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和班主任:“双主体”治理的问题与应对

2015-01-31 00:39刘兴波
中国轻工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双主体辅导员班主任

刘兴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 266580)

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它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基础和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了以学生工作部门为主、学校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格局。而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也多以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为管理主体;其中,在大多数综合院校,基本上是以辅导员为管理主体,其一般管理一个年级或几个班级,学生人数动辄一二百人;在部分理工类院校,基于历史和专业学习的需要,基本上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其一般管理一个班级。在这两种类型外,部分院校还引入了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并存的“双主体”学生管理制度,即一到二名辅导员作为学生年级负责人,每个班级再专门配备一名由专业任课教师负责的兼职班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担负大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这种“双主体”的学生管理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双主体治理的缘由及优势

学校扩招以来,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这要求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数量上应有较大的增长。但受制于人事体制和学校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尽管学校专职辅导员的数量也有部分增长,但并不能满足对其数量上的要求。因此,如何通过变革管理方式,实现在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数量既定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工作更有效的管理目标,切实做到为学生服务,成为学校决策者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学校形成并实践了加强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学生管理体制、建立由任课老师兼职班主任的“双主体”学生工作管理体制。此体制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学生年级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如年级学生班数过多,则可能配备二至三名,每名辅导员管理三到四个班级;此外,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一般由专业课老师来担任;基本的设想是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主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事务的日常管理,兼职班主任负责对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进行引导和监控,参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活动,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师和指引者。这种“双主体”学生工作治理的体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当前已经在较多的学校推广开来,成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常态。究其原因,双主体的学生工作治理方式有着自身的优势。

1.实现了管理全覆盖

长期以来,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校学生管理的基层人员,一般在学生人数比较多的学校,称为辅导员,管理着较多的学生;在人数较少的学校,称为班主任,一般管理一个班级。无论称呼如何,在这些学校实行的都是单独管理制度,即只有辅导员或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的专职人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生活、学习的直接管理人和服务者,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但面对学生人数众多、问题复杂多变的情况时,部分辅导员必然会面临力不从心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增长,辅导员的数量增长没有跟上学生数量增长的需要,导致辅导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还会出现管理疏忽和漏洞的现象,如近年来学校学生频频出现被诱导参与传销、学生由于各种压力选择自杀或其他过激行为事件。这对学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平时充分掌握学生思想和活动动态;事后需要进行积极的信息通报和心理干预,但这项工作仅仅依靠辅导员老师来说,确实是百密一疏防不胜防。同时,受考核压力等影响,“人员少、负荷重,任务多、要求高,头绪杂、期限紧,辅导员很难平衡好各项工作,致使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和过大压力。”同时,作为普通学生来讲,只要不违反校规校纪,有可能整个大学都没有和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有过深入接触。因此,部分辅导员的工作策略是防止出现问题,学生也认为辅导员并没有辅导什么。由青年教师兼任班主任则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管理全覆盖难度较大的问题,兼职班主任作为任课教师也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与辅导员能够形成互补式管理,稳定了学生工作管理秩序,也推动了学生工作管理体制的创新。

2.提升了教师“教书”和“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校班主任角色亦称班主任身份,他集专职教师和兼职班主任双重身份于一体。[1]实际上,我国古代教师理论和当下的教育理论都对此做了要求。唐代学者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职责有深刻的阐释,即“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传授道德观念,授业即教授发展技能,解惑即解答困顿和迷惑。可以看出,古人对教师职责的认定是清晰的,即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也要注重对其道德的教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教师,我国也多次强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颁布了相应的指导条例和管理规范。但多年以来,部分大学专任教师对此认识较为模糊,简单的认为教师就是上课,其他事项不愿管理,甚至认为自身没有义务;教育管理机关也忽视了专任教师的思想政治作用,仅仅依靠学生工作队伍来进行学生事务的管理,或者认识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但限于管理的不便,而放弃了专任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使用。因此,让专任教师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可以强化教师的责任感,不仅使其刻苦钻研业务,起到“教书”作用,也使其认识到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起到“育人”的使命。相对于中学时期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相比,大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一般来说没有那么亲密,主要原因在于大学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交流,而对于课下的交流则极其有限。这一点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只有改变“上完课就走人”的现象,才能使大学教师的教书育人职责有机结合,也才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促进教学相长目标的实现,实现学生工作的良好管理和有序发展。

