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乡村演变的历程与启示
——以日本为例

2015-01-31 12:18邱丽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日本农业农村

邱丽君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发达国家乡村演变的历程与启示
——以日本为例

邱丽君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梳理战后日本乡村演变的历程,剖析日本经济急速增长中地方农村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意识形态、文化等方面对中小城镇传统文化的冲击。归纳日本经济增长给日本农村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日本乡村建设中的问题,总结日本在乡村演变中的问题解决方式。在政策措施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探索,以推动我国新型农村的发展。

日本;乡村演变;兼农业化; 脱离农业;地域文化;经济增长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城市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大潮流中如何调配好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农村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日本战后乡村发展为例,分析日本农村工作开展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以及日本如何解决农村向城市过渡中出现的问题。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在这个面积只有3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东京都以外,在日本人的脑海中均被称为地方、农村。日本人从东京以外的城市来到东京,介绍自己时,往往会以“从农村来的……”来进行开场白。但事实上1956年日本就颁布了“首都圈正规法”,根据这条法律以东京都为轴心外扩100公里的地方为首都圈,它包括东京、埼玉、千叶、神奈川、茨城、枥木、群马、山梨这8个县,并将其作为日本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过去的农村逐渐转变为城市。这也是日本以英国伦敦为样板,将东京都周围区域设定为绿色地带,其目的是为了制订一个连动的人口都市成长管理计划。本文主要讨论日本在战后如何开展地方农村的建设,将地方农村演变为都市。

一、战后日本农村工作的开展

日本从1955年经济开始增长,从1960年到以后的数年间日本迅速增长的经济使日本踏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促使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虽然不能排除政治方面的原因,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的性格是在日本传统的农村村落中形成的。这种性格也是受日本村落构造的本质和农民的行为方式影响造成的。也就是说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日本在保持自己独立思想的同时,引进欧美的先进理论和技术,使欧美的理论和技术与日本发展相适应的结果。日本传统村落社会构造的特点和日本人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和孩子共同生产、生活。比如共有树林叫“公营树林”“共同树林”。(2)农民之间进行对等的劳力交换。以村落为单位进行插秧、收割、除草等劳力交换。(3)形成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对对方进行援助和扶助的习惯。例如,当有人盖新房,或在遇到火灾、水灾等大事时,即使一方没有提出援助的请求,也有进行援助或帮助的习惯。这些以个人为单位的行为,变成以个人为单位的共同行为,以及个人和个人所进行的交换劳动和援助行动,均体现了日本村落中农民的团队性格。

战后的日本社会从1945年到1950年为军国主义时代,其后取而代之的是民主主义时代。这时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被重视起来。1955年日本做为第二次产业的重化学工业成为其经济的主轴,迎来了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但当时的农业成为日本社会发展的牺牲品,其发展呈现衰败态势。

首先由于经济高速增长,环境被破坏,出现了公害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日本由经济增长社会向福利社会转换。农村福利也被列为其中。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日本开始向产业化探索。这时已不是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而是所谓的IC、LSI为代表的尖端技术为主的产业革命。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农村也发生相应变化。

战后日本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期。1945~1950年为战后日本农村发展打基础的时期。日本国会先后在1945年12月、1946年11月两次提出农村发展问题,制订了农村土地改革方案。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农村人口快速增长,而农业机械化没有丝毫进展,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52年。(2)向都市移动时期。1952~1955年随着都市的复兴,农村多余的劳动力开始一点点向都市产业化移动。(3)安全期。1955~1960年日本向二次产业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迈出了一大步,农村也迎来了富裕和安定期。比例适当的务农人口开始耕作比例适当的土地。随着都市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也开始逐渐被推广使用。日本迎来了农民也开始穿西装的时代。(4)成熟、收获期。1960年~1965年是日本经济增长的顶峰时期。农村农业也受到了影响。1961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农业基本法”,它是一项保护农民、农业的政策,主要是农民的收入和都市生活者的收入保持平衡,促进劳动生产力提升,改革零散的小规模农耕和土地所有制。在此政策下,促进了人口的流动,鼓励农民外出搞其他副业,推行土地流转,将土地向特定的农家集中。推进自立经营、共同经营。农业由专业务农转变为兼职务农。这时农民集团的结构显著分解。1970年甚至出现了地区差,有些地区产生人口过少的问题。(5)衰弱期。1970~1980年日本农村人口巨减,农村出现无人务农现象。务农人口转为非务农人口,农村人口严重流失。以都市的近郊农村为主,日本到处涌现出“混住化社会”,由于“兼农业”的农民增多,农村在经济地位上的优势在这个时期没有改变。(6)再形成时期。1980年至今,经济增长的影响,使原有的村落结构解体,代替它的是投入尖端产业技术的农业和村庄。例如大规模的农场,以及农业协同组合、个人和共同体混合的复合经营方式。

