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社会肌体的啄木鸟
——浅析《绍兴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

2015-01-30 16:37沈慧莉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经营户坟墓夜市

□沈慧莉

(绍兴日报社,浙江绍兴312000)

做好社会肌体的啄木鸟
——浅析《绍兴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

□沈慧莉

(绍兴日报社,浙江绍兴312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专门谈及舆论监督。他在书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欢迎舆论监督,改正缺点和错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新闻舆论部门的同志要遵守新闻纪律,做到反映情况客观真实,鼓劲帮忙而不添乱。”

浙江绍兴日报社认为,党报是党领导下的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舆论公器,必须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风骨,做好社会肌体的啄木鸟,社会和谐的促进者,努力做到反映党的意志和人民心声的统一。

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绍兴日报社在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时,要求采编人员加强“建设意识”,就是记者以实事求是的作风、与人为善的态度以及心平气和的写法处理舆论监督报道,力争做到阻

力较小,效果较好,促进问题解决,推动社会进步。

百姓关心、政府正在考虑解决或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媒体做舆论监督报道,关键在于选题,即百姓关心政府关注,且政府有能力解决,否则,舆论监督报道无法引起关注度,难以推动问题的解决。

2014年3月12日,《绍兴日报》上刊登一篇题为《东街夜市搬迁:6年博弈》的报道,到当年的11月1日,有17年历史的东街夜市搬迁至绍兴金时代广场里,东街夜市从此消失。

一篇舆论监督报道为什么能够让拖了6年的老大难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我们的体会是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

东街夜市搬迁这一选题,是记者在跑绍兴“两会”时,从委员提案中获悉的线索。不过,当时政协提案组的工作人员提醒说,这是一个提了6年的老大难提案。这反倒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好奇,为什么东街夜市搬迁有多难?

记者深入东街夜市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东街夜市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衷是为解决部分下岗失业工人再就业而设立的一个小商品市场。17年过去了,夜市从当初的惠民工程变成扰民工程——它地处闹市区,它的存在加剧了绍兴城区晚高峰的拥堵;夜市的噪声、卫生和交通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政府也看到东街夜市存在的问题,也有搬迁它的意愿。但是,由于夜市经营户多为下岗失业人员,一听到风吹草动就要上访,有关部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敷衍了事”。他们还“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你们报道此事,不怕经营户来闹事?”

绍兴日报社认为,既然此事百姓有呼声,政府有解决的意愿,那么媒体就有责任和使命去助推问题的解决。为此,记者再次深入东街夜市,了解经营户为何不愿搬迁的原因,其实经营户的担心只有一个,搬迁后的夜市地理位置不佳。记者在摸清了经营户的底后,心中有底了,便把报道的角度放到东街夜市搬迁为何6年博弈未果。文章既客观呈现夜市的扰民现象,也用较大篇幅报道经营户不是不愿搬迁,而是担忧新址位置不佳,点出了面对不同利益群体诉求,有关部门惟以利益博弈思维处之,找到各方利益平衡点,促使问题解决,而不是“懒政”思维。

报道见报后,社会反响很大。绍兴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一个联合工作小组,启动夜市搬迁。当年11月1日,夜市迁入绍兴金时代广场里,老大难问题圆满解决。

把自媒体纳入采访链条,“立得住”、“服得人”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公信力的保证。对舆论监督报道来讲尤其如此,它直接触及相关部门和人的利益。如果数据、描述有一点点偏差,都会遭致洪水猛兽般的“反攻”和“鸡蛋里挑骨头”,可能给记者、报社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有的甚至陷入新闻官司。

2009年5月的一天,报社接到报料:有人在九里擅自大肆建造坟墓,每座起步价1.2万元起。

九里位于绍兴会稽山景区,因大禹治水在此会诸侯,计功行赏而得名。景区区域居然有人私建坟墓?此风一长,如何了得?

记者决定前去了解情况,九里的山路两旁都是一人高的树和草,遮天蔽日,鲜见人迹,好不容易找到报料人,他退却了——说是怕遭当地村民报复,不肯给记者带路。

凭借着了解真相的勇气,记者决定一人继续前往,在山中果然遇到几位正在私建坟墓的村民。记者佯装要买坟墓,探得虚实——当地有村民在开春后,纷纷大肆私建坟墓出售,且把新建坟墓的时间提前到2007年,造成既成事实。记者悄悄地用手机录下谈话内容,还以要拍张坟墓照片,与家人商量商量为由,用手机拍了照。

在拿到了私建坟墓的“铁证”后,记者并没有就此发稿,而是采访了有关人员。九里村村党支书表示:“知道此事,但管不了。”城南街道则表示,“不知情。”记者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一方面印证了采访到的事实是确切的;另一方面也尊重他们,且提醒他们对记者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关注。

报道见报后,由于事实确切,铁证如山,越城区政府立即发出通告,要求违法私建坟墓者10天内自行平毁,逾期不平毁的,依法予以强制平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善于沟通,通过建立机制推动问题解决

从2006年始,每天清早6时许,在绍兴市区多家宾馆、电影院,有人打着保健品讲座的名义,在促销名目繁多的保健品,目标顾客清一色是老人。有老人借钱买了一大堆所谓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待到要退货时,商家早就“蒸发”了。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本地的报纸、电视等也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多次曝光,但是每次媒体曝光后,保健品讲座式促销活动消失一段时间,之后又重现江湖。对此,我们意识到,这样的“一事一曝”模式治标不治本,只有建立机制,让卫生、工商、药监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给保健品讲座式促销套上紧箍咒,才能治标又治本。

于是,我们采取“三管齐下”报道此事,一是继续在媒体上公开曝光“保健品讲座式促销”的黑幕,且配发评论文章;二是记者多次与相关职能部门商量解决对策;三是写内参《谁来管管保健品讲座式促销“欺诈”》,要求有关部门出台监管办法。

事实证明,后两种方法也很管用。职能部门在媒体的推动下,开始寻找解决之策。分管副市长在看到内参后,则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处理此事,邀请记者参会且发言。会上,记者建议对保健品讲座式促销出台监管办法,并提出了几条意见。

绍兴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很快采纳了记者的意见,出台了保健品讲座式促销

的监管意见,内容包括“保健品商家租用影剧院、酒店促销的,卫生、工商不发临时证照”;“场地出租者造成消费者损失的,按照《消法》规定,要承担连带责任”……《意见》出台后,保健品讲座式促销在绍兴基本销声匿迹,媒体和监管部门也极少接到老人及其家人的投诉了。诸如此类的舆论监督报道案例还有不少。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面对不同利益群体诉求,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舆论监督报道,成为社会肌体的啄木鸟。要不为批评而批评,更不能搞“媒体审判”,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鼓劲帮忙而不添乱”,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因为,它关乎政情之下达、民意之上通。因为,中国新闻事业的未来,是政府的谏言者和合作者。■

猜你喜欢
经营户坟墓夜市
玩遍云南还有这些“宝藏”夜市等你来打卡!
◆连云港:推动农药经营户健全电子台账 实现农药市场“说得清管得住服务好”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深入市场调研,推进“以展荣市”
文化夜市“点亮”福州夜生活
祭奠
“网红”夜市
老天津卫的璀璨夜市
日本流行共享坟墓
义乌市场经营户思想状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