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粪为宝将在中国大获成功

2015-02-03 03:59
环球时报 2015-02-03
关键词:废物沼气粪便

彭博新闻社2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人如何把粪便变为“黑金” 海因茨-彼得·曼格醉心于把人类粪便变为“黄金”。随着千百万中国人移居城市,这名德国工程师坚信该国将大获成功。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厕所废物被转化为肥料和沼气。据估计,北京每天处理6800吨人类粪便,体量之大几乎可以填满三个奥运游泳池。

过去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驱使数以百万的农民进城务工,造成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潮。这迫使城市规划者想方设法处理厕所废物,并引入曼格这样的工程师协助改善处理模式。在中国各地,推动对居民粪便再利用,转化为能源或肥料的力度不断加大,曼格如今主张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国家。

曼格1982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成都,协助做一个沼气项目。他从一开始就被吸引了。中国人愿意尝试不同的方法,可持续地利用废物,这令曼格惊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扩大用于农村的一种模式。今天,中国4000万农户建有人畜粪便池,经过消毒处理后剩下的就转为液体农肥。在中国首都生活了十年的曼格表示,北京采用的是该模式的工业化放大版。

城市新移民是大规模实施上述政策的一个挑战。他们当中许多人仍然把厕所看做垃圾桶,废电池、报纸等杂物都往里面扔。而且曼格说,中国人常常用新鲜食材做饭,这就意味着废物的水分往往比在欧洲更大。“非常湿,焚烧起来太费燃料,因此不能照搬欧洲模式。”

另外,曼格主张对公共厕所的灯泡进行更好地维护。“人们需要在夜里上厕所。如果没有电灯,他们怎能看得清?”他指的是有时候早晨公厕粪便堆积,“那就浪费了很多排泄物”。▲

(作者娜塔莎·汗,乔恒译)

猜你喜欢
废物沼气粪便
沼气发电工艺中沼气干燥设备的应用
废物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
“粪便移植”可治病
废物处置劳务收入确认探究
河北农民凭沼气专利致富
废物巧利用
技术先行,加强交流推动中国沼气健康持续发展
谁造就了北大的“废物”
观察粪便 调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