二、日本经济的增长给农村发展带来的影响

经过196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时期,日本的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转向重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第二产业。虽然这样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总收入,但全国的发展并不均衡,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快一些,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慢一些。那些经济发展慢的地区只是一味地增加劳动力和资源,但经济效益却没有得到提高。在这一时期地域的差别变得明显起来,并且地域间的就业结构、劳动力需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农业部门向其他产业部门调配了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涌入了大量的人口。这不仅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农村成为劳动力的供给源,二战前日本也是如此。但与这次不同的是战前农村的劳动力转入城市主要是农村家里的第二或第三个孩子,除了长男长女以外的以及远亲的孩子等。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村的一家之主以及将来继承家业的长男、长女等,在农业经营中占主导地位的劳动力也离开了农村,再加上毕业生以及年轻务农者的减少,使务农人口只有3%。这样的现象,一直持续到1970年。农村家庭成员中外出打工者增多,专业农户减少,兼职干农业的农户增多。

1.农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以后由于农村的劳动力向农业和农村外流失,都市附近农村的兼职行业增加,去外地打工,举家离开农村的人数也增加了。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大都市及其周边,使都市周边人口密度加大。而这些人还处于未适应城市生活阶段。特别是经济高速增长期间,农村的农业劳动力骨干流失,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那些被留下来的老人们不但难以从事务农劳动,还需要有人照顾。这种情况使农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影响。

2.农村地域传统文化遭到破坏

随着人口的减少,给地方社会的人际关系也带来了影响,原有的连带性消失,人们原来形成的活动小组等,由于人口的减少,相应的会员减少,一些团体变得难以维持下去,像民间的传统文化、玉兰盆舞等也有渐渐失传的危险,这也是人口的减少给文化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以上的影响,也可以说是旧社会的解体,新社会的形成。作为现代化的一个必经阶段,让多余的农业人口从事新兴产业并来振兴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地区产业。但是由于人口减少,难以达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新的地域文化也就难以产生,而旧的农村地域文化面临崩坏的严重问题。

3.农产品输入和自给自足的矛盾

外国农产品的输入和日本农产品的自给自足问题一直以来是日本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1960年以后日本农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各国的粮食输入,用这种办法来解决自身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当今美国,过剩的农产品向海外市场销售,扩大市场对美国来讲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课题。因此以援助发展中国家为名,推销大量的农产品,是美国最好的选择。在美国农产品输出排名中,日本一直处于前几名。1960~1970年伴随美国要求对日贸易自由化,日本农产品的进口范围也随之扩大,除棉花、羊毛、橡胶以外其余的农产品每年成倍增长。因此造成日本自给自足能力下降,给日本农产品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日本国内小麦、大豆等饲料用作物在大面积减少,基本“法农政”中规定的扩大种植面积的农作物,像果树、优良蔬菜产量等也都停止不前。对日本来讲,农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因此20世纪70年代兼农业家庭增加,再加上改造列岛的热浪,人们开始投资房地产开发,耕地也列入了买卖范围。为集中资本,而形成的“垂直的统和”“签约农业”的形式,将农业转包给了大企业。另一方面引入外资投资饮食行业,外资垄断了日本粮食市场。日本人的饮食生活受到国外的操纵,从而使日本的农业生产和饮食行业受到限制。

