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草根艺术 创新群众文化
——“大沥杯——中国好哨音”案例分析

2015-02-07 08:39张婉萍
神州民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哨音羊城晚报口哨

张婉萍

(南海区大沥镇文化站 广东 佛山 528200)

发掘草根艺术 创新群众文化
——“大沥杯——中国好哨音”案例分析

张婉萍

(南海区大沥镇文化站 广东 佛山 528200)

本文通过对口哨文化的历史渊源的梳理,展现大沥镇发掘口哨艺术价值,创新群众文化,开展中国好哨音品牌活动的实践,探索在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中发掘草根艺术并发扬光大的新思路、新经验、新路径。

口哨 草根艺术 大沥杯 中国好哨音 群众文化

口哨是一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草根、便捷、接地气、参与度广的性质。以往,不少人在心目中依然对口哨存在“偏见”——嘴唇轻撅,配以舌齿动作,便是口哨的声学原理,无需购置昂贵的器物,几乎人人皆可发出声响乃至演奏音乐,能称之为“艺术”吗?《诗经》中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啸”就是口哨。或因“门槛过低”,口哨一度被逐离音乐的殿堂。2015年1月6日晚,随着一场“中国好哨音——广东大沥新年口哨音乐会”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都市剧场圆满上演,观众开始重新审视口哨这个看似“非主流”、实则很大众的表演形式。

一、口哨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2世纪,文明古国印度就见口哨踪迹。到了19世纪,口哨艺术风行世界,在欧洲,无论绅士淑女,贵族平民都喜欢它。据说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常在工暇之余吹口哨自得其乐!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口哨风格独特、别出心裁,用口唇以高超的技巧吹奏出各种乐曲,在众多音乐形式中显得别有一番韵味。“双唇乐声,声似天籁”古人把吹口哨看得很神圣,据称最初只在神仙与帝王之间流传。唐朝孙广说:“故太上老君授(传授)南极真人,南极真人授广成子,广成子授风后,风后授务光,务光授舜,舜演之为琴以授禹,自后或废或续。”舜帝把吹口哨演绎成如同弹琴一样优美的旋律。西晋成公绥《啸赋》也说:啸,“动唇有曲,发口成音。”

魏晋时代,《世说新语》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这“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肉”指美妙的歌喉。意思是说丝弦弹拨的曲子不如竹木吹出的曲子动听,而竹木吹出的曲子又比不上人的喉咙唱出的歌曲动人。它盛赞了声乐的艺术魅力,认为人的声音最能将人的情感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当然,竹管乐也绝没有人体随身携带的乐器口哨能打动人。口哨既然是人自身携带的乐器,也是“肉”之组成部分,所发出的是天然之音、自然之音。口哨的声音是自然和人为两方面造成的,它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它是一种随时随地都能吹奏的音乐。

中国的口哨艺术得到快速发展,高峰论坛、协会成立、研究成果不断。口哨组织与活动日渐活跃普及,艺术进高校、促进了口哨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草根艺术,发扬光大

口哨是随身的“乐器”,是上帝赋予人类美好的音乐潜能。中国口哨协会名誉会长余音先生说,“口哨的魅力在于情感的表露、思想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回肠荡气、余音不绝。”他认为,口哨不仅不逊于其它音乐艺术,而且在很多方面还更胜一筹,只是我们还没有很好的去感受和发掘罢了。

在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不仅具有很好的想象空间,而且心随意动、哨由心来,何等的潇洒自如,气定神闲;根植于大众的艺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表现方法上,独树一炽,相对于歌唱而言,口哨可以运用很多器乐化的技巧增加表现力;而相对于器乐来说,口哨又具有很强的歌唱性;

在口哨音域上,可以超越任何一位歌唱家和吹奏乐器,。同时传统的吹奏乐器都是固定音程的,音与音之间不能无限过度,而口哨不仅可以像吹奏类乐器一样运用气息的表现力,还可以像弦乐一样流畅.

南海大沥镇群众文化活动几乎每个周末都举办各种晚会,吸引众多老百姓参与,极大地丰富了周边群众的文化生活、精神需求,深受各级领导以及当地群众的好评。但是,大沥在努力推广建设群众文化的过程中,也遇到发展瓶颈。一是旧有的艺术形式很难找到突破口,歌舞、美术、摄影书活动对于老百姓而言似乎已有“审美疲劳”,群众对各类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二,群众文化活动囿于地域性,影响力有限。如何创建新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影响力,带动更多、更广泛的人群参与。

2014年5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牵线组织,大沥镇文化站与中国口哨协会、省文联联合举办“中国好哨音”——大沥杯首届中国口哨大赛”。“中国好哨音”——大沥杯首届中国口哨大赛,吸引了全国十几个省份的口哨发烧友报名参赛,而中国口哨协会会长孟维鸿更以“绝不输给世界级口哨大赛”来形容本次大赛的选手质量。大赛采用了短、平、快的赛事流程,首先展开初赛网上报名,再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初赛筛选,随后举行了复赛、决赛、颁奖礼和展演等一系列活动,大大地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投入。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旗下羊城晚报、新快报、民营经济报、金羊网等媒体的大力宣传下,赛事的辐射力、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吸引了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广东电台、新浪网等具有全国影响力媒体的追访报道。

