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整复临床分析

2015-02-01 08:40王悦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管灌肠

王悦

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整复临床分析

王悦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诊断及复位的临床效果, 总结其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治疗的40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40例患儿钡剂灌肠后X线透视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 其中31例患儿成功复位, 成功率为77.5%,余9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 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是肠套叠确诊的首选方法, 钡剂灌肠整复率高, 患儿痛苦少, 治疗肠套叠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肠套叠是婴儿时期常见急腹症之一, 患儿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 最常见于4~10个月的肥胖婴儿, 据统计男女患儿比例为1.5:1[1]。早期明确诊断以及及时复位尤为重要。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是小儿肠套叠诊断及复位的首选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肠套叠患儿给予钡剂灌肠, 临床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肠套叠患儿, 其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4~26个月,其中6~12个月患儿31例。患儿发病时间最短3 h, 最长61 h,平均发病时间5.5 h.40例患儿均表现为阵发性哭闹, 其中13例患儿伴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23例患儿查体可触及腹部包块.16例患儿伴随有脓血样便, 7例患儿伴有发热.14例患儿精神较差、嗜睡。40例患儿行常规X线腹部透视, 均有不同程度的肠腔积气, 其中29例患儿可见气液平面。

1.2 方法 应用GE 800 mA X线机及灌肠器、双腔导尿管,在行钡剂灌肠前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全身情况、体温及大便性状, 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结果, 首先行腹部透视, 排除膈下游离气体、提示有肠坏死、破裂的患儿, 对于套叠时间可能超过24 h, 钡剂灌肠明确诊断后则不应强求整复, 以免出现肠破裂, 要向患儿家长说明利害关系, 讲明检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首先排除肠内容物, 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保持患儿安静。

钡剂灌肠时患儿一般取左侧卧位, 钡剂配置不宜太浓,减少钡剂沉淀, 以利于钡剂流动以及钡剂的往返回流。润滑肛管, 经肛门缓慢插管注入1000 ml左右已调配好的钡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钡剂流动的情况, 同时在患儿腹部进行体外按摩, 以减轻患儿肠管的痉挛, 使肠套叠的套入部及鞘部滑动松弛, 切忌使用暴力, 要温柔细致地按摩, 方向要和结肠的走向保持一致, 与套叠方向相反, 帮助整复起到较好的效果[2]。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 回盲部往往是肠套叠起始部, 肠管充血水肿明显, 整复较为困难, 可采取以上方法多次操作,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整复成功率[3]。对于一次不能整复成功的肠套叠患儿, 如情况允许, 可以进行二次整复操作, 对于整复不成功及晚期严重患儿, 不可强行整复,应行急诊剖腹手术治疗。

2 结果

40例患儿钡剂灌肠X线透视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 其中31例患儿复位成功, 成功率为77.5%, 9例患儿复位未成功行剖腹探查手术, 行手法复位治疗, 未出现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肠套叠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 肠套叠最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4],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及影响肠套叠整复的因素文献报道较多[5]。作者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①患儿阵发性哭闹, 造成腹压升高, 在进行钡剂灌肠前可以肌内注射解痉药以及镇静药, 使得患儿保持安静, 有效减轻其腹压, 使套叠部松弛, 缓解肠痉挛。②灌肠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病程的长短、年龄的大小、临床表现及全身状况的好坏, 保持适宜压力, 避免压力过小不能复位, 压力过大有穿孔的风险。③钡剂灌肠的同时, 用手掌平放患儿腹壁上, 局部逆时针由远向近端推送使套头松解, 保持手法按摩动作轻柔, 避免肠管的损伤而引起肠穿孔、坏死。④对于套叠时间较长, 全身病情较重, 不能复位的患儿,要及时作好术前准备, 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的同时尽快手术治疗[6]。⑤在灌肠过程中可改变患儿的体位, 当套颈位于肝脾曲时, 可选用斜位、侧位、俯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当套头到达回盲部时, 可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

肠套叠钡剂灌肠复位成功的标准:①患儿阵发性哭闹等症状消失, 可安静入睡;②患儿肠套叠阴影退缩至全部消失;③钡剂充满全部结肠、逐步进入小肠;④12~24 h后患儿血便消失, 肛管顺利排出积气和粪便, 证明已达到肠套叠完全整复的目的[7];经排钡后腹部包块消失或B超检查未发现套叠软组织块影。

综上所述, 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是肠套叠确诊的首选方法, 钡剂灌肠整复率高, 患儿痛苦少, 治疗肠套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78-1282.

[2]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 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83.

[3] 徐原峰, 黄清贵, 翁志成.浅谈婴儿肠套叠手法整复方法.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6.255(11):51.

[4] 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50.

[5] 刘立炜.小儿肠套迭非手术疗法的现代观.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2.1(1):70-71.

[6] 时永, 候森.婴幼儿腹泻并发肠套叠64例诊治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3):41-42.

[7] 陆诗长, 宗玉平.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急性肠套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临床儿科杂志.2000.18(5):313-314.

Clinical analysis of barium enema for reduction of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s


WANG Yu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henyang Cit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Shenyan.110031,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arium enema under X-ray for diagnosis and reduction of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s, and to summarize its experience. Methods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40 children with intussusceptions, who received barium enema under X-ra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40 cases receiving barium enema, X-ray showed soft tissue mass or cup-shaped filling defect in intestinal canal. There wer.31 cases among them received successful reduction,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77.5%. The other 9 cases were cured after surgery treatment. Conclusion Barium enema under X-ray is the preferred choice for diagnosis of intussusceptions. Barium enema can provide high reduction rate with precise effect and few pain, 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Barium enema; Clinical analysis

】 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临床分析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6.027

2014-10-23]

110031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管灌肠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用于肠套叠患者空气灌肠复位前后52例疗效观察
大黄牡公灌肠散质量标准研究
栀子金花汤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30例
儿童大肠套叠与小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