三、日本如何解决农村建设中带来的问题

1.以“精工”产业为例分析日本农村的产业生产潜力

创造了农村工场世界奇迹之一的是“精工”产业,石英手表的诞生。世界上第一块石英手表诞生在日本长野县叫作诹访的村庄。它打破手动手表的历史,利用水晶石对电流的振动原理使手表一天误差由2分~3分缩短到0.5秒。1942年曾经以缫丝为生的长野县诹访湖一带,因战争对丝线的需求减少,致使许多缫丝工场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失去了生活来源,如何生活下去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当地钟表店的店主山崎久夫人提出制造化学纤维不行的话,是否可尝试制表工业。于是由山崎和22名纺织女工组成了制表工场,1946年制做出第一块女士手表,一天的误差为2分钟。当时一般的手表误差为3分钟。这是应该被消费者认可的东西。但因为是农村人做的,而被社会嘲笑,在报纸和杂志上甚至写道:“农村人制作的东西难以信赖”这样的话。以山崎为首的22名成员并不气馁,经过不断的改革和研究,10年后做出了一天的误差只有20秒的手表。工场的员工也由开始的20人,增加到900多人,解决了一大部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街道也恢复了以前繁荣的场面。1969年12月25日“精工”开发出了以小巧耐震、一天误差仅0.2秒的石英表。在东京银座的首次销售中,被抢购一空,再也没人说农村生产的表不可信了。长野县的村民开发出的石英手表刷新了世界纪录,在73年后的今天,长野县诹访村成为超过瑞士的世界电子工业的据点,将长野变为了东洋的瑞士。

2.采取兼农业而不是脱离农业

1961年日本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它是以度量农业的现代化以及农工之间的差别为基础,培育有发展前景自立经营的农业。农业基本法的推行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并且出现了大量的兼农业群体。在日本466万农业户中兼农业户有404万户,达到86.6%,现在的日本农村,兼职农业的老人比率非常大。这样兼农业化倾向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被认为是一时的过度现象。关于这样的现象,日本经济专家持否定意见。例如御国喜博提出,低效率的补充自家农业的所得,意味着老人、家庭主妇等非劳动力出来奔波维持生活,由此引出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老人问题、社会问题。所以兼职农业引发农村社会的瓦解的情况较为普遍,最终国民粮食的确保也成为问题。因此日本采用农作物的种植范围的扩大、经济作物减少的生产调整政策。

兼农业和脱离农业在形成过程中是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兼农业的过程是缩小农业经营的规模,将种稻子作为基础项目。这容易将兼农业误解为脱离农业。如果日本放弃稻子种植,人们在农村居住的意义也将失去。村落中只要有兼农业的家庭,就不可能完全抛弃农业,就不可能将耕地完全改为他用。其次充分把握农业的特征。在日本的农户家庭中,有专门从事农业的成员和从事其他工作的成员,这两种形态共存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是兼农业。兼农业使老人、妇女的农业就业率提高,但由这些老人、妇女组成的兼农业组织的生产力低下。

现在农村所看到的土地荒芜现象在兼农家庭出现的较多,但这决不意味着因为兼农业才使土地荒芜的。日本政府将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扩大,使日本粮食实现自给自足,这和生产调整、水田再利用的政策有很大关系。日本政府实行这一政策后就能解决兼农业中存在的土地荒芜的问题。

3.政府出台相关法律解决农产品输入和自给自足的矛盾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大量进口国外农产品,使日本农业在1960~1970年期间遭受了巨大打击,政府计划在推行“农基法农政”时以培养自立经营农业家庭为目标,但事实上与此产生了矛盾。农业家庭户数量虽然没有减少,但从事农业的人数却减少了;种植范围的选择余地扩大了,但过于依赖粮食进口,打击了日本农业。当日本GHP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上升到第二位时,国民的饮食文化也发生了变化,日本人的主食大米的消费量在减少。日本政府因此改进了“农基法农政”,1970年出台了“综合农权法”。根据耕地的流动化,将力量放在经营规模的扩大上,培养经营规模大的生产力水平高的高效率农户,并提出具体的农作物数字和畜牧业中乳牛的头数,未能达到此目标的农户,结成“集团生产组织”,以农业为主,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二副业。那些达不到以上种植和畜养目标,又无法加入“集团生产组织”的农户,可以脱离农业。由此由政府调整市场的供求,解决了农业存在的各种问题。

[1]高 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J].世界经济,2002,(3):41-46.

[2]古城利明.日本社会と政治文化[M].东京:有信堂,1984.

[3]井上俊.地域文化の社会[M].东京:世界思想社,1984.

[4]马晓春.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支持政策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5]松尾幹之.村落社会の展開構造[M].东京:御茶の水書房,1983.

[6]王学峰.发达国家城镇化形成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4):54-60.

[7]张 晴.发达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及对中国启示[J].世界农业,2011,(4):12-14.

责任编校:田 旭,马军英

2015-03-30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4100)

邱丽君,女,河南郑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化。

F331.3

A

1007-9734(2015)02-0123-04

猜你喜欢
日本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日本元旦是新年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