二、双主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双主体治理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项创新,它解决了辅导员人手不足的问题,稳定了学生工作秩序,也拉近了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距离,实现了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但这项制度运行以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管理推诿与管理盲区并存

管理推诿指的是实行双主体学生管理制度后,部分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存在学生管理事务方面的推诿,以学生请假为例,辅导员老师会让学生去找班主任请假,而班主任则会让学生去找辅导员老师请假;同理,学生在遇到其它问题时,也面临同样的困惑。管理盲区与管理推诿相伴生,指的是部分学生事务游离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责任意识之外,也就是说,有些事务没有明确的规定应该属于辅导员处理还是班主任处理,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认为此类事务属于对方的职责,或者自己仅仅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不积极主动地去处理此类事务;学生来找自己问询和处理此类事务时,往往以 “请去找对方处理”或“不属于我管理”作为托词来推诿。比如,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训练的指导来说,如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规定较为模糊,则会出现辅导员认为应该是班主任进行检查和督促、而班主任认为应该是辅导员进行检查和督促的情况。当然,管理推诿和管理盲区存在本质的区别,管理推诿是主动不想管理和不愿意承担责任,管理盲区则是由于各种原因疏忽或没有跟得上学生工作内容的发展而没有意识到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学校学生工作事务范围大大扩展了,这对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应对意识和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管理推诿与管理盲区问题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双方的职责不清。许多学校在对原辅导员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跟风建设“班主任”制度,但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关系及其各自职责仍存在模糊的认知,因此其制定的管理办法较为笼统,对职责的界定也就更为模糊,特别是对班主任的职责界定更偏向于 “另外一个辅导员”。由此,辅导员认为很多事情班主任没有去管理和处理,班主任认为很多事情应该是由辅导员老师来处理的,甚至有时候,班主任找不到自己的工作着力点,这必然产生管理推诿和管理盲区,情况严重的时候,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还会相互抱怨,甚至产生误解,这都不利于工作的进行。

2.心理懈怠与心理松散并存

心理懈怠指的是由于班主任职位的设置,辅导员老师会形成心理松懈,并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把更多的事情交给班主任去做,出现问题也会将其看作是班主任的工作失误,即拥有了自身以外的责任承担者。比如,面对某位同学外出不归不请假并私下参与传销活动,被发现后,辅导员老师在面对责问时,则会将问责的矛头转向班主任,认为是班主任没有充分了解这一情况并上报。这种情况会使辅导员对学生工作具体事务的管理形成心理上的松懈。对于大多数由年轻教师兼任的班主任来说,面对日益激烈的学校职称压力和社会生存压力,心理上会存在学生工作应该还是由辅导员负责而不愿意花费更大的精力去管理的心理松散态度。也就是说,双主体制使得辅导员长期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特别是班主任职位的设立使得辅导员心理上具有了可以“稍微放松”的念头,或者可以从每天繁杂的学生事务中找的一点空间做更有发展意义的事情;而从年轻老师兼任班主任角度来看,学生事务工作一般由辅导员来管理就可以,自己虽兼任班主任,但更多的工作重心还应该在自己业务上,因此,学生事务只有当学生自己找上门来或者遇到突发事件牵涉到时才会去处理。

心理懈怠和心理松散问题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是约束和激励规范不足。从约束方面来看,主要是对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角色划分及其分工没有形成有效的说明,并对其行为形成有效的指导;从激励方面来看,主要是对于班主任的奖励和惩戒机制不健全,这主要是因为对班主任的评价办法不健全,甚至在个别学校,对班主任的评价机制缺失,后果便是班主任成为可有可无的虚名。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角度来看,现有机制不能有效激励辅导员老师就学生管理与班主任进行积极地沟通,而仅仅是简单地通过事项通知等方式将相关情况通报给班主任,也不能有效激励班主任就相关情况及时地与辅导员老师进行沟通,只能是被动的参加学生活动,并将了解到的情况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