“‘中国好哨音’——‘大沥杯’首届中国口哨大赛”,是大沥镇举办“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赛之后又一张文化名片。大沥镇党委委员钟淑贞接受“中国口哨大赛指定基地”牌匾。这是基层文化单位与媒体联姻的一次成功尝试。当下广东各地基层群众文化如火如荼,各地基层文化单位也喜欢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化形式推广开来。在大沥镇文化站的支持下,“中国好哨音”的创意有了“落地”的可能性。在首届大赛成功举办后,鉴于活动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大沥镇和各主办方约定,“中国好哨音”品牌永久落户南海。

2015年初在大沥举办的口哨新年音乐会,中国口哨协会会长、口哨音乐家孟维鸿指出,“音乐会比之前的口哨大赛在组织形式上更新颖、更成熟”。音乐会请来台湾地区的两位“哨王”,也是希望促进两岸的口哨艺术交流,让更多人爱上口哨。为了让口哨这一“大众化技能、小众化艺术”为越来越多人接受,以致认可其背后价值,必须逐步让它登上大雅之堂,才能使口哨艺术发扬光大。

三、“中国好哨音”,群文新品牌

中国好哨音——“大沥杯”首届中国口哨大赛获得圆满成功。大赛高手如云,几乎网罗了全国顶尖口哨高手,评委阵容权威,除了知名的口哨艺术家,更有来自声乐、管乐、弦乐等各领域的专家坐镇。这一赛事填补了国内口哨艺术界的空白,在口哨艺术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一)强强联合,共同打造文化新品牌。大沥镇文化站与媒体、人民团体、专业协会联手,特别是利用媒体品牌创新和推动群众文化。“中国好哨音”由中国口哨协会、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省文联、南海区文联主办,广东省音协、羊城晚报娱乐新闻部协办,大沥镇宣传文体办、大沥文化站承办。充分体现强强联合的优势。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以自身强大的品牌资源,参与打造这一文化活动,既是对广东区镇文化建设的支持,也是自身转型、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贴近民众、贴近生活,对促进大沥镇全国文化品牌打造,具有突破性意义。发掘口哨人才,促进口哨艺术的普及、提高,创新和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这正是本次口哨大赛的意义所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能够利用自身丰富的媒体资源,为文化事业添砖加瓦,这是媒体努力的方向。

(二)外来文化和时代观念让它焕发生机。首届口哨大赛的举办,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期间,由作曲家,演奏家组成的评委班子牺牲业余时间,义务为60余位参赛选手打分、排名。尽管决赛举办地佛山大沥离不少选手居住地相距甚远,可参赛选手依然自费前来。以黑马姿态进入决赛并一举夺冠的新科“哨王”康笑笛大气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台湾哨王”李贞吉、李育伦父子更是前来助阵大沥新年音乐会,两人合奏的宝岛名曲《阳明春晓》.

(三)为什么“中国好哨音”会选择大沥?为什么大沥能吸引到中国口哨音乐两大基地的落户?“因为大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础,也吸纳着各方面的艺术人才。”中国口哨协会理事长孟维鸿说。尽管当地没有相关的组织,但大沥、南海有很多会吹口哨的人。今后我们会通过海选、培训等,挖掘和培养一批口哨爱好者,使口哨艺术得到更广的传播。使“中国好哨音”从大沥出发,走得更远、更好,并传承下去。大沥,将成为全国哨友的圣地,今后,大沥将成为中国口哨艺术的“奥斯卡”,每年在这里举行口哨大赛颁奖的盛典。

据悉,在国外大赛举办多年,国内以前也举办过口哨艺术节、高校巡演,但这样正式的大赛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名誉理事长余音认为:这次“中国好哨音”系列活动对于中国口哨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无论是参加的人数还是地域、组织、规格,都是史无前例的。

群众文化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 而口哨恰恰是最接地气的艺术,能高也能低,延伸空间大,日常生活中在家里就可以吹,又可以几个人联排,或与乐器结合演出,变成大众的音乐文化。口哨正好给了我们一个突破口。举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可雅可俗口哨大赛在广东是第一次举办,我们也想乘着这股东风,把口哨或是一些比较草根的文艺形式挖掘出来。

[1]周豫.叶嘉怡.小口哨吹到大舞台.南方日报,2015.01.09;

[2]谷体伟.余音:吹口哨变成了我的一张名片.羊城晚报,2014.5.24;

[3]谷体伟.选手水平不输世界口哨大赛.羊城晚报,2014.5.24。

张婉萍(1971—),女,本科,现任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文化站副站长。

猜你喜欢
哨音羊城晚报口哨
甲巴吹着引风口哨走过山岗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春天吹着口哨
不是所有进步都这么明显
不是所有进步都这么明显
哦, 那让人魂牵梦绕的口哨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变速器哨音的解析
金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