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治中国目标下高职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2015-02-06 15:49汪玉珍刘丽萍
法制博览 2015年28期
关键词:规则法治意识

汪玉珍 刘丽萍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目标。法治国家,其实就是社会按照规则体系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况。规则意识是法治建设基石,没有规则文化作为基础,法治大厦也就无法矗立。因此,培育公民规则意识,应当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应有之意。为了适应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做好学生规则意识培育工作。

一、高职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规则就是制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大到国家的法律,小到集体的规章制度,以及大家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规则是公共的,是享受权利的保证,是形成秩序的保障。规则意识是个人的,是决定做人的境界,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国家的法治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规则意识的缺乏直接导致的就是社会运行成本的居高不下,效率的停滞降低。

高职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规则意识强弱关系着个人的成长成才,影响着法治中国的目标及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规则意识的培育是完善高职学生人才素质培养与教育的重要方面。规则意识是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大学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健全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应把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纳入育人的重要位置。

(二)培养规则意识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法治对于国家来说,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于公民个人来说,应该是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就是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公民的规则意识。高职学生就是要在法治中国的目标建设中起推动作用,通过规则意识的培育,建立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形成依法办事的行为方式。

(三)培养规则意识有助于高职学生健全人格,成为合格职业人。高职学生作为社会未来高级技术型人才,应该是具有规则意识的人。然而,高职院校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专业技术发展的教育上,规则意识教育是个盲点。加之高职学生文化基础与行为习惯“双弱势”,规则意识缺失尤为突出。而现代企业对规则非常重视,“制度是铁,谁碰谁流血”。企业在用人标准上强调爱岗敬业,遵规守纪。高职学生要想把自己打造成合格的职业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培养规则意识,遵守规则,从而赢得社会和企业承认与接纳。

二、高职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规则意识状况不容乐观。校园里,违规违纪现象屡见不鲜:上课迟到、旷课,考试作弊,在宿舍违规使用电器,毁坏公物,盗窃等等。更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规则文化传统的缺失;高职学生是文化基础与行为习惯“双弱势”的群体,他们自控能力,自我约束力较差;加之高职院校规则意识教育的薄弱。然而规则意识是法治中国的基石,因此,注重和加强高职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

三、高职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基本途径

鉴于当前高职学生规则意识淡薄的现状,当务之急的就是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强化学生的规则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克服个人主义,牢固树立依照规则办事的意识,塑造学生良好个性,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一席。

笔者根据规则意识的三个层次认为对高职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基本途径应从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两个方面着手。

(一)法制教育是高职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基础

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其前提条件是必须让学生对规则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法律是明确的硬规则,法律是公民行为的普遍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刚性底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高职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基础。它可增强学生敬畏法律的自觉性,使他们真正懂得,法律存在的必要性主要在于保障公民安全、财产、幸福等基本权利。

具体措施:首先通过依法治校营造有利于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校园氛围;其次学校要切实抓好《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没有绝对的权利,也没有绝对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将一己之利凌驾于国家和他人的合法利益之上。要坚持程序义务和实体义务相统一,在追求自身正当利益时,必须重视手段的合法性。以中国游客大闹曼谷机场为例,任何通过不法手段去追求本为正当利益的行为,最终会变得不正当,不会受到法律保护。尤其是要推行实用法律教育,如学校可通过聘请实用法律教育的专项和常年法律顾问,还可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旁听法庭审判,开设法律咨询等。让学生领悟、感受法律的威严,自觉敬畏法律,从而养成遵守法律习惯。

(二)公民道德教育是高职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

规则意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在这种境界下,外在规则内化为人的基本素质。“规则意识”重在意识,重在自觉和习惯,这其实就是一种道德修养,因此它仅靠法制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规则意识之形成的前提是人的敬畏观念,显然,这种敬畏的源动力更多来自于理性或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两点,离不开道德教育和人文启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公德是柔化的软规则。于当下而言,价值冲突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选择,现实中公德私化非规则行为广泛存在才使得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堵车等现象一直驱之不散。而现代社会的秩序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社会是由无数规则构筑起来的稳固结构,人要生活在社会中就只有去适应这个结构,以自我约束的方式享受自由,个人对自由的追求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个人对权利的行使不能损害他人的权益。

在高职学生社会化进程大大缩短的情况,学校要教会学生应遵循的做人最起码的准则,让学生掌握社会规则中最重要的“品德、原则、责任”,把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作为一项素质教育内容来抓,从公民道德教育入手使学生遵纪守法,怀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让“规则意识”融进每个学生的血脉。

具体做法有:首先,学校领导及老师要起示范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出表率,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感化、影响学生;其次以日常管理为基点,从完善学校的规定,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做起。让学生参与制定一些规则,了解规则,理解规则的意义,从而真心接受它。在规则执行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再次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优势,突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及公民意识。同时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为学生的社会生活教育提供机会和平台。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内化自省。最后,重视舆论氛围的营造,发挥学院的学生社团作用,在这些小集体中,每个成员对其有一定的依赖和信任,在这里违背规则的行为到底是受到默认、嘉许还是鄙视、责备,对于个体的影响甚大。这是非常有约束力的舆论氛围,且易于培育人们内在的羞耻心和内疚感,能扬正气去歪风邪气。

[1]童世骏,周武.现代社会与规则意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2]赵修义.思想者小传[N].解放日报,2015-1-3.

[3]饶世权.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青年探索,2007(2).

[4]甘藏春.当前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N].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12-25.

猜你喜欢
规则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让规则不规则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