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5-02-03 02:56王立嘉赵悦品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王立嘉 赵悦品

摘要: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注重专业化,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内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制约因素,指出高职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要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经管类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以增强对社会和经济的服务能力为最终目的。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满足市场、行业、岗位的需求。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并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来培育高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中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当今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传统教育理论与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其培养模式必须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和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

1 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众多。如美国实行的“合作教育”,也称工读课程计划,让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时间交替进行,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实践能力。在英国,主要是采用“三明治教育模式”, 实行边学习边工作,体现了理论和务实的结合。在日本,“产学结合”把企业生产实践的技术难题放在学校的科研工作中进行;德国的“双元制”其中的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实践,强调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这些模式及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各自的国家都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国内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有:“五阶段”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式。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我国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教育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很好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要求。

2 河北省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指导思想,我省高职类经管专业结合现代经济学和管理教育的基本特点,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以质量求生存,靠特色办学,凭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想。但在实际中,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致,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不尽相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各有侧重,生源质量不一,建立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困难的。在具体实践层面上,河北省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政府扶持力度小,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方面缺少国家级的法规体系以及保障制度,难以吸引和鼓励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看到,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属于体制分割状态下不同的社会系统,校企双方之间的相对隔绝使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校企合作体系将有助于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2.2 高职院校缺少与企业目标的价值整合 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起创造价值作用的经济活动,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往往忽视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现实需求,给企业生产和经营造成损害。这需要高职院校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找准合作双方的结合点,实现与企业的优势互补,使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兼顾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企业需求的现实性,校企双方的合作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2.3 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待提高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必须与现实同步。同时,学校还要依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积极接纳知识经济中属于学科前沿的信息。

2.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迟缓 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制约着河北省高职教育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影响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基础理论扎实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群体是当前高职院校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2.5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 不少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条件较差,设施陈旧,数量不足,实训教师水平不高,实训的教学及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一些高职院校错误的认为,经管类各专业可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将经费大量投入工科仪器设备的采购,客观上也造成了经管类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滞后。

3 河北省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面向市场,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 更新观念,树立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先决条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中心增强质量意识,以适应行业或职业岗位群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专业设置,增强市场意识,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立配套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增强终身教育意识。

3.2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是高职院校采用的一种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课堂教学与企业运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融为一体,从而缩小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人才标准之间的差异。此外,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标准,共同分担实训场所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达到资源共享,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多方共赢的局面。

3.3 建立创新性经管类人才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重视课程的整合与重组。及时更新教材,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发展方向。教学方法应重视实训和实践,运用校内模拟实验室强化训练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感。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经管类专业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创新、创业类课程,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一支具备实践经验、掌握相关技能,有过硬技术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为此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此外,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可以使教师成为高校联系社会的载体,使教师达到知行合一,增强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河北省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市场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创新型、综合性、应用型为特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经管类人才培养方面改变教育思路,创新课程体系,更好的为学生搭建学习经济管理类知识的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能够提高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实现企业、学生、社会经济的多方受益。

参考文献:

[1]赵宝芳,郎琳,王静.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11).

[2]王永利.工科高校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

[3]彭方志,周斌,史仕新.论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24).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河北省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RSHZ-2014-03031)。

作者简介:王立嘉(1980-),男,河北鹿泉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赵悦品(1973-),女,河北晋州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猜你喜欢
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