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脑梗塞患者健患侧肢体静脉留置针留置天数的观察

2015-02-02 06:45温金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脑梗塞

温金葵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观察脑梗塞患者健患侧肢体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堵塞率等,总结脑梗塞患者健患侧留置针的留置天数,为脑梗塞患者临床静脉输液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观察6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选健侧肢体予封闭式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患者选患侧肢体予封闭式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的堵塞率,总结两组留置针留置天数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留置针堵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留置针的留置天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健侧使用封闭式留置针静脉输液,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静脉留置针的堵塞率,从而延长留置针的留置天数,并且有利于保护脑梗塞患者患侧的静脉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脑梗塞患者的痛苦,更有利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脑梗塞;健患侧肢体;静脉留置针;留置天数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91-03

脑血管疾病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名列在前3位,其中,70%的脑血管病为脑梗塞[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脑梗塞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高,预后差,更易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及负担。脑梗塞在全球的高死亡率、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正给各国的医疗服务带来巨大的影响[2]。然而,随着现代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塞的死亡率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脑梗塞患者得以及时救治而存活。但住院期间需长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为了避免患者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以及高渗液引起的局部坏死和静脉炎等并发症,始终保持静脉通畅,为治疗和抢救提供便利[3],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4],在临床护理中普遍使用静脉输液留置针。但是,在选静脉的同时我们又遇到肢体选择的问题。如选择健侧肢体,可能影响患者健侧肢体的正常活动;而患侧肢体活动能力下降,神经血管收缩功能障碍,若选择患侧肢体留置输液管可能增加并发症及不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本文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发现选择健侧使用封闭式留置针静脉输液既可以延长留置针的留置天数,又可以保护患者患侧的静脉的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留置针堵塞的发生率,从而减轻脑梗塞患者的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有利于促进其患侧肢体的功能康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脑病科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50~72岁之间,平均(54.4±4.5)岁;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在50~70岁之间,平均(53.8±4.7)岁。诊断、纳入标准:①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5];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6];③选择神志清楚、偏身肢体瘫痪、发病4周以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标准:①痴呆、沟通障碍等精神智能障碍者;②糖尿病患者;③合并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或者恶性肿瘤患者;④有明确过敏史患者;⑤输入强刺激药物及抗生素者;⑥ 感染及穿刺部位有皮肤症及感染征象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根据随机分组结果选择健患侧肢体、套管针型号及血管,皮肤常规消毒,松动套管,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见回血后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置留针固定更牢固。连接可来福密闭式接头,输液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无需封管,再次输液时,用碘伏棉球消毒可来福接头,连接输液器即可。每日输液完毕,用肝素盐水冲管,以防止置管针内凝血。封管时将抽有3mL肝素盐水稀释液(浓度5U/mL)注射器针头全部或一半插入套管内,先推1mL,然后边退边推,以保持血管内正压,防止血栓形成堵塞套管,直至全部退出,然后用无菌输液贴覆盖肝素帽,最后用胶布将留置针充分固定在上肢前臂、下肢足背。但对脑出血的患者,应禁用肝素盐水,而应用盐水封管。文献报道生理盐水可代替肝素封管,维持时间达16小时。每次重新输液或经留置针给药时应检查及确认管腔内有无血块堵塞以及是否在血管内,如有血凝块时,切不可挤压输液管或用注射器加压将血块推回血管内,以免发生栓塞[7]。把握好留置时间,在无异常情况下,可保留96小时。频繁使用甘露醇患者,留置针保留时间≤3天。连续输液者, 应每日更换输液器一次[8],以防止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指标

疗程结束后的2天内进行对比观察并评价。

2.1静脉炎评价标准按照1990年美国注射护理协会的分级标准[9]。Ⅰ度: 穿刺点疼痛、红和(或) 肿,但静脉无条索改变和未触及硬结;Ⅱ度: 穿刺点疼痛、红和(或) 肿, 有静脉条索状改变,但未触及硬结;Ⅲ度: 穿刺点疼痛、红和(或) 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2肿胀评价标准 采用词语评定量表法[10]。0级:无肿胀;1级轻度肿胀;2级:皮纹消失或静脉条索状改变;3级:有水泡或触及静脉结节。

