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逸仙”舰

2015-02-04 01:34萨苏
兵器 2014年5期
关键词:舰体军舰日军

萨苏

抗日战争中,曾有许多中国摄影记者辗转于火线之间,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成为今天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资料。无独有偶,日本当时也有一些民间摄影师出现在两军交锋的战场上,东京玉川照相馆的摄影师玉川丰吉便是其中之一。他在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打响后赶赴上海,到前线拍摄照片。笔者曾从日本购得一册该馆1937年11月编纂的战地影集,其中保留了大量真实的战场画面。不过,由于玉川本人在战斗中被炮火击伤,没能继续拍摄,因此相册中也收入了若干日军提供的图片,其中有一幅中国军舰在日军轰炸机的攻击下奋力迎战的照片颇为珍贵。

从淞沪会战到南京战役,中国海军在长江下游,遭敌航空兵与舰只两面夹击。“宁海”“平海”“应瑞”等主力战舰先后战沉于此。德国顾问形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所见最激烈的海空战斗”。

题图这张照片,应为日军轰炸机队的成员在轰炸过程中所摄,可见水面上的中国军舰在全速规避,身后水面上留下激荡的波纹,舰上火炮指向右舷,似在进行防空射击。一颗日舰投下的炸弹正在该舰左舷后侧水中爆炸,白色的巨浪冲天而起。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先生对此照片进行了研读之后,判断该舰为当时中国海军最新锐的战舰之一——“逸仙”号大型炮舰。

“逸仙”舰是中国海军在民国时期自行建造的,由叶再馥设计,江南造船厂1931年建成。叶是广东番禺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曾在“平海”舰的建造中纠正日方设计错误而名噪一时。

“逸仙”舰排水量1560吨,装备荷兰造(实为规避凡尔赛条约而转移到荷兰运营的德国厂商)150毫米前主炮1门,140毫米后主炮1门,76毫米高平两用炮4门。在抗战前为了加强防空,该舰还在飞桥等位置增设了重机枪。

当时,正是国民政府所谓“黄金十年建设期”开始之时。由于现有军舰多为清代遗物,为了保障海防,海军部长陈绍宽向蒋介石提出了100艘军舰的造舰计划,并恳切地向蒋介石请求:资金方面,少编一个甲种师,几年就够了。然而此时蒋介石内战正酣,不要说一个甲种师,连一个丙种团也少不得啊。不过,在蒋桂战争中,蒋介石认识到了海军的威力。因此,他还是对海军建设提供了有限的支持。

在国民政府的有限支持下,海军方面得以在抗战前建造和购买了一批新型军舰,如“宁海”“平海”“成宁”“民生”“民权”等,成为海军在抗战中的主力。“逸仙”舰就是这时建造的,也是这批舰艇中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军舰,战斗力在抗战前的中国海军中仅次于“宁海”“平海”两艘新式巡洋舰,排名第三。由于设计非常成功,江南造船所1936年曾开工建造一艘该舰的扩大型炮舰,无奈的是,直到日军攻占船厂,该舰工程仅完成不到一半,遗憾地被放弃了。

由于总体实力较弱,战前中国海军的作战思想是放弃沿海确保长江。“逸仙”舰吃水浅,火力强,机动性好的设计特点非常适合长江中使用,其战斗力恰好可以克制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国在长江中使用的炮舰。该舰性能极佳,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业和军事舰艇设计的最高水准,是中国海军的一件利器。

日方曾在其内部档案中记录“逸仙”舰参与福建镇压十九路军作战等情况,也对这艘中国新锐战舰很为留意。不过,“逸仙”舰的舰体材质采用软钢板,除了装甲司令塔可以提供保护外,全舰其它地方并无装甲保护,是其较大弱点。由于其上安装有一门150毫米炮,按照当时世界海军装备150毫米以上火炮军舰可称巡洋舰的标准,中国海军也把“逸仙”舰列入“巡洋舰”的序列,但一千五百吨的袖珍吨位使其在世界海军中只被承认为大型或中型炮舰。

1937年9月25日,在保卫江阴封锁线的战斗中,“逸仙”舰被日军轰炸机命中,壮烈殉国。陈悦先生能够将其认出,是因为其线条复杂的上层建筑从空中看来十分醒目。

“逸仙”号在江阴战沉之际,舰上飘扬的是海军部次长陈季良中将的将旗,标明“逸仙”舰是中国海军的旗舰。就在三天前,原中国海军旗舰“平海”号壮烈战沉,陈季良移旗“逸仙”舰,又遭到日机集中攻击。

此时,各舰经多日战斗,高射炮炮弹已经基本用尽。“逸仙”舰舰长陈秉清深知自己军舰防空力量薄弱,看到日机欺中国舰队火力弱经常低飞投弹,遂心生一计,将没有防空用途的150毫米主炮瞄向日军可能来袭的东方水天线处,待日机编队飞来,突然发炮。据舰上老兵事后回忆,“日机没有料到中国军舰有这样远射程的防空武器,未做规避,当即被击落一架”。(根据日方史料,此场战斗中有第二联合航空队第12战队的一架九二式舰载攻击机损失,驾驶员为寺田上飞曹,但没有任何对空射击瞄具的150毫米舰炮对空射击时能有效命中,实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但这种传说未能挽救危局,在日军随后的密集轰炸中,“逸仙”舰中部中弹,左舷外侧爆炸的近失弹也给舰体造成极大破坏——很可能就是题图中在舰侧爆炸那枚炸弹所伤。由于该舰没有装甲,25.4毫米的软钢船壳无法承受重磅炸弹的攻击,最终“逸仙”舰大轴被炸断,舰体大量进水,舰员阵亡十四人,负伤八人(包括陈季良将军本人),舰长在指挥堵漏无效后,强行将该舰抢滩搁浅于鱼目洲岸边。赶来救援的驱逐舰“建康”号也遭日机围攻,中弹八发,沉没于龙梢港。“逸仙”舰被击沉后,陈季良中将再移旗舰于运输舰“定安”号,继续指挥战斗。

该舰搁浅后,最初仅向左有约二十度倾斜,但因江水涨落,不断浸入,最后造成舰体向左侧横倒,达到横倾近七十度的情况。

“逸仙”舰的历史还没有终结。日军占领江阴后,派人将其打捞出水。最初准备赠送给汪精卫政权,可是由于战争不断扩大,日军舰船捉襟见肘,于是毁约将“逸仙”舰编入日本海军,并在尾部增加一层舱室,改做日本海军水兵学校的练习舰,并改名为“阿多田”。

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迫将“逸仙”舰归还中国,并附送了一套从装甲巡洋舰“八云”号上拆卸来的豪华柚木家具。“逸仙”舰重新列入中国海军序列,这番经历不可谓不传奇。

重新回到中国的“逸仙”舰服役于国民党海军中,并随蒋军撤退台湾,在1958年方才退役,1959年出售解体,成为中国抗战前海军中少数“善终”的舰只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舰体军舰日军
图解军舰
“维斯比”级护卫舰
乌总统呼吁北约派军舰抗俄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小记者采访外国军舰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