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堂注入活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2015-01-31 08:18徐淑芬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化学能力课堂

徐淑芬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91)

给课堂注入活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徐淑芬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91)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的学习。自主学习完整的含义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扬长避短,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并且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合于自己的、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能力。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在时间上进行合理地分配与调节,在思维方法及处理相互关系上经常注意总结、调整和完善,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进行课堂改革,给课堂注入活力。

一、通过化学史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好奇心、模仿力、记忆力的最强时期,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化学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讲课中用二三分钟简短有趣的故事,使学生的思维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得以启发,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心,必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这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大有裨益。

通过化学小故事,学生可以追溯化学发展史,可以追忆科学家的发明史。从18世纪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制得氧气,到拉瓦锡较早运用天平做为研究化学的工具,揭示了燃烧的实质,推翻了所谓“燃素”的错误理论;从19世纪末雷利测定N2密度的一丝不苟,一直到今天惰性气体的广泛应用,学生怎不惊叹科学家科学态度的严谨。化学史以其特有的说服力赢得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启发学生从事化学研究必须树立辩证的思维方法。

卤素元素溴的发现,更有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1825年22岁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受人之托代为分析一瓶浸泡过一种海藻植物灰的溶液成分。李比希从中分离出一些盐类后,又在母液中加入氯水混合并加淀粉试剂,母液中出现蓝色,说明母液有碘化物。第二天一早李比希发现这蓝色溶液上层还有少量棕色液层。当时还没有发现溴元素,他不假思索的想当然断定这是氯与碘生成的化合物一氯化碘,于是在一标签上写上“氯化碘”,贴在这瓶盛有棕色液体的试剂瓶上就不了了之。

事隔一年,1826年,一位法国青年大学生巴拉尔从盐湖水中收集到一种暗红色的液体,发散出强烈的臭味,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它不是氯化碘,由此他断定这是一种新元素的单质。并进一步探讨元素的性质,得到这是与氯、碘非常相似的新元素——由于具有恶臭的气味,其单质呈液态,故命名“溴”。他写了一篇名为“海藻中的新元素的报告”发表在《理论会志》上。当李比希看到这篇报告后,简直无法平静,懊悔不已。报告中所做的实验,所描述的现象一年前他不也曾经做过和看到过吗?

他在自传中写道“除非有了绝对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己造出什么理论了”。这个故事和李比希的懊悔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启迪和教益。化学史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完整地掌握知识,全面地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献身科学的志向。

二、课前两分钟自立发言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提高自主获取化学知识的兴趣,我在化学课堂开展课前两分钟自主发言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不仅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并且更加关心身边生活、生产与化学的联系,更加关注化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更多的感受化学的魅力。课前两分钟自立发言的内容丰富多彩。

(一)家庭小实验汇报演示

一位同学课前把厨房小发现像变魔术一样介绍给大家。紫色的洋白菜放入沸水中会变蓝,滴食醋后又恢复原来的紫色,再加入碱面又会变蓝,很多同学都很好奇的回家尝试,为学习酸碱指示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同学们一度很关注厨房里的化学,很多同学都颇有收获。

(二)展望新科技前沿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太空课堂的开放与神奇,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为新科技提供了原料、材料、能源等物质保障;基因工程中的基因测序离不了分析化学提供的科学方法。

(三)关注社会新闻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化学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化学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开放性、外延性和学生的自立性。

民工亚硝酸盐中毒事件,使学生认识了食盐和盐类的关系。山西假酒案使学生更清楚的区别乙醇和甲醇的不同。

短短的两分钟,调动了众多同学的积极性。他们通过收集化学家发明的趣事,培养了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关注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的事例,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创建了开放式、自主式课堂气氛。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化学无处不在,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学生开阔了视野,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源动力,并且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等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通过自学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提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难度越大,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高考对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要求更高,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对自学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我还安排大家上讲台交流预习体会,交流自己预习的收获和疑惑问题。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

四、通过对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泼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学者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反思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认同,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却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借鉴一下教师成长的路径:优秀学生=学习过程+反思。

高一的期中考试后,我班女生李琳下午放学后坐在座位哭泣,我走近前去问她为何伤心,她拿出数学卷说“数学课我都能听懂,可考试只考了五十多分(满分150分),化学我也都会,但也刚刚及格”,其他的几科情况类似。李琳的情况在班里比较普遍,他们既不是不学,也不是上课听不懂,作业也天天做,但成绩却很不理想。我开始关注这个问题。逐渐发现他们所谓的听懂与真正的听懂学会相去甚远。

问题的发现是问题解决的良好开端。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教学进度,更要关注学生的领悟能力。而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诊断和反思能力,如果一个学生把自己不会甚至错误的理解误认为已经掌握,那她后续的学习可想而知,就很难有积极性。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不断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我诊断水平,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

大教育家张伯苓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给课堂注入活力,把孩子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点燃孩子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绝不能把学生教成做题的机器。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粉笔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化学能力课堂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