2.3堵塞评价标准通畅: 可以顺利地抽回血,冲管无阻力,接输液管液体滴入顺畅,滴速﹥80 滴/分;部分堵塞: 轻轻抽吸无回血,转动管道仍无回血,可轻推注液体,接输液管滴速﹤50 滴/分;完全堵塞: 抽吸无回血,不可推注液体,接输液管不能滴注液体。

2.4质量控制为确保患者留置期间获得最佳的护理, 减少观察指标评价时主观认识存在的差异, 均由我院成立的静脉治疗小组3位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指导护理, 由2人共同评定各观察指标。在光线明亮度高的情况下进行评价。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Group T Test)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方差齐者采用LSD法检验,方差不齐者用Dunnett's T3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界限。

4结果

4.1治疗组、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比较如表1、图1所示:治疗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3.50±0.57)天, 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2.27±0.87)天,治疗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讨论

5.1脑梗塞患者患侧静脉留置针容易造成堵塞脑梗塞患者临床上常出现一侧肢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瘫痪,且常常伴有感觉迟钝。脑梗塞发生后,瘫痪肢体处于失神经支配状态,收缩活动减少,肌肉对静脉血管的挤压力也相应的下降,容易引起患侧肢体静脉血流变慢,回流障碍,从而引起静脉血栓形成,造成留置针管堵塞。此外,瘫痪肢体感觉减退,自主活动减少,肢体常处于下垂状态,因重力作用容易造成留置针堵塞,因而不得不拔管而缩短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5.2脑梗塞患者患侧静脉留置针容易导致局部静脉炎脑梗塞患者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导致进食明显减少,机体营养状态较差,此时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下降,特别是患侧肢体,由于血液循环较差,修复能力和局部抗炎能力进一步下降,此时如果选择瘫痪肢体进行长时间的静脉留置针,容易造成患侧肢体静脉炎发生率升高,从而缩短静脉留置针的留置天数。

5.3脑梗塞患者患侧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多脑梗塞患者因患侧肢体处于失神经支配状态,神经血管收缩功能差,血液回流障碍,血管壁脆性增大,如果选择患侧肢体静脉留置针,容易出现水肿,局部渗液等不良并发症状,缩短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5.4脑梗塞患者患侧静脉留置针不利于康复训练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同时,越早开展床边康复治疗,就能尽早地实现患侧肢体的功能重建,使其尽快地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增加患者康复的自信心。此时,患侧肢体的康复运动十分重要,如果选择患侧肢体留置静脉留置针,则不利于患者的功能康复。另外,如选择患侧肢体进行静脉留置针,留置针留置期间,由于患侧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导致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致静脉炎及血流不畅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最终将导致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

总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由于患侧肢体神经血管收缩功能下降,血管壁的修复能力及局部抗炎能力下降,容易导致患侧肢体静脉留置针堵塞,静脉炎发生率升高,从而缩短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此外,如果选择患侧肢体静脉留置针,既不利于患肢的功能康复,也容易造成留置针堵塞及静脉炎的发生,缩短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因此,脑梗塞患者采用健侧使用封闭式留置针静脉输液,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静脉留置针的堵塞率,从而延长留置针的留置天数,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并且有利于保护脑梗塞患者患侧的静脉的血液循环,更有利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Jiang B,WangWZ,Chen H,et al.Incidence and trends of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in China: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cities[J].Stroke,2006,37(1):63-68.

[2]The WHO Stroke Surveillance System(2002)Truelsen,T.& Bonita,R.Surveillance of stroke:The WHO STEP wise approach.Summary.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13.

[3]张虹,胡旭东.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4,( 2): 3-5.

[4]李娜.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 4): 289 .

[5]国家中医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 1) :23-25.

[6]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2) : 379.

[7]王蔚,张卫.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 10):1236 .

[8]胡艳.静脉留置针应用与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6 ,22( 12): 953 .

[9]药晋红,胡牧,张平.静脉留置套管针与静脉炎[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65-367.

[10]Patrzck D. W al,l RonaldM elzack著//赵宝昌, 崔秀云主译.疼痛学:第3版 [M].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284.

(收稿日期:2013.11.27)

猜你喜欢
静脉留置针脑梗塞
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分析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关于脑梗塞患者护理浅析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