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苗学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研究对于中国山地民族学的意义

2015-02-03 14:38纳日碧力戈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族学文献资料人类学

纳日碧力戈

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山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少见的分布地域较广、人数较多的跨国民族之一。苗族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北部的山区地带。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法属圭亚那等欧美国家和地区,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苗族分布。百余年来,苗族及其文化引起国际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史学家、政治家的高度关注,他们深入田野、召开会议、撰写论文、出版书籍,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涌现出来。苗族研究(苗学)已然成为国际显学,苗学文献资源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中国大陆、欧美、东南亚三大苗学文献集散地,为我们开展苗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

中国汉文苗学文献历史悠久,成果丰富,汗牛充栋,国内基本情况较易了解,但国外苗学文献的情况,却较少为国人所知。为此,在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海外苗学文献分布、搜集、整理与研究情况。海外苗学文献是国际学界对苗族研究长期累积的结果,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778年到19世纪末,可称之为海外苗族研究史上以“粗描”为特征的“开创期”。1778年,法国汉学家钱德明(Joseph Amiot)用法文写就一篇专门讨论苗族的文章,在西方学界开启了海外苗学研究的先河。自此以后,英、法、美、日、俄等国陆续出现了关于苗族的记录和研究,尤其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列强加大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侵略和渗透,西方国家关于苗族的文献资料在数量上明显增长。据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等院校图书馆苗学文献专家的不完全统计和估计,这一期间论及苗族的西文文献估计至少在300种以上。在这些早期的苗族研究文献中,主要是西方的传教士、军人、探险家、学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并辅之以他人的文字记录来描述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苗族的“奇风异俗”和生活状态,其代表人物有英国传教士洛克哈特(w.Lockhart)、艾德肯斯(J.Edkins)、美国传教士兼外交官裨治文(E.C.Bridgeman)、传教士暨语言学家卫三畏(S.W.Williams)等人。第二个时期,从20世纪初到1975年东南亚部分苗族开始移居西方国家为止,是海外苗族研究史上以“详记”为主要特点的“发展期”。此一阶段,海外传教士、旅行家和学者们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风俗描述,而是对苗族的仪式、物质文化、心理意识和民间文艺等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分析,其成果不仅在数量上达到千种以上,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譬如,无论是英国传教士伯格理(s.Pollard)和克拉克(s.R.Clarke)关于云贵苗族的记述或者法国传教士萨维纳(F.Savina)对东南亚苗族的考察,还是美国学者葛维汉(David C.Graham)等人对川苗的考察,都较有深度;日本学者鸟居龙藏的苗族研究更注重细节的描述,而且善于比较分析。法国学术界在老挝和越南开展了大量的民族志调查,出版了一系列的田野研究报告,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苗学专家,在越战结束前的很长一个时期里一直在海外苗学研究中独领风骚。第三个时期为海外苗族研究的“拓展期”。随着1975年越战结束后,大批老挝苗族作为战争难民移居欧美,使苗族研究成为海外民族学研究的热点,成为国际上的显学。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有关苗族研究的英文学术文献中,仅硕博士论文达3000多篇,著作至少千部,期刊论文上万篇。这种状况也刺激了东南亚的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家苗族研究的发展,近30年来出现了大批泰文、越南文和老挝文出版的苗学论著。此外,随着RPA国际苗文书写系统在海外苗族中的传播流行,东南亚和西方国家在最近三四十年里印刷出版的苗文著作和文章数量已成千上万。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更好地研究苗学,就必须对上述已有200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多语种文献资料具有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否则我国民族学界的苗学研究将会陷入无法与国际苗学界进行学术对话、与国际学术主流无法接轨、只能“自说白话”“闭门造车”的尴尬局面,很难在学术水平上取得显著提升。因此,对200多年来海内外苗族文献资料开展系统的收集整理、述评和批判性研究,已是摆在我们学者眼前的一项势在必行的重大任务。深入了解海外苗学文献资源的分布,开展世界苗学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苗学界,这项工作对于山地民族学乃至整个中国民族学的发展也必将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反思学术史和寻求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学术发展道路,具有重要参考借鉴。对海外苗学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可为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走向世界,参与国际人类学的学术对话与交流架设了一条便捷之道。为了大力提升中国的国际文化软实力,国家制定了“中国学术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苗族分布于世界各地,苗学人类学天然具有世界性、开放性,使其不仅成为国际学术对话和交流的最佳切入点之一,还可以成为中国民族学走出去、走向世界学术主流的前沿阵线之一。因此,系统地对西方苗学研究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批判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知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发展的学术话语体系及其在苗学民族志领域的具体呈现。苗学文献作为人类学学科发展史一种镜像,不仅可以使我们沿着这条主线勾勒出古典人类学、现代人类学、后现代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史的历史轨迹与脉络,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西方民族学人类学者研究实践的关键场域之一,中国苗学和海外苗学透过各自以文献为载体的历史镜像,还折射出东西方民族学人类学者在研究范式和理论话语方面的异同、交锋与对话,为中国本土人类学家快速、准确、全面地了解世界苗学人类学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方法、学术倾向与政治立场,打开了一条捷径。对世界苗学文献资源开展集成式的收集整理和知识考古学式的批判性研究,显然有助于我们找出这“两个世界的最佳”结合点(即西人常说的“the best of the two worlds”),在继承中国本土苗学研究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既可以避免“东方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陷阱,又可以摆脱民族主义的囿范,在世界人类学学科体系中正确定位,推动中国的山地民族学和山地人类学积极平等地参与到国际学术主流中去,使中国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众所周知,贵州是中国苗族分布最为集中的省份,从人口上看也是世界苗族的中心。基于我们对于与苗族和瑶族这两大世界性山地民族相关学术文献资源所具重要意义的认识,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自从创院伊始,就成立了“海外苗瑶族群研究中心”,组织人员专门从事海外苗瑶研究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为了更有效地整合相关的学术翻译力量,研究院还协助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立了“海外苗瑶学术文献翻译研究中心”,选定了10多本西文苗学名著作为首批“海外苗学名著译丛”,目前大半都已完成了翻译,进入了译校阶段,预计不久就可交送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海外苗瑶族群研究中心”和“海外苗瑶学术文献翻译研究中心”组织人员广泛收集了200多年来苗族研究方面的以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撰写或出版的文献资料,编写了“世界苗学文献资源丛书”,包括了《二十世纪海外苗学英语文献综录》《中国苗学文献资料题录》《百年来日本对苗族的研究》《俄语学界苗族研究文献题录与述评》《二百年来法语苗学文献题录与述评》《德语学界苗族研究文献题录与述评》等等,也写出了一批很有学术新意的文献述评和批判论文。本期栏目特地从中筛选了4篇论文来公开发表,分别是蒙昌配、龙宇晓的《海外苗族研究文献中的文字学圭臬——阎幽罄的中国苗族文字史研究》,王薇的《美国苗族英语文学研究文献述评》,何源远、龙宇晓、李国栋《日本苗学文献史略》,龙正荣、石锋、潘运、胡展耀的《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海外苗族文献资料研究构想》。

