本文立足于新媒体专业办学的客观实际,着力分析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旨在探寻我国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之道,以此促进新媒体专业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一、现实困境

新媒体专业作为一个新办专业,许多高校对此专业办学仍然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格、模式等存在较多疑问,在办学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困惑。就目前情况而言,人才培养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欠明确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办好一个专业的前提条件,任何专业都必须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所谓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为谁培养人才”“为何种岗位培养人才”的问题。这对于任何一个传统专业来说似乎都不是问题,但对于当下的新媒体专业来说,问题较为复杂。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媒体专业没能对应明确的社会职业。一般来说,专业都是与职业相对应的。在理论上讲,每一个专业都是为某一个特定的社会职业培养人才。但无论是“新媒体与网络信息”还是“网络与新媒体”,它们所对应的都不是一个具体行业、职业或岗位,而是一个新的传媒与信息产业领域,其人才需求实际上涵盖新闻传播、广告传播、信息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多个职业类别,这样让我们很难回答新媒体专业到底是为谁、为哪种职业、为哪类岗位培养人才的,其人才培养目标明显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的色彩,这种模糊状态必然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第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边界无法明确。正因为新媒体专业没有明确对应的社会职业,难以精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边界也是很难确定的。新媒体专业在部分高校是在原有的新闻学、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等相近专业基础上创办起来的。那么,与其相近专业相比,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是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具有哪些独特性?从笔者分析的50余份人才培养方案样本来看,这种区分度是非常有限的。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手段以及课程开设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边界和定位是有待进一步明确的,否则会大大降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真正价值。

2.人才培养规格不清楚

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规格是搞好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所谓人才培养规格是指“学校对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即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综合素质,它是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依据,是整合教育诸要素、实现资源最优化的核心”。[1]要制定人才培养规格,那至少必须明确两点:该专业人才是为哪个岗位培养人才的?从事该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而实际上,这两个问题对于新媒体专业而言,都不是十分明确。因此,致使新媒体专业无法对自己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做出准确的设置和限定,无法跳出已有的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范围,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方面与同类专业没有十分明显的区分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重复新闻传播类专业的相关工作,这直接影响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3.人才培养模式未确立

2)在3%的坡度上,使用发动机制动可以将车速控制在38 km/h以内,使用液力缓速器可以将车速控制在大于37 km/h的范围内。无论使用发动机制动还是液力缓速器都能保证车辆以二级公路规定车速稳定下坡。

创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搞好专业教学的重要保障。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的理论模型与操作样式”。[2]人才培养模式是围绕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与方法。对于很多高校而言,因为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直接导致人才培养模式无法确定。在此语境下,对于新兴的新媒体专业来说,采用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另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4.人才培养条件待改善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属于教育部特设专业,与其他非特设专业相比,获批难度较低,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对申报学校专业教学条件要求,致使某些新媒体专业办学条件出现了“先天性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资源不足。在大部分高校,真正有网络媒体或新媒体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较少。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这类教师所占整个专业教师队伍总数比例不到10%,基本上都是直接来源于现有的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教师队伍。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工作需要。

第二,课程资源不足。专业教学需要足够的课程体系支撑,但一些高校新媒体专业存在“新瓶装旧酒”的做法。有学者指出,“一些冠之以新媒体专业名称的课程,实际上传授的仍然是传统媒体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没有完全跟上新的传播技术。真正具有专业特性的流媒体技术、数字视频编码等核心课程并没有真正开设”。[3]这种情况导致新媒体专业学生所学课程与传播学、新闻学专业学生没有太大的差别,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市场竞争力。

第三,实践教学平台不足。由于建设时间太短,很多高校还没有专门为新媒体建设专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都是在依托原有相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这也直接影响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

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

由上可知,当前我国的新媒体专业既是一个办学潜力最大的专业,也是一个困难重重的专业。要解决新媒体专业办学的实际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关键方面着手。

1.制定精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无论是“新媒体与网络信息”还是“网络与新媒体”,从专业名称来看很难说清楚新媒体专业究竟应该怎样培养专门人才,但实际上,可以根据当下传媒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目前的市场人才需求分类,新媒体专业人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新媒体新闻传播人才,主要可供职于各级各类新媒体新闻传播平台;新媒体产品策划人才,主要为互联网企业进行产品生产服务;新媒体经营管理人才,主要为互联网企业或媒体进行经营管理;新媒体舆情管理人才,主要为政府和企业进行舆情分析、研判和危机处理工作。以上四类人才都应纳入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当中。但事实上,除了少数几所办学基础深厚的高校,绝大多数高校都很难同时承担起以上四类人才的培养任务。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制定精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选定一至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防止出现“泛而不精”的问题。

2.设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规格

对不同的人才类别都应设定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规格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质量。防止同质化,突出个性化,是当前我国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则,而这里所说的个性化有两层含义。

第一,个性化是指要体现与传统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分度。现有的许多新媒体专业都是在学校原有的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传播学、数字媒体艺术等相近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资队伍、教学课程、实验设备、教学模式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也是严重趋同的。因此,办好新媒体专业,必须特别注意与其他相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层面的区分度。否则,新媒体专业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缺少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个性化是指防止不同高校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新媒体专业都是自2011年以来创办起来的,创办速度非常快,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借鉴,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大同小异,这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因此,各个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优势以及区位特点,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3.探索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传统传媒产业相比,新媒体信息产业具有更大程度的开放性,它在人才需求、产品市场和经营理念方面都是较为开放的。因此,为了满足这个新兴的传媒信息产业人才需求,新媒体专业办学也应具有更高程度的开放性,而此种开放至少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创建跨学科教学模式。新媒体信息产业的融合性必然要求新媒体专业人才是复合型的。因此,“为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新媒体专业必须从单学科教育转向多学科综合教育。”[4]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融合传播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打破原有的分学科、分学院的封闭式专业教学格局,以便让学生全面地掌握新媒体信息传播知识、技能,充分具备全媒体信息传播素养。中国传媒大学专门成立新媒体研究院,以此为依托培养新媒体专业人才,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不同学科、专业教学资源的融合,有利于建构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创办合作办学模式。新媒体专业是一个与行业、产业发展最为紧密的专业,仅依靠学校现有的专业师资队伍,仅依靠单个学校内部的现有实验教学平台很难办好。目前,国内已有一批院校正在探索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据调查显示,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吉首大学分别与新华视讯手机电视台有限公司、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日本索浪株式会社、湖南红网新闻网络传播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另外,清华大学与德国汉堡传媒艺术与新媒体学院建立校校合作关系。重庆工商大学于2014年4月与华龙网集团联合创立了专门的华龙新媒体学院,开拓了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新模式。这是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也是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模式。

这种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本身的变革与创新,而且能够更为有效地解决教师力量、教材资源和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够为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能够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2JSUJGA20)阶段性研究成果

[1]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6

[2]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

[3]燕道成.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

[4]陈淑慧.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新闻界,2013(21)

猜你喜欢
规格专业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争霸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不期而遇
闭月羞花
千里求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专业修脚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