3.低效沟通与低效评价共存

低效沟通指的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沟通、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管理者和老师的沟通方面均存在沟通频率低、沟通质量不佳的现象。低效沟通不仅不利于双主体工作优势的发挥,甚至还起到阻碍和破坏学生工作成效的作用;低效沟通不利于掌握学生上课、参与活动、出现问题的真实情况;也不利于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互通有无、齐心协力发现学生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来做好学生工作。低效沟通也会造成学生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不理解、不认同和不配合,这会损害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形象、进而损害整个学院或学校的形象;特别是在有些时候,低效沟通不仅会对宏观的学生工作形成危害,对微观个体学生的危害则更是巨大和深远的。低效评价指的是对辅导员特别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存在低效、不准确、和不真实的现象。低效评价对于衡量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有害无益,它不利于真实反映两者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业绩,也不利于甄别优秀人才和踏实肯干的教师并将其维持在好的职位上,更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低效沟通和低效评价问题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沟通意识欠缺,特别是由于责任和角色意识模糊带来的沟通滞后和消极沟通较为常见。第二,沟通制度不健全,沟通形式较单一,特别是部分老师没有跟得上网络时代全方位全天候全方式沟通的时代特征。全方位指的是沟通要面向学生、老师和管理者的诸群体;全天候指的是网络时代的实时沟通和全时沟通;全方式指的是不再局限于谈话和会议等正式的沟通方式,还包括各种形式的非正式沟通。第三,班主任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建立或不完善。绩效评价是对班主任工作成效的评价,评价体系的健全关乎到评价结果的公正,也关乎到惩戒措施的合理性,还关乎到班主任工作者的积极性以及班主任制度的后续发展。当前,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相关院系虽然采取了一些评价措施,但评价数据来源较为单一,评价依据较为薄弱,评价结果应用较为狭窄,评价反馈也不及时。

三、双主体治理的改善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由此拉开了我国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变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论述中国梦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学校中国梦宣讲及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作出具体的论述。因此,学校学生工作双主体的治理方式尽管面临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关键是在探索过程中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合理的改善途径,发挥双重主体的作用,提升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

1.明确各自职责,破除管理推诿,扫除管理盲区

学校班主任作为高等教育最前线上的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学生学业的指导员和班级活动的策划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2]要培养高素质的班主任人才,首要的前提是界定好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即明确职责主要是明确班主任的管理职责,解决的问题是:班主任是辅导员的助手,还是与辅导员老师具有平等的地位,从而共同管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对于这一点,部分学校将班主任看作是辅导员的助手,认为其主要起着学生管理工作的补充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实际的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部分学校将班主任看作是与辅导员老师具有同等地位的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建议发挥好班主任的重要作用。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应该界定清楚,避免产生工作推诿和责任缺失,如可以将班主任的主要职责确定为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与此相关的学生活动和学习活动都应该要求班主任参与,并将其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这里的明确不应该是模糊语言或笼统说法,而是应该在总的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分列条陈,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可以指定 《班主任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以作为职责的依据。而且职责的制定还可以根据变化了的条件进行修改,也即“因时因地因条件”对班主任的职责进行修订。从辅导员和班主任两者关系的角度看,班主任职责明确了,辅导员的职责自然也就明确了。如此,可以有效避免扯皮和推诿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减少管理盲区。