蒙昌配等人的《海外苗族研究文献中的文字学圭臬》一文是其系统收集整理海外苗文研究文献资料过程中形成的系列成果之一,对瑞典学者阎幽罄(J.Enwall)以英文撰写出版的关于中国苗族文字发展史的鸿篇巨著《神话成现实:中国苗族文字史》(上、下册)进行了深度解读,不仅分析了该著的主要观点,阐述了它的重要学术贡献,点评了缺陷与不足,而且还着重指出了它对于中国苗族文字研究及发展的启示意义。王薇的论文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苗族英语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外范围内首次对近年来海外学术界在美国苗族英语文学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学术史的考察,对我们深入了解海外苗族英语文学研究在苗学中的地位、海外苗学发展走向,特别是对于我们开展海外苗族文学的文学人类学研究,颇有裨益。何源远等人的《日本苗学文献史略》对百余年来日本学术界研究苗族而形成的文献资料展开了梳理和述评。基于其所搜集整理的学术文献资料数据,作者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百年来日本苗学的学术发展史,揭示了日本苗学研究文献在主题选择、理论架构、研究方法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基本特点。这项工作在国内外都属首次,具有很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龙正荣等人的《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海外苗族文献资料研究构想》,试图在苗学文献资料研究领域探索新的方法,明确提出:对于200年来海外苗族研究形成的大量文献资料,应采取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从海外苗族文献的数量、内容、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深入挖掘海外苗族研究文献中的知识结构、特征、规律,把握其知识发展趋势;这样的研究对于加深对海外苗族文献的认识,促进中国苗学研究国际化和强化苗族的国际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这4篇论文的作者们对200年来海外苗族文献资料中的一些重要进行了搜集整理与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相信他们的论文能够加深我们对海外苗学文献资源的了解,有助于推动山地民族研究领域的海内外学术交流和对话,为中国山地民族学与国际学术主流的接轨和同步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责任编辑:曾祥慧]

猜你喜欢
民族学文献资料人类学
视觉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摄影、保存和传播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信息时代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与建设研究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梅里亚姆的界定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
图表的利用
新疆少数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民族学思考
方志学与民族学(上)
近代华牧徐松石“中国认同”的三重变奏
喇叭苗民间观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