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中国以改革姿态迈入2014年

2015-02-09 00:25
中国对外贸易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欧比特经济

·GLOBAL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 中国以改革姿态迈入2014年

去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任组长。

去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了2014年新年贺词。

俄新社引述习近平的原话,2013年对中国和人民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共同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习近平说,2014年,中国将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俄塔社的报道称,由习近平亲自领导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此举证明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希望破除深化经济政治改革道路上的障碍。这些障碍与中央或地方存在的一些反对改革现象有关。与此同时,专家还认为,习近平深谙保持国内稳定的重要性。

路透社的报道称,习近平将担任一个主管经济和政治改革小组的负责人,这凸显他推进改革、不惧特权阶级阻力的决心。报道指出,中国于2013年11月出台30多年来最大胆的改革计划,以保证经济更加平稳发展。中共承诺要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为领导改革设立专门的小组。

德国《明镜》的报道,中国的改革计划内容全面且雄心勃勃——提振私营经济,让货币政策和税务政策更透明,提高反腐成效。现在,中国领导层又发出明确信号以表明改革计划的严肃性:习近平将亲自监督新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实施。

主持者言: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以习近平为组长的中国领导人正在拉开新一轮的改革大幕,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中国原有的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综合体系,但近年来利益格局固化,要做一些根本性的改动,会对原来的利益格局发生大调整,利益博弈是无法避免的。如果中央不抓顶层设计,在各个部门完成设计、形成格局以后,再协调就难了,因此要建立一个中央直接领导的工作班子来统筹协调。

习近平亲自担任该小组组长,意味着这一改革领导小组将比过去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更有权力。只有成立这样一个利益超脱的机构,才能推动改革走向深入。

·GLOBAL中国成最大货物贸易国 距贸易强国还很远

1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表的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16万亿美元,经人民币汇率因素调整后同比增长7.6%。

在2013年1月至11月的11个月里,美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57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现在基本已经肯定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这对我们国家外贸的发展可以说是个标志性的里程碑,”中国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

据美联社报道,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笃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2013年,中国在商品贸易额上首次超过美国。报道称,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价值为4.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6%。郑跃声在介绍中国201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时表示,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首次位列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可以说已经基本成定局。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美国2013年1月至11月的进出口商品总额为3.57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几乎可以肯定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美国去年全年的商品进出口数字将在2月公布。《金融时报》指出,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崛起,正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过去30年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每四年就大约翻一番。中国2009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国,目前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相当于超过全球贸易总量的10%,高于2000年的3%。中国的出口商品种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纺织品、衣服、石油产品转变为高科技机械和电子产品。

美国《连线》杂志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将很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相当于美国的80%。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全球文化影响力也将随之提升。

德国《世界报》的报道说出许多分析人士对中国保持乐观的理由——不断改革。文章称,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告别过度依赖出口、政府投资和廉价劳动力的模式。中国的目标是建立高效创新的新经济,同时又保持在全球贸易和金融领域的力量。

美国《外交政策》称,在30多年的快速扩张和日益加剧的不平衡后,北京2014年将开始从根本上转变经济模式,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三中全会后公布的文件阐述中共提出的改革计划,其中包括货币与利率机制的自由化、鼓励创新、改革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加强法治等。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前景诱人,但也可能遭遇强大的阻力。未来5年对中国至关紧要。

法国《欧洲时报》近期编译《南德意志报》刊发《中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的文章称,中国早就从德国手上夺走了“世界出口冠军”的头衔。如今,中国进出口总额又超越了美国,尽管中国的外贸增速还未达到官方的增长目标。专家还预计,由于欧美贸易需求的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仍会向好。

主持者言:前不久,中国刚刚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是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跻身全球最强大国家之列。同时,也表明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以及与中东不断扩大的贸易流动,全球经济实力发生了变化,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实力有所下滑。

虽然这一超越具有积极的象征性意义,但结构和利润分配方面,中国贸易还存在“软肋”。正如遭遇人均GDP尴尬一样,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的“第一”也相当“浮肿”。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造成进出口总值高而利润低,这一部分贸易,中国只赚到了加工费。

反观美国。美国凭借对技术、标准和软件的垄断,占据价值链的制高点,在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都赚取了利润。因此,中国离“贸易强国”还有相当的差距。