2.通过学习培训,消解心理懈怠,祛除无责意识

学校和学院管理者应将班主任制度的功能、特征和要求体现在平时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文化中,这将使得全体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同学都能够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和认可。其次,一套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制度应该及时的建立和运作,以使得辅导员明确认识到班主任的设置并不是其心理放松的缘由,辅导员仍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应该使班主任认识到其具备的重要责任,防止班主任在其心底成为虚名,从而对各项学生事务不加重视,不加管理,心理上得以放松。新任班主任在任职前,可以通过岗前培训充分明确本身职责和具体要求,祛除无责意识。再次,学习和培训应该形成定期和不定期的制度,这种学习和培训不仅仅是对其岗位和责任的描述,还应该着重提升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技能,也就是培养其领导技能。这种技能应该着重在三个层面:专业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专业技能是工作时所运用的技巧以及使用工具的技能,这包括利用如QQ、微信、钉钉等现代网络技术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技巧。人际技能主要是培训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交往时的语言和处事技能,这里的技能不是单纯的技巧,是一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学生除了传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部分学生也可能会受到传销组织的引诱、极端宗教思想的影响及西方民主化思潮的误导,这对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概念技能是头脑中的想法和概念的能力,这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工作、学生的发展要能在头脑中形成规划,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头脑中的东西,需要能将学生问题与专业培养方案在头脑中衔接起来,不是为了解决单个学生的问题,而应该明确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学生发展起到何种作用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并促进整体学生工作的进展。最后,学习和培训还应该着重解决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压力问题,包括心理懈怠和心理松散问题,这可以通过心理专业培训或者团队拓展等多样化活动来加以解决。辅导员心理懈怠问题得到缓解和解决,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来主导学生工作;班主任的心理松散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和辅导员老师同心协力,共同将学生工作做好,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3.利用多种方式,促进沟通,提升评价

解决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的低效沟通问题,首先是沟通的形式,可以通过定期会议制度来解决,既可以是大范围的沟通会,也可以是小范围内的碰头会;还可以充分利用QQ群、讨论组和微信群、钉钉等网络沟通方式,提升沟通的效率和效力;辅导员老师还可以通过邀请班主任老师共同参加学生迎新、新年庆祝、文艺汇演、才艺比赛等学生活动来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班主任也应该及时地通过适当的沟通形式将了解到的学生情况通报给辅导员老师,以达到两者的无缝沟通。管理者和辅导员老师、班主任的沟通则主要是通过正式的沟通渠道,主要表现为会议、文件和正式的规则及制度等,但管理者本人的领导风格及其选择的非正式沟通方式也可以影响和促进双方的沟通效果,并对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学生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班主任还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交流提升对教育本质的把握,新时期学校班主任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情感,建立在对高等教育的本质有着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并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和与学生接触过程中不断升华。[3]相对于辅导员和同学的沟通,班主任和同学的沟通可以更为随意一些,这是因为班主任一般为任课老师,可以充分得利用课上和课下的沟通方式;同时相对于部分同学对辅导员的“敬而远之”,任课老师则可以利用同学对自身的认可和接受来进行积极地沟通,促进其积极学习,并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方面做到良性平衡发展。

其次是沟通的激励问题,主要是解决激励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就学生管理的相关问题以及遇到的新情况及时和主动的沟通问题,这里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两个方面。正向激励是通过倡导和奖励来促进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双向交流,负向激励是通过惩戒方式来约束消极沟通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长期以来,对辅导员老师的评价体系和方式已经较为成熟,而对于班主任老师的评价体系和方式正在逐步的摸索中,班主任评价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班主任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4]一般来说,评价班主任的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评价,系所评价和学生负责(管理)部门评价。学生评价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评价主体,学生与班主任直接接触,其评价也能全面地反映班主任的工作业绩的好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评价在大多数学校日益成为保持有正常频率的常规评价,一般能够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撑;因此,学生评价可以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评价依据,并作为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依据。当然,我们不能忽视部分学生在某些时刻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存在不客观不理性的问题,学生评价需要与系所和部门评价结合起来运用,才能使总体评价更为客观。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极为重要,他对于激励班主任积极工作,加强工作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起着推动作用。评价结果除作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评选的主要参考外,还可以作为当前学校人事制度变革中教师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也要通过树立典型和经验介绍等形式促进全体班主任教师工作技能的提升。

从宏观上来看,学校学生工作的 “辅导员——班主任”双主体治理是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发展时期学校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出现的,他适应了学生的时代特征、教师发展要求以及学校发展的新要求;从微观上看,它与部分学校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特别是为了解决部分学校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而进行的制度创新。要发展好这项制度,既要充分的利用其优势,又要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从管理部门规制、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多个方面着力,才能切实实现良好的制度愿景。

[1]杨岚.学校班主任群体决策困境与突破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67.

[2]张山,齐立强.新时期学校班主任工作方法探讨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2):56.

[3]徐涌金,杨杨.新时期学校班主任应有的职业心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135.

[4]傅桂花.努力构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个案调查及其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 2008(4):42.

猜你喜欢
双主体辅导员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夸夸我的班主任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