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文化主题教室 发展海洋教育特色

2015-01-31 11:50贺丽颖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20期
关键词:海洋馆科普海洋

文 贺丽颖

建设海洋文化主题教室 发展海洋教育特色

文 贺丽颖

北京市海淀区向东小学,地处海淀区与西城区接壤的西直门外,比邻北京动物园、北京海洋馆。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海洋教育在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尊重生命,共筑和谐”是学校海洋教育的核心理念。

2004年,我校和北京海洋馆建立了合作教育关系,海洋馆市场部将海洋科普教育送进校园,组织讲座,培训海洋生物小组,举办海洋生物展览等。为了激发更多的学生对于海洋生物的兴趣,我校在2005年暑假期间建设了海洋科普活动教室。以舰船元素及海底科考船符号为核心装饰,以活体养殖、多媒体互动为主要元素力图打造一个神秘、趣味、科学的教学环境。

一、海洋文化主题教室的设计理念

1.走廊设计

走廊设计为水下舰船内风格,在上楼的第二层台阶处设置船舱门框造型,两侧的墙壁上有玄窗造型、天花板为拱形,绘制水纹给人一种进入水下科考船的感觉。走廊延续这种感觉但在两侧墙壁上配有超薄鱼缸、触摸屏和展窗,为课下活动增添内容同时使得学生有机会将课堂所学在走廊里延伸。

2.教室设计

两间海洋教室分别为海洋科普实验室和海洋信息教室。

海洋科普实验室是一个教学舱的概念。这里安装了逆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和负压鱼缸。增添了学生动手和互动的机会。教学显微镜下的海洋生物被清晰的投射到大型银屏上,在趣味的基础上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负压鱼缸原理:要了解负压首先要了解正压。什么是正压?正压就是通常指的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是大气层中的物体受大气层自身重力产生的作用于物体上的压力。所谓负压,通常指某处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力。把装满水的瓶子口向下,水就会流出来,如果瓶子里装半瓶水,把瓶子口向下堵住瓶口并且把瓶子里的空气抽掉,再把瓶口打开,水是不会流出来的。这是因为瓶子里水面的压力低于正常的大气压力,产生了负压力把水托了起来。负压鱼缸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鱼缸上部空间中的空气被抽走了,产生了负压,所以缸内的水就不会从鱼缸下方开口处流出来。它被由下向上的空气托住了。

逆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原理:小型海水淡化设备是利用了反渗透膜材料进行海水淡化的。 它使用的薄膜叫“半透膜”。半透膜的性能是只让淡水通过,不让盐分通过。如果不施加压力,用这种膜隔开咸水和淡水,淡水就自动地往咸水那边渗透。我们通过高压泵,对海水施加压力,海水中的淡水就透过膜到淡水那边去了,因此叫作反渗透,或逆渗透。

海洋信息教室设计为拱形舱室。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生的听课座位习惯:学生座位被安排到教室两侧和后部。3台投影机安装在天花里面,地面是荧幕:多媒体互动教学内容投影在地面上和学生产生互动,使得教学更生动更具有活力。在学生的背后安放有小笔记本电脑,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室内的无线网络交流和查看资料。投射灯照着摆放在舱室墙壁上的各种海洋标本增添了海洋教学的气氛。

二、学校海洋教育的开展

2005年9月23日与海洋馆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海洋科普教育的师资配备采取校内外结合,聘请了海洋馆总经理担任海洋科普实验学校名誉校长,聘请了海洋馆专业人员担任顾问、专家、教师,给学生讲授海洋科普知识、指导课题研究。海洋科普实验学校的命名,为德育、科技教育搭设了特色建设与发展的平台,标志着北京海洋馆与向东小学科普教育资源整合的成功,标志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又有了新的突破。

2006年,学校自主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进海洋》,正式开设海洋教育校本课程。

2008年,学校开发出新的校本教材《认识海洋》,进一步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视野。

2009年,学校编辑出版海洋教育文集《蔚蓝色的呼唤》,系统地总结了海洋教育的成功经验,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作序。同年,学校被中国海洋学会命名为“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同年年底,学校承办了海淀区校本课程建设研讨会。

2010年,学校编写出第三套校本教材《探索海洋》,将普及海洋知识上升到探索海洋奥秘创新海洋科学的高度。至此,校本教材《走进海洋》《认识海洋》《探索海洋》基本满足了低、中、高年级开展海洋教育校本课程的系统需要。2010年,海洋教育不断深化,学校被评为“北京市首届课程建设先进单位”。

2011年,学校编辑出版海洋教育文集《蔚蓝色的行动》,为教师海洋教育提供了辅助教材,同时也固化了学校海洋教育的成果。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2012年初,学校少先队大队启动学雷锋红领巾志愿者行动,结合践行北京精神、组织同学们走进海洋馆为游客讲述海洋故事、普及海洋知识、宣传保护海洋动物,倡导环保低碳生活,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2012年8月1日~5日,开展第一届“拥抱海洋,快乐成长”夏令营活动。同年8月,第一批海洋中队队员,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回到母校,感怀海洋教育对自己的熏陶。回忆起海洋教育充满深情,无不认为对自己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说在认识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互相影响的基础上,体会到人应该与海洋和谐相处,人应该像大海一样充满进取精神和拥有博大胸怀。10月,学校成功举办“2012全国少年儿童海洋教育北京论坛”,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授予我校“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称号。来自全国各地的16所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和对海洋教育关注的学校及多家单位积极参加了此次论坛,最后12所海洋特色学校共同成立“少年儿童海洋教育促进会”并通过章程,促进会确定我校为会长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论坛,确定了2013年论坛在青岛举行。

2014年9月,学校与北京海洋馆合作的课后一小时探究活动计划正式启动。本活动以海洋馆为平台,海洋科普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解海洋知识的实践场地,提高学生对海洋知识的兴趣和认知,并且通过课题探究使学生对海洋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在显微镜的帮助下了解了中华鲟和鲫鱼的血液组成、分类、作用以及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这次实践活动对于本校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活动以《中华鲟与鲫鱼血细胞对比》论文结题,总结此次的血液细胞探究活动。

三、取得的成果与发展

经过十年的发展,海洋教育特色初步形成,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成效。近年来,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心正在从以外延扩张为主转移到以内涵发展为主;由学校规模的扩展,转移到注重学校内涵,提高育人质量上。向东小学作为一所普通学校,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服务学生多元发展需求,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

开展“海洋教育”就是为了在学生中普及海洋科普知识,树立海洋意识,掌握海洋环保智能的启蒙教育,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态质量、涵养生命质量。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在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的带领下,在课堂上或走进社会大课堂,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形式,把课内外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锻炼提高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科学文化素养。“中华鲟回家”“走进海洋馆玩中学”“携手北极精灵,共倡低碳生活”“中国海岛”“关爱水生动物,我们在行动”等丰富的社会实践给学生们提供了生动的学习体验。

海洋文化也要沉淀为人格,学校师生的人格里也应该有海洋文化的影子。开展海洋特色教育,就是要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营造一个蓝色海洋教育的氛围,在教育教学的细节渗透海洋教育教研的特色,培养具备拥有海洋情怀、气质的师生,搭建一个实现海洋梦想的舞台,让师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去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四、结束语

昨日硕果累累,明日任重道远。学校将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的育人环境、科学的管理方式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信息

贺丽颖,本科,小学一级。北京市海淀区向东小学,100081

猜你喜欢
海洋馆科普海洋
令海洋馆起死回生的12个字
海洋馆
科普达人养成记
海洋馆,我来了
科普漫画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取悦客户最在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