·GLOBAL比特币价格反弹 投资者风险日增

2009年1月,比特币正式诞生。如今,比特币迎来了自己的5周岁生日。尽管负面消息依然不断袭来,但曾经疯狂的比特币近期却表现平稳。

据美联社1月17日报道,一天前,曼哈顿一位法官批准没收一批比特币。这些比特币是几个月前美国政府从黑市网站“丝绸之路”的服务器上查封的,理由是这些数字货币被用于洗钱。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报道,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举行听证会,讨论比特币可能为“政府和社会”带来的“前景与风险”。美国司法部刑事审判庭总检察长米斯利·拉曼向委员会说明比特币成为新的犯罪形式。“在毒贩、儿童色情贩和大规模欺诈犯罪者中,比特币的使用日益普及。”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大范围的投机行为推高了比特币的币值,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比特币付款方式。但中国人民银行对这种货币的使用施加了严格的限制。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被窃比特币无法恢复,因为所有交易都是不可逆的。被用来储存比特币的网上钱包一直遭到大量网络袭击,有些用户则承受了意外的损失。一个名为詹姆斯·豪厄尔斯的人在扔掉硬盘的时候丢失了约460万英镑,因为他忘了他在硬盘里存了比特币。不同于存在常规银行里的钱,比特币没有保险,一旦丢失,就没有办法挽回。

据法新社报道,赌城拉斯维加斯两家赌场在1月21日宣布,将接受虚拟货币“比特币”付账。这一消息或将再次刺激比特币行情。

《金融时报》警告说:小心21世纪的郁金香——比特币狂热。报道指出,这种货币之所以吸引人有两个原因。一是匿名,利于逃税和洗钱,但这不会长久,因为当局已经知情。另外一个是纯粹投机。比特币是当代郁金香。狂热尚未结束。但是持续时间越长,可能受损的投资者越多。

主持者言:比特币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的虚拟货币。自2009年1月诞生以来,价格不断攀升,受到众多投资者追捧,全世界的技术专家以及经济学家们都为之疯狂。

2013年,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数量迅速增长,但同业间的竞争、政策的挤压、运维成本的提高,让交易平台的日子不好过。面对残酷的竞争,交易平台卷钱“跑路”、不能提现的丑闻频现。

2014年1月14日,淘宝网宣布禁售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币以及比特币挖矿机;德国央行继中国、印度、法国之后,警告比特币存在投机风险。在多项利空消息的打击下,比特币价格曾应声而落,但没过几天价格又出现反弹。

虽然比特币的货币属性不断增加,但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交易平台存在脆弱性且易被洗钱等非法交易利用,其风险也在增加。

·GLOBAL中国推动西进战略 2014年上演外交大戏

1月13日,来自国务院的消息称,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新获批国家级新区,这表明西部地区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国家级新区的批复,可以使西部地区拥有更多的开放阵地,更有利于沿海资本转移和吸引外资。

日本《外交学者》1月15日文章的原题是:中国的西进战略。传统海上线路是从印度洋、马六甲、南海和东海,到中国东部港口。北京构想的“新丝绸之路”,是从中国西部边陲经由中亚至富藏石油的中东,最终经铁路抵达欧洲。事实上,这个大项目也与中国内部经济发展转向密切相关。中国西转的根本是改变经济发展焦点,从经济饱和、富裕的东部沿海转向西部内陆。内陆经济活动增加,能源需求上升,促使中国寻求通过西面陆地更直接的供应路线,取代传统路线。由于贫困内陆的社会不满上升,这种转变显得更加迫切。

加拿大《环球邮报》1月19日文章的原题为:对中国来说,北极是西进的新路线。文章称,中国日益向北投去目光:其公司勘查石油和资源,其外交官与北欧国家交朋友,并为极地研究项目出资。最重要的是,中国船只已初试日益畅通的北极水域东北航道,沿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顶端开辟了一条冰雪通道——今后它将改变流向亚洲的初级产品及制成品返回欧洲的途径。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刊文认为,中国的“西进”,并不是针对美国“重返亚太”而被动实施的,它是以我为主、自主能动的战略谋划。“西进”战略是基于对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外关系存在的诸多“不平衡”问题的思考,也是解决这些“不平衡”的迫切需要。

主持者言:所谓“西进战略”,指国家实施“向西开放”,扩大与西部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的深度“战略整合”,拉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虽然中国领导人早在2000年就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历经十数年,效果并不尽善,东西部发展差距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现代化全局的最大短板之一,西进有利于改善国内发展的不平衡。另外,西进是中国地缘战略再平衡必然之举,是对于海洋经济经营必不可缺少大陆腹地的战略支撑。可见,西进或许是中国外交再平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GLOBAL 2014冬季达沃斯聚焦收入差距大分配不公威胁世界经济

1月22日,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年会(冬季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小镇举行。论坛前夕,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认为,长期贫富差距扩大将是未来十年最可能造成严重全球性危害的风险。此外,全球经济增长、全球金融前景展望、气候变化等多方面议题将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上被多国政要关注和讨论。

据CNN报道,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大多数人并未受益,专家警告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13年的2.4%上升至3.2%。对于生活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很多人来说,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更像是幻影,因为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改善,而贫富差距却在日益扩大。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富裕经济体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超富裕阶层和其他人的区分在于谁能够获得资本。而不断拉大的财富差距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对很多国家的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威胁。过去,人们主要关注那些处在经济阶梯最底端的国家,其人民多数都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但今天,中等收入国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穷人。虽然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但大部分人却被甩在了后面,没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台湾《经济日报》刊载编译文章《贫富差距 老问题面临新挑战》指出,当前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成长模式已大幅改变所得分配,财富流向顶端。这不但造成严重且日益加剧的所得分配不公,更导致经济和社会流动减少、机会的不公平恶化,也严重威胁社会凝聚力和稳定。但新时期经济的最大特征,是追求平等包容的永续成长模式。这需要企业、政府等的携手合作,共同克服困难。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贫富差距发出警告,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断扩大已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担心,经济活动的果实在许多国家并未得到广泛的分享。她表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的商界和政界领袖应当铭记,在太多国家,增长带来的好处只被太少的人分享。这不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论坛已将贫富差距问题列为今年会议的一项重要主题。

主持者言:全球援助与发展组织乐施会发布了一份题为《为少数群体努力》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全球贫富分化正在加剧,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进步”。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发出警告称,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断扩大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全球贫富分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相反收入不公平的问题愈演愈烈。针对全球贫富分化的问题,各国政府也开始着手改善本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尤其是改善低收入人群的待遇。

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平不能仅从收入分配制度本身找出路,还需要从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社会体制和政策源头上找问题、解决问题。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实力逐渐强大的经济大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也保持较快增长。但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经济不均衡发展现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要求,这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一个稳定社会环境的重要保证。

·GLOBAL中欧投资协定第一轮谈判启动 双方受益

1月21日,中欧投资协定首轮谈判在北京举行,本轮谈判为期3天,中欧将就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安排、谈判可能涉及的议题等内容展开充分磋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商签中欧投资协定有利于促进中欧双向投资增长,有利于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中欧双方都表示将致力于通过达成投资协定,为双方投资者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开放的法律环境。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曾刊文指出,只要投资协定谈判取得成功,中欧就有望“在中长期内”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俄罗斯之声电台网站关注到,尽管经济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但欧中关系仍错综复杂。欧中经济合作总体上非常成功,但仍不时出现贸易争端。

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认为,中欧投资协定是中国与欧盟层面签订的首份全面投资协定,与之前中国与欧洲国家签订的投资协议不同,这份投资协定在关注投资保护的同时,更多涉及市场准入和开放内容。这对中国企业来说,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对在欧投资的保护程度,打开欧洲市场,学习先进技术和国际化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放开,也将给一些行业和企业带来冲击,特别是欧洲具有传统优势的金融等服务类行业。为此,中国企业在看到对欧投资广阔前景的同时,也要积极作为,通过转型升级提高自身实力,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主持者言:数据显示,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总额已经连续三年超过5000亿美元。

中欧投资协定首轮谈判开启标志着中欧投资合作跨出了重要一步。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和其他国家商谈投资协定,可以说是一个创举。

目前中欧双边投资水平远远低于人们对于这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的预期。尽管中欧每天的货物和服务贸易量远高于10亿欧元,但是欧盟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FD I)却只占其总量的2.1%。可见,中欧投资状况和贸易状况十分不匹配,随着经济发展,从发展双边贸易转向更为侧重双边投资是必由之路,双方受益。

猜你喜欢
中欧比特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彭博》比特币有多贵?
比特币分裂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建筑师行迹中欧
神秘的